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不太光鲜的一面

左其盛 左其盛 2022-09-30

最近读的书中有5本是说美国的事,相对来说都是美国的不太光鲜的一面:

1:《被掩盖的原罪》:美国南北战争前70年血腥罪恶的奴隶制让美国强大富足;

2:《坏血》:硅谷巨骗伊丽莎白,一路从斯坦福教授骗到国会议员;

3:《美国陷阱》:法国巨头阿尔斯通前高管在美国被指控多年前在印尼行贿,最终被判30个月监禁;

4:《贫穷的终结》:探讨美国的扶贫政策,建议给全民每月发1000美元,以消除现有扶贫政策的各种歧视和损耗;

5:《看不见的美国》:美国一些冷门行业的速写,比如说许多下井挖煤的工人是农场主,但是农场挣的钱不够用需要出来干活。


另外两本同类书是以前看的:

6:《亿万》:FBI指控科恩内幕交易的详细审理经过;

7:《疯狂的独角兽》:独角兽公司只要增长不要盈利的疯狂举动。


以下是这7本书详细点评的链接:




血腥残忍的奴隶制,造就了美国的强大富有:4.5星|《被掩盖的原罪》



英文版版权是2016年的,但是后记中说本书精装版出版于2014年9月。


作者说这本书的写作花了12年时间。大部分重要观点都不是自己的原创而是引用。作者引用了大量的那个时代的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回忆录之类的资料,也做了不少数据方面的整理分析对照。


全书内容有三大类:

1:1783-1937美国政界关于奴隶制的争论与相关政策的变化;

2:奴隶们的悲惨故事;

3:奴隶制相关的宏观统计数据。


我对美国这段期间内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都不熟悉,读起来比较吃力。估计美国读者会比较轻松。


我最爱看的是量化分析类的内容,在本书中这一类内容夹杂在政治纷争与奴隶个人遭遇之间。这些宏观的全局的数据足够解答反方的各种质疑。


政策方面,许多决策者非常清楚奴隶制是罪恶的、跟美国宪法相悖的,但是在强大的奴隶主集团的裹挟下一次次制定有利于奴隶主们的法律。


美国南北战争后,自由的奴隶们留下了大量的回忆文字,作者在这些资料中找出了许多悲惨的或感人的故事放到了书中。


书中重要观点与信息:

1: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实行的奴隶制,奴隶们种植收割棉花的效率非常高,背后的原因是奴隶主用酷刑+量化考核强迫奴隶们不断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奴隶们的报酬仅仅是勉强的温饱;

2:奴隶们拼命生产出来的棉花,让英美顺利实现工业化,摆脱马尔萨斯陷阱;

3:杰斐逊最终没有摆脱伪善,甚至没有解放曾为他生下孩子的奴隶;

4:圣多明各奴隶起义成功了,他们成立了海地国,这次起义也导致法军战争失利最终把大片南方领土低价卖给了美国;

5:19世纪30年代,美国奴隶主用奴隶做抵押来借款加杠杆,1937、1939金融泡沫两次破裂;

6:英国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是在金融市场上给了奴隶主们极大的帮助;

7:南北战争后美国没能完全兑现战前给奴隶们的许诺;

8:南方奴隶主在战后杜撰历史,成功让白人社会普遍认同“奴隶制是良性的”。


1和2第一次听到,但是被说服了:


总体评价4.5星,非常好。




真硅谷骗子、假女版乔布斯覆灭记:4星|《坏血》



详尽还原所谓“女版乔布斯”的硅谷创业明星、独角兽公司希拉洛斯及其创始人伊丽莎白的发展与覆灭历史。


伊丽莎白精力充沛,充满梦想,崇拜并刻意模仿乔布斯。她在2002年被斯坦福录取,2003年秋天辍学创业,想发明一种薄薄的贴片,实时监测病人身体状况并实时治疗。她顺利筹到了启动资金,在公司启动后想法略有收敛,改为迷你生化仪+一滴血实时检测。


公司多次筹得巨额资金,并说服了沃尔格林连锁药店和西夫韦连锁零售店两个巨头跟其合作,在门店部署便捷一滴血检测仪。


实际上希拉洛斯的产品一直停留在原型阶段,从来不可用。他们在演示中一直采用弄虚作假的方法欺骗投资者和合作单位。后来在沃尔格林和西夫韦的门店上线了的产品,祸害了7万多名病人的100多万份检测,少数项目用的真是希拉洛斯的一滴血检测技术,大部分是把血稀释多次后用西门子的仪器检测,两种方法都是误差极大完全不靠谱,给许多检测者造成很大精神困扰和时间金钱的损失。


