查看原文
其他

我创立了三家市值过十亿美元的企业:4星|华住季琦《创始人手记》:

左其盛 左其盛 2022-09-30


作者十年来的文章集。分为天、地、人三个部分,其中地是创业经历与管理经营经验,我认为最有价值。天和人是一些散文,基本是作者的生活经验与感悟。


创业经历经验中,讲了一些作者创建携程、如家、汉庭的故事,作者对商业战略的思考,一些酒店业管理细节。


作者在书中说,这三家公司都比较专注,携程一直重视盈利,如家拒绝了一个稳赚的房地产生意的诱惑。


市面上大公司一把手自己写的书中,本书算相当不错的。


有的章节标注了写作日期,有的没标注。标注了日期的,2018年4-6月写的不少。


总体评价4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1:有段时间很多人从美国退市,搞私有化,我们那时候股票价格也非常低,而中国的股市非常好,但我没有去做这样的事,因为我创业不单单是为了财富。而且,退市、再上市会花我很多时间,有这个时间的话,我为什么不花在产品的研发上?#431


2:因为打坐,如家那个烦恼没有了。再回头想这件事,就变得很简单。我不抢如家,对我没有大的影响,但抢的话,可能会失去全部的朋友。我们两家将全面开战,因为如家管理层肯定不愿意被我们收购。脑子一旦清晰之后,做决定就很快了。#465


3:第一笔钱是具有远见的IDG投的,而且从此开始,他们一口气投了三个我参与创办的企业:携程、如家、汉庭。这不能不说明,在疯狂的年代,依然有聪明人和明白人。#571


4:我们几个创始人,始终坚信做企业一定要赚钱,光靠点击率和风险投资的钱来维持企业是不靠谱的。这也是我们从公司一开始就拼命寻求盈利模式的原因。在碰上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我们误打误撞上了“鼠标加水泥”(互联网—订房中心)的模式。#577


5:像互联网泡沫,曾吸引很多人投身互联网事业,有些从外企出来(像建章和南鹏),有些从国企高位下海(像范敏),没有泡沫的“煽惑”能行么?我看比较悬。#589


6:携程最后一轮融资正好处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期,我们唯恐现金储备不够,融的钱比较多。因此,公司盈利后还有很多现金剩余。公司决定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让剩余的现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些现金的成本非常昂贵,都是通过稀释我们创始股东的股份得来的。#596


7:和首旅的合作为我们争取了时间。当时我说,我们的发展进程至少比我们自己从零开始,提前了一到两年。今天看来,这一到两年是多么重要啊!甚至可以说是性命攸关的因素。要是晚两年,莫泰、七天等连锁酒店品牌迅速崛起,如家的先发优势可能就丧失殆尽了。#617


8:因此离开如家可以说成是:我离开如家,或者是如家挤走了她的创始人。#636


9:他问我,中国未来可以容得下几家大型经济型酒店连锁?我说四到五家是至少的。他又问,中国有人比你更熟悉经济型酒店行业吗?我不敢说是唯我一个,但也是其中之一吧。因此决心回到这个行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646


10:在股权结构上,我们确保创始团队的股份较大,上市后还有超过50的比例。股权过于分散,不利于公司长远的规划,会倾向于近期和短期利益考虑。经过这几年的创业打拼,我感觉酒店行业的企业有一个大股东会发展得更好、更稳定一点。#660


11:传统的酒店行业充斥着虚荣,充斥着官僚主义。在我看来,IT行业没有这些。IT行业,从外表上看,就是T恤衫,短平头。谁有本事谁上,你搞不定我来,整个行业不断地被年轻人突破,年纪大的人甚至不断贬值。#691


12:综合起来看,携程、如家、汉庭这三家企业有许多共同点。第一,实际商业模型和最初融资的时候不完全一样。携程从网上旅行社到订房中心,如家从酒店联盟到经济型直营,汉庭从中档有限服务到经济型酒店。#697


13:第二,基本每个企业都在三年左右成型。携程从1999年到2002年,如家从2003年到2005年,汉庭从2007年到2010年。就像生长发育一样,三年之中,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型、团队、框架、性格、特质、文化等基础都长好了,后面就是进一步的生长。#702


