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星|罗永浩《创业在路上》:大部分内容是去年的8小时对话中的,信息浓度偏低

左其盛 左其盛 2022-09-30


读的过程中感觉信息不够及时,另外比较口语化,像是根据演讲整理出来的。最新的内容是2017年的。跟其他创始人写的书比较,信息浓度偏低。


看到书后附录的去年罗振宇和罗永浩8小时长谈的主要问答内容,才明白主要内容是从这个长谈中概括摘抄出来的。书的扉页介绍说:《创业在路上》集结了2017年超长对话栏目《长谈》、罗永浩的创业分享课的精华内容。也就是说主要内容是依据《长谈》和罗永浩的创业分享课整理出来的。


内容涉及到罗永浩创办锤子手机公司以来,在融资、管理、产品、招聘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融资方面,罗永浩遇到的大部分人都不支持他做手机,后来拿了900万要做手机,业内人认为不是骗子就是傻子。


管理方面,前期罗永浩亲自做了关了许多产品方面的细节,后期吸取经验教训,主要做找人,找钱,定战略三件事。


产品方面罗永浩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要专注,不能在无关的事情上耽误时间。比如他曾经拉上工程师花一周时间琢磨优化空气净化器加水的细节。


招聘上,罗永浩前期亲自招工程师,效率很低,后来招了专职的人事,效率提升了很多。如何挖人,有一些小技巧。对流失的高质量员工,加入清单,定期沟通,回流率能达到80%。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有些企业虽然非常成功,但是它成功的原因中值得夸耀的东西并不多,比如说它可能不是靠产品,而是靠某些与产品无关的东西成功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渠道为王”,手机行业每进人一个创新的匮乏期或平台期,都会强调“渠道为王”。P9


2:第一,关于软件的人机交互,这是门很枯燥的学问,但我却依据个人兴趣研究了五六年,到2012年创业前,我从事工业设计差不多有10年了。第二,对于品牌营销,我之前做培训学校时做过一些,其实就是常规的营销,但业界公认我们做品牌营销和“病毒性”传播是很成功的。P11


3:我做了一个好东西,并且能让那么多人知道。这件事就有了60分。所以比起别的创业公司来,我做手机的风险是很小的,我的起步就是60分。我要补剩下的40分,也就是我的那些短板。P12


4:另外,在公司创立初期,在产品的判断和决策方面,我个人意见占的比重特别大。这点带来的问题是,我在意的东西就会做得特别好,我不在意的东西就会做得比较差。 P15


5:等到2018年盈利后,我会过得相对舒服点儿。 但做了很多年企业的人都会对我说: 如果老板觉得舒服,那就是企业危险的开始。有可能企业就要出事了,也有可能企业进人了一个平台期,不发展了.P19


6:注意,我说的不是过分高估自身优点。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我们怎么高估自己的优点都不为过,但高估这些优点在成就一个企业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结果是可怕的。P24


7:但当时我们并不了解,一个正常运作的电商网站,需要的是一年365天的流量;而一个擅长做演讲,开发布会之后会在未来几周内形成全民讨论的一个网红,只能解决一场活动之后自然产生和短期内迅速衰减的一个阶段性的流量,而非全年流量。P31


8:还有,刚开始启动网上销售的时候,由于自信自带流量的优势,我们没有和京东、天猫、 淘宝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主流电商合作。 P31


9:我想解决这个【加湿器注水的】问题,花了一星期的时间和工程师研究,琢磨了3种从上面直接加水的不同方案,比较其优劣。 那一个星期里,我正经的工作全都被耽误了。P35


10:有些人之所以走上创业这条路,是因为觉得自己性格上不适合给别人打工,觉得自己受不得委屈,不喜欢被老板、上司安排自己的时间,希望能自由一些。如果基于这种理由去创业,是非常不提倡的。P41


11:即使做山寨手机的硬件,也要1亿元以上的启动资金,而我们只拿着900万元人民币做手机。所以圈里人听到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是个骗子,捣乱的忽悠,或者是个傻子,基本都是这样的共识.P51


12:这样说来,科技公司与“文青”创业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是这3家传奇的科技巨头公司【博朗、索尼、苹果】为什么不一样呢?是因为它的创始人或整个创业团队兼具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智慧, P52


13:假设有机会可以再见到乔布斯,我应该没什么想问他的,因为我已经从掌握的那些资料里学到了够用的东西。 对于与商业偶像共进午餐的活动,我是没有兴趣参加的。 P53


