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关键课程”就得这么上!
西北师范大学
四位一体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明天要早起占座,又是我喜欢的‘大课’。”
“每天学习一集‘习语“金”典百句百讲’都成了一种习惯。”
“我的思政课老师是发着光的,她照亮了我的整个求学时光。”在西北师大学子的朋友圈,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炫富”。
……
这是西北师大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机制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赞许”。近年来,该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组织管理体系、教师队伍体系、教育教学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实践特色推广体系等关键环节,积极构建了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为主线的“四位一体”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聚力:打造“大先生”队伍
/////////////////////////////
“特别激动,我要时刻准备着成为一名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2019年3月18日观看完在京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当时还在西北师大攻读博士的马乔恩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用来“鞭策”自己。
2020年毕业后,马乔恩选择把“初心”留在这里。备课、讲课、参赛、宣讲、做研究、带团队……她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上。
探索在课堂教学主阵地,奔走在理论宣讲第一线,深入到育人工作最前沿。宣讲足迹遍布陇原大地,单次在线宣讲获赞达15.2万人次,为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注入活力。同时,也成长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骨干,组织甘肃省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大讲堂60余场,并在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全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等。
五年时间里,她从“小青椒”蜕变为“云亭教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道光”。
“特别幸运,在干事创业的年龄,有干事创业的机会。生逢其时,当不负使命。”如今,马乔恩又有了新的“使命”,身为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长,她不仅要带头讲好“金课”,还要带好团队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忠实的研究者诠释者。
不止马乔恩,还有在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思政组一等奖的韩璐,在西北联盟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荣获二等奖的刘姌,在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曹亚斌……目前,学校拥有这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思政课教师近120名。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西北师大校长王占仁介绍,学校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形成了“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达到了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团队有文化,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教师有榜样,成果有固化的目标,打造出了“大思政课”的西北师大特色。
聚能:锻造“大思政”金课
/////////////////////////////
“两会精神、时政热点、理论知识,这样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既接地气,又冒着‘热气’。”漆凋兰老师把刚刚结束的“两会”精神“鲜活”地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将会议精神化为奋斗动力。
“观经典、赏丝路、话未来,秦丙坤老师的‘敦煌文化与文献’,让敦煌的‘仙气’有了‘着陆点’和瞄准点。”该校教师秦丙坤将敦煌学与中国梦融合,在“古今对话”中,汲取敦煌文化中的“思政元素”。
“大国重器、大国工匠、大国工程,国家的伟大成就和物理实验的结合衍生,让我心中的自豪感格外踏实。”教师王太军在“中学物理实验及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有机融入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让科学的态度手耳相传。
……
以建设“大思政课”为抓手,西北师大不断拓展思政课堂教学“大格局”,扎实推进“五位一体”的“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分四批立项建设249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推动建设“敦煌文化与文献”等17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历史学等15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化学工程等25个示范教学团队,让思政课从“低头课”真正变为“金课堂” 。
同时,该校还设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在青年学子的“拔节孕穗期”,提供精准“导航”。
2021年,该校获批7项甘肃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3年再次推荐6个项目申报甘肃省第二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项目……
设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出台《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深度“嵌入”日常教学,该校已经打造出一批课程思政样板课程,选树了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遴选了一批示范专业,培育了一批高质量课程思政教研成果。
“比赛主要靠的是日常积累。提纲清晰、内容丰富,是教学能力比赛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研室里,又一次集体备课如期举行。
这样的集体备课,只是西北师大思政课改革的一个缩影。
西北师大在深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同时,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对思政课进行深度“熔铸”“锤炼”。
如今,在西北师大的校园里,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思政课变成人人爱听的“金课”“抢手课”。
聚心:培养“能担当”新人
/////////////////////////////
在闽南福州,撰写“多模态”调研成果,外国语学院“传播达人”曹进教授带领团队赴福建福州开展社会调查;在河西走廊的“银色长廊”,传媒学院“编导名师”冯晓临带领团队以“镜”为笔,记录“西电东送”工程的巨变;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的布楞沟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