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5星|《产品觉醒》:针对互联网商业和产品的评论与思考,有实践有洞察

左其盛 左其盛 2022-09-30


主要内容是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商业评论与产品思考,也有一些创业的心得体会,是作者发布在新媒体上的文章的集结,写作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2017这三年。这些评论与思考的水平,我认为超过了相关媒体文章的平均水平,有作者自己的洞察。


作者有数次创业经历,项目都不大,书中分享了不少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显然比成功经验更有价值。


作者的一个社交APP项目,看书中的语气算是比较成功,刚才搜了一下最后一版是2016年8月发布的。作者还做过一个人工智能看面相的项目。


总体评价3.5星,还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在这套模型中,产品类型的纵向演化比较容易,横向比较难,斜向则很难。具体来讲,就是社交到娱乐产品的转化,以及工具媒体到电商O2O的转化,都是比较顺畅的,而社交与电商的互相转化是比较难的,因为它们分别处于“主观感性”与“客观理性”的对立产品象限。P7


2:上门洗车这种模式,恰如超市把4.5元的大可乐送货上门,同时失去了搭售高毛利商品的机会。如果做不到上门换屏一样的高毛利支撑,倒闭是迟早的事。P10


3:而滴滴和优步的低价加补贴策略,恰恰动摇了自身生存的基础。价格本来就是很好的筛选器,专车市场的高定价高阶车款筛选出了一批恳意为史好乘车体验买单的价值用户,并且可以为平台带来很好的抽成收人,这是滴滴和优步早已实践证明的。由于专车定位高于出租车市场,对其影响极其有限,可能还能因为解决出行矛盾被交通部门口头奖励。P16


4:我在讨论社交产品时,经常会提出一个观点:熟人社交对互联网产品是最没价值的。P34


5:但很可惜,由于先天的定位和产品边界所限,微信的产品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还隔着很多个陌陌。微信被管道化这个事实比较容易理解,有人在微信上赚钱,不代表微信本身好赚钱,这个处境与微博类似。P35


6:于是,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悖论,即健身房挣的,是大家不健身的钱。如果办卡的客户都以有实际健身效果的频率来健身,那么健身房要么因为人满为患而环境迅速劣化,要么因为无法持续卖会籍卡而现金流出现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也可能同时出现。P51


7:换言之,早起、爱运动,爱阅读爱学习,并非后天的勤奋,而仅仅是个人的一种习惯或者爱好,本质上与贪吃贪睡并无区别。于是第二个结论就是,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往往聚合了有能力满足自己某种需求的用户,来制造一种“他们是通过这个 App实现需求”的假象给其他用户看。P52


8:概括一下,即健身类App要赚钱,就聚集一批健身达人做榜样,赚大多数人不健身的钱。P53


9:而近几年的知识付费、读书会、付费社群等名目繁多的学习型产品,本质上都是花钱请别人帮自己嚼馒头,而钱花掉了,馒头别人也替你嚼好了,最后用户都懒得咽下去。近期了解到知乎Live的付费用户到课率仅有7%,可以说是非常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情况。P54


10:于是,在这类产品和服务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奇怪情况:用户或者贡献了钱,或者让产品名利双收。而产品的运营方也很容易用那些有成就的用户作为例子来宣传自己的“疗效”,殊不知付费加执行力,已经是最好的筛选器。换句话说,用户因为本来就很努力和优秀所以花钱参加了培训,而不是因为参加了培训而变得优秀。P55


11:总之,以产品和服务交付的全流程来看,对线下的依赖程度,以及SKU的数量、密度,这两个指标,才应该是当下互联网产品的分类分析依据。P60


12:创业成功本来就是一件低概率的事情,跨界创业使这个概率更是低到了无法预测的地步,一般人是没有勇气去赌的。顺便说一句,别看VC的中文意思是风险投资,但他们在做的,全都是希望投中包赚不赔的项目。P68