伊丽莎白管理公司的风格在坏的方面很像乔布斯:动辄开除员工,不允许员工有不同意见。也有比较强的显示扭曲力场,最强的一次,董事会决定要剥夺她CEO的职位,伊丽莎白跟董事会4位成员当场沟通后成功说服他们收回成命。还有,董事会两位老爷爷多次强力支持她,其中一位宁可相信她而不是自己的亲孙子,他这位亲孙子在希拉洛斯工作过,认为希拉洛斯的产品有问题。


伊丽莎白热衷于在媒体前露脸,热衷于各种演说。


但是乔布斯对产品的把控能力是伊丽莎白学不来的。乔布斯主导的产品,发布时间最多推迟几个月,伊丽莎白则一直没能推出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她是假女版乔布斯。


最重要的是,伊丽莎白在创建公司不久后就成了有意的骗子,刻意欺骗投资人、合作单位、消费者。


乔布斯提倡员工间的交流,伊丽莎白则像管犯人一样管员工,禁止不同部门之间交流,检测仪更是单位重点保密设备。


后来的故事跟本书的诞生有关。本书作者供职于《华尔街日报》,发现了这家可疑的公司,开始调查,期间伊丽莎白花费巨额律师费尝试阻止作者调查,并且拉到了《华尔街日报》的大老板默多克的巨额投资,还想进一步说服默多克阻止作者的报道,默多克选择了不干涉。


作者的报道发出后,推倒了希拉洛斯公司和伊丽莎白覆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非常难得的一点是,作者对希拉洛斯这家公司的历程的还原非常详尽,背后有海量的相关内部电子邮件、内部文件、公开报道、公开资料做参考,作者也详细列出了这些参考资料。前言中作者说到书中的引用都是逐字核对过。作者也欢迎伊丽莎白接受采访,但是伊丽莎白拒绝了。


总体评价4星,相当不错。




法国版孟晚舟的控诉:4星|《美国陷阱》


前阿尔斯通高管的回忆与控诉,涉及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阿尔斯通的合并案,开头有点像去年的孟晚舟事件。作者认为他被双方当作棋子利用:被阿尔斯通舍车保帅,被美国检方当作人质来要挟、威胁阿尔斯通高管,期间法律的公平正义荡然无存,法国和阿尔斯通损失巨大。



作者是法国知名企业阿尔斯通的锅炉部负责人,公司正在商谈跟上海电气一起创建合资锅炉业务公司。


2013年作者在美国机场被捕,检方希望他能合作,起诉阿尔斯通管理层,作者拒绝,尝试联系公司请求法律援助,结果公司没派自己的律师过来,给他先后安排了两个律师都不好。


美国检方起诉他2003年在印尼的塔拉罕项目竞标过程中贿赂了印尼政府官员。作者承认他知道这件事,但是是委托中间人来做的,是经过了公司的正常审批,公司高层许多人知道。作者对美国检方起诉10年前印尼的旧案感到困惑。


作者最终答应了检方的控辩交易,以为会被判6个月监禁,结果实际被判30个月,实际坐牢25个月。


作者事后调查分析,认为是这几个因素导致他被捕被监禁:

1:阿尔斯通CEO柏珂龙3年来对美国司法部的警告阳奉阴违,美国人决定来真的;

2:美国通用正在尝试收购阿尔斯通,需要用作者来作为人质来要挟和警告阿尔斯通;

3:阿尔斯通正在进行的跟上海电气的合资公司,对美国通用是个严重的威胁;


事件过程中作者最气愤的事以下4点:

1:被公司出卖。阿尔斯通收到美国司法部的警告,并没有通知作者,并且在作者被捕后开除了作者;

2:在跟美国通用的合资过程中,法国和阿尔斯通损失惨重;

3: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经合组织反贿赂公约》成了美国大公司的工具,司法的公平和正义荡然无存;

4:阿尔斯通CEO柏珂龙卑鄙无耻。


法文原版是2019年1月出的,中文版是非常新的书了。没搜到英文版。


总体评价4星,不错。




全民发现金,扶贫更有效:3.5星|《贫穷的终结》

本书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直接给穷人发现金的扶贫效果是不是优于免费提供商品或服务。答案是是的。证据有作者亲自去肯尼亚和印度扶贫点考察的直接印象,也有相关学者的观点与学术论文。