14:但在早期,我们定义的产品常常一开始胸有成竹,之后在实际操作中又发现做不了。做到一半改方案的话,代价不是亏损,而是直接倒闭。P55


15:我们以前做的产品,无论在研发还是生产上,平均时间比竞品上市晚了4~6个月。所以大家一定会认为:其他公司厚道,用最新的芯片做了这个机器;老罗不厚道,用去年的芯片做了2017年的机器。P55


16:这个产品比原计划早上市了。所以这些人认为我厚道了,其实是我用废掉一整条产品线的惨重代价,换来了这个产品的如期发布。P56


17:所以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Phone出金色版之前,国内只有深圳的山寨机厂商敢做金色手机,主流大厂没有一家敢做金色的。 因为大面积的金色(小的装饰块不算)显得土,这是人们的共识。 P62


18:我的思路和方向非常清晰,没有动摇过,所以不会考虑转型。在这个时代要做软硬件结合的平台产品,就是指手机和触控设备。P69


19:另外,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澄清一下,粉丝经济的载体通常是一个20美元左石的东西,这是全世界通行的商业规律.。你注意看,从粉丝身上挣钱的明星,都是通过卖一本书,一张光盘,一张电影票,这种是单价20美元左右的东西。如果他卖上千元的东西,在商业上成功的案例几乎是没有的。P81


20:另外,在同一轮的投资者中,愿意出最高价格的人,通常意味着他对公司业绩的期望也最高。 所以如果企业拿了最高估值机构的钱,通常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也不利于创业公司的正常发展.P88


21:事必躬亲型的创始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在具体业务上投人精力过多,在找人,找钱的事情上投人的精力严重不足。 这是我的血泪教训,希望读者不要犯一样的错误。 P93


22:不要指望投资者什么都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懂“两个半”:一个是大趋势,一个是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还有半个就是看人。看人为什么只能算半个呢?因为他们看人的时候,心里也是没有把握的。P97


23:关于处理商业计划书,基本可以归纳总结出这10条注意事项.1:准备两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给人看的和给人讲的。P102


24:有些人是基于对我的错误认识想投资,比如他认为无论做什么产品,哪怕很烂,只要由我替他开发布会,忽悠一圈,初期传播效果都会惊人地好。 但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P113


25:你把这些燃不起来的人拉到这样的地方,晚上点一些酒(最好适当喝一点儿),他坐在那里,面对着窗户看到的就是下面汹涌的人流、车流和灯光,你在一栋几十层的高楼上和他讲一些创业打天下的事情,整个气氛就对了。 P129


26:当这个优柔寡断的人是一个大企业的人,而你是家创业公司时,索性破罐子破摔,尝试去刺激他一下,说一些难听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像你这么优柔寡断的人是成不了什么事的,就在大企业里混吃等死算了,永远没有机会享受到创业公司打天下,将来享受革命成果的成就感。P131


27:我过去的经历是,长期搞不定的人才中,如果经历了一次演讲洗礼的话,当天夜里就给我发短信表示同意加人的不在少数。如果你在发布会结束后的几天密集地和他们约饭,约茶去谈这件事情的话,大多数都是能搞定的。P133


28:我们过去几年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是,当公司内部的人才流失的时候,如果他在绩效考评上是A或A+这种最优秀的员工,我,人力资源主管和我的助理3个人通常会一起商讨做出一个名单,这个就是所谓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的名单。我会长期有意识地和名单里的人保持联系, P146


29:如果企业倒闭了,我就去做平台;做平台如果倒闭了,我就去做智能硬件。我要用两三年的时间在智能硬件领域挣钱,融资,以证明我在做硬件盈利这件事上没问题。融资后,我再重回手机行业。P155


30: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理论:做大众消费品的企业家,整体道德水准是低于常人的。我做了几年企业之后便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额外遭受很多污蔑,委屈被泼脏水,当他总被冤枉时,容易人格扭曲,道德水准变得比普通人低。P160


31:我在公司组织了一个年轻人学习小组,我们把所有推荐的商业管理书籍(包括营销类)做完标注,在Kindle里一次整理出来,将其做一个PPT,集体讨论交流。如果在实战中遇到类似情况,互相提醒要用哪招。P165


32:我讲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差异化”和“创新点”,“未来要做成的东西”,以及我们在未来8~10年能够掀起多大的波澜。在现有的投资人和股东中,能清楚理解我们在干什么,并且坚信我们会成功的人,只有1/3, P194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8月10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8月10日)


2018读过评过的书近300本(截至8月17日)


我的659篇图书点评(截至8月27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