13:某著名互联网公司老兵,经常心血来潮跨行业招空降兵给予要职,几个月下来做不出成绩一言不合就开掉,以至于其公司盛产过水大闸蟹,简直成了互联网行业的“阳澄湖”。P68


14:著名的某牛楠创始人连续折腾出五六个项目,横跨餐饮、空气净化美业几个领域,钱没赚到还落了个“传销”的名声,可是他当年找到了现金流业务,旗下的精油产品赚钱赚到手软,不服都不行。现金业务到底有多重要?去看看当今A股或者全世界股市上面的上市公司报表,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P70


15:这几年做微商的人,赚没赚到钱,或者赚的钱有没有留下,都是个未知数,但做微商培训的人,确实有不少赚得盆满钵满。更何况,微商狂招代理再压货的模式,本身也是赚想赚钱的人的钱。P71


16:其中种种,无非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赚想赚钱的人的钱,是比较容易的。对方是否赚到钱不重要,反正你肯定是赚到了。P72


17:只是他提出的诸多需求之一。我逐渐发现,传统行业进人互联网行业的人,对需求的实现过程,总是有贪大求全的执念,与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思维格格不人。并且,这种贪大求全,还不只局限于产品本身。P76


18:我们设计出了一套规则。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微博引流、QQ群转化。对男性用户收费以回收微博的成本,对女性用户免费备案。而男用户进群后,根据缴费金额的不同给予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社交权限。P79


19:因此,大多数此类产品,在宣传时,都有意无意放大了自身给用户带来的赋能作用。实际上,能力还是用户的,产品所做的事情,无非是筛选出一些具备这种能力的用户作为案例,然后让其他用户认为,产品具备赋能的神奇作用。P80


20:我发现,以出差为代表的出行场景,蕴含着很强的社交需求。P82


21:如果想死得再快一些,就做低频加非标,基本是互联网创业的死穴。在低频和非标领域,线下商业的优势天然存在,因为流量和品牌的可沉淀,使获客成本可控,并且低频加非标往往意味着高利润,在这一领域耕耘多年的传统企业,多半有所斩获,他们仅仅利用互联网开展一点营销活动,是为“互联网+”。具体的例子就不举了,婚庆、二手房等领域,企图从线上打线下,近乎于痴人说梦。P88


22:所谓人之砒霜,我之蜜糖。微信的几乎所有产品思路,对于普通产品和创业者,几乎都是不适用和没能力做到的。 反之,微信所鼓吹或反对的,恰恰是我们这些“光脚”的产品应该重点注意的。P94


23:聊起地图的POI(位置信息点)维护更新问题,他们说,北京的餐饮门面,换手更新率是30%。我问他们,是每年吗?对方说,每月。P96


24:而从创业动机上,又有这么几种情况:我有一个想法、我想赚钱、我有一个好团队想做点事、我有笔启动资金想做点事、我觉得年纪轻轻想做点事、我觉得年纪大了要赶紧做点事,以及我失业了不得不自己做点事。P116


25:中国人有句俗话说得好:嫌货的才是爱货的。有争议的产品,往往才是受欢迎被需要的产品。产品怎么改都没人搭理,才是真正令人绝望的。P129


26:最经典的微商更多做的是分销。在微信上的刷屏行为,并非如你所想,很多情况下目的并不是为了拉动终端零售,而是通过晒产品、晒业绩的方式,发展代理和下线。P131


27:这里定义的刚需产品,是指明确服务于用户某个高频场景下的痛点需求,并可被用户感知的产品。衡量一个刚需产品的标准也很简单:在零推广或远低于业界平均水平的推广投入情况下,用户是否会通过口碑、搜索、应用市场等渠道主动涌人。P132


28:当然,今天不只是讨论女性在电商类产品中的表现。女性在社交类产品中也能体现,这就是女性表现出来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晒”。P163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10月31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10月31日)


2018读过评过的书379本(截至10月31日)


我的书单(从700多篇书评整理而来,截至10月31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