由此引申出针对美国穷人的一个思考:给美国人每人每月发1000美金,是不是能有效帮助美国4千万穷人脱贫?作者认为会很有帮助。


作者管这种全民发补贴的方案叫做“全民基本收入”。小范围内实施全民基本收入的尝试已经有不少,最大规模的是伊朗2010年开始的一项政策:取消石油补贴,改为给每户发全民收入中位数29%的现金,以应对随之而来的涨价。结果这个政策并没有导致伊朗人大规模退出劳动力市场。


作者直接调查了一些美国穷人,基本的结论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很难摆脱困境,但是如果有一笔稳定的不太多的现金补贴,他们很可能可以脱贫。


作者举例说明美国现有的各种扶贫政策,有严重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经常把最需要帮助的穷人漏掉。相较而言,直接针对全民发钱是简单有效的措施。


至于发这笔钱需要的巨额支出,作者认为美国政府有能力筹集:可以增加所得税,让美国的所得税接近欧洲,但这不是好办法,应该从金融交易税、增值税、碳税、财富税等税种来征集。我认为这一部分的证据与推理偏弱,说服力不够强。


作者是《大西洋月刊》特约编辑。书中有作者亲自调查的案例和见闻,也引用了不少学者的言论与研究成果。虽然不是学者,也是比较严谨的书了。


英文版是2018年出的,还算比较新。


总体评价3.5星,还不错。




3.5星|《看不见的美国》:美国一些冷门行业的从业者速写



主要是对一些冷门行业的从业者的速写。这些行业大部分是美国普通民众不了解的。


全书共9章,内容依次是:煤矿工人,蓝莓采摘工人(其中很多是非法移民),体育比赛啦啦队,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枪支买家卖家,牛马牧场场主,油井平台工程师,女卡车司机,垃圾填埋场工程师与司机。


作者花比较长的时间采访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据此写成本书。内容主要是基于被采访者的视角来说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行业的情况。从广度深度上来看,比《财经》杂志的调查报告要差一颗星。对采访者个人的描写引用太多,对行业的调查分析太少。


英文原版是2012年出的。


总体评价3.5星,还可以。




FBI大战华尔街对冲基金大鳄:4星|《亿万》



全书尝试还原2008-2013年前后FBI指控赛克资本老板科恩通过内幕交易盈利的案件细节。


作者花了数年时间,采访了200多位当事人,阅读了海量的相关资料。书中交代了科恩的发家史,他是天才交易员,后来自己单干,逐步发迹。


FBI指控科恩的两次关键的内幕交易,作者在书中做了详细的交代,把关键行为的发生时间精确到了分钟。这些行为的证据在法庭上经过辩控双方的反复讨论,可以认为是非常可信的。


之后控辩双方在法庭内外的各种冲突,作者也做了详细的交代。最终科恩认罚,FBI没拿到他参加内幕交易的真凭实据,他的两个关键手下被判刑。


读后比较震撼,能把一场官司的前因后果和关键细节交待得如此清楚,书中每个细节都有据可查,作者真是下了苦功夫了。


总体评价4星,非常好。




4星|《疯狂的独角兽》:离职员工披露上市公司负面资料,以为是小说,搜索后发现是真事

读后非常震撼。一开始以为是小说,越看越像真事,还说是作者写的好,写得像真事。看完后查了一下,就是美国上市公司Hubspot的真事。


作者52岁的时候以商业媒体记者的身份加入HubSpot,两年后2014年年底HubSpot上市,之后作者很快退出。本书是作者在此期间感受到的公司各种奇葩事情。


作者在HubSpot算中层,因此书中披露事情主要是中层的混乱与奇葩。


作为资深商业记者,作者对HubSpot及其所在的大环境的商业经营的分析,水平一般。


作者对HubSpot的质疑有以下几点:


1:商业模式上完全不考虑如何盈利,仅仅考虑如何实现销售额增长,如何让投资人套现,如何让创始人获利;


2:销售部压榨年轻人,榨干之后换人;


3:种族与年龄歧视;


4:使用垃圾邮件,雇佣电话销售人员骚扰潜在客户;


作为一本小说来看的话情节很一般,冲突太少。作为非虚构的资料来看则非常震撼,这么写实的负面的资料居然能出版。书后提到作者离职后HubSpot跟作者有过一些激进的较量。


译者比较有心,翻译了书中提到的所有的电影和电影中的人物,还把所有书中涉及到的电影整理出了一个清单。


两个翻译上的小错误


1:错把ebay翻译成了“易趣”。易趣被ebay收购了。书中提到的显然是收购易趣的那个美国的ebay。


2:CAC一般翻译为“客户获取成本”“用户获取成本”“获客成本”,书中翻译为“客户购置成本”,略显怪异。




全文完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5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5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169本书(截至5月31日)


本号979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