14:第三,都经历过一次重大考验。携程经历的是互联网泡沫,如家是“非典”,汉庭碰上金融危机。#707


15:在几次危机中,为什么我们总能逢凶化吉?我想主要是我们不投机,不是哪儿赚钱往哪儿跑。更不搞多元化,而是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和细分市场。#832


16:就拿酒店行业来说,美国大概有五百万间客房,中国有一千七百万间,是美国的三倍多一点。而美国酒店的连锁化率是65%左右,中国只有12%到15%。#917


17:华住在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策略,就是120%的速度,80%的质量。我做不到120%的速度,95%的质量。首先要抢地盘。第二个策略是,占领中心城市,抢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地盘。这里面包括一线城市的节点二线城市。#1017


18:经济型酒店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地已经圈完了,再往下发展是保持子弹平飞的过程,不太可能再突飞猛进。所以我们找到了一条新的曲线——中档酒店,我们的中档酒店大概有五到六个品牌,我们收购了桔子,创造了全季,并且和雅高合作。#1042


19:我们的中档酒店越来越多,我现在想的是,怎样靠管理合同挣钱。过去大家靠直营挣钱、特许挣钱,但是全球大的酒店集团都靠管理合同挣钱,所以我在酝酿、培育高档品牌,希望和万豪一样,通过管理合同来挣钱。#1045


20:基于互联网的OTA,每间房每夜挣的钱已经是我们实体企业的两倍左右,市值经过放大更是达到七八倍之高。#1220


21:但是如果对手太快,我们必须跟他们在一个数量级上,不能苛求品质,输了速度,赢了战术,输了战略。IBIS(宜必思)就是这个方面的例子。#1389


22:创始人常常有一些看起来是“非理性”的判断。我的很多观念,不是在哈佛课堂上学的,而可能是通过看佛经,或者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也可能是跟艺术家聊出来的,或者跟健身教练聊出来的。#1428


23:开始创立汉庭的时候,我提出了汉庭的三年、五年计划,什么时候开多少店,什么时候上市,这些时间节点,都计划得非常详细。很神奇的是,这些时间节点,后来都被一一验证了。#1456


24:对于员工,除了给予略高于市场平均值的薪酬之外,我们更多地通过技能和职务提升,不断提高骨干员工的待遇。这样的策略在高速发展阶段非常有用。在新常态下的发展速度下,应该转换成:依赖精耕细作对于效率和收入的提升,来跟员工分享成果。#1508


25:毫不夸张地讲:一个优秀的连锁企业,一定有一支优秀的IT团队。而IT项目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必须是内部研发为主。那种扔给IT负责人(不管叫啥抬头)、扔给外包公司的做法,既不负责任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1538


26:大堂的目的是迎宾,欢迎客人,为客人办手续,后来蜕变成一种排场的显示。这个风气是从凯悦开始的,他们把大堂做得特别高、特别气派,就像教堂一样。这其实是一种浪费:空间的浪费,建设的浪费,装修的浪费。#1676


27:过去的酒店都是用房间的大小来界定档次,档次越高房间越大。但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房间太大我们支撑不起这个卖价。我们就用小空间,但是把里面的设施做得很棒。#1686


28:实价销售是我们从经济型酒店发展出来的策略,在中档甚至高端酒店也要坚持。跟顾客交流的第一时间就给予他们真实确定的信息,而不是拐弯抹角。在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这样做尤其必要。#1882


29:当前台退化成“盲肠”的时候,社交、审美、休闲等功能就会走上前台。用酒吧、茶室、户外休闲座椅等空间来构成社交功能,和一起住店的朋友、不认识的住客邻居聊天,甚至自己一个人发呆,都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完成。#2030


30:所有微信看完和处理完我都删除,所以我的微信主屏很干净,要么是没有阅读的微信,要么是待处理事宜,不相干的一律被删除了。重要的文章和信息就收藏起来。#2467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8月10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8月10日)


2018读过评过的书近300本(截至8月17日)


我的659篇图书点评(截至8月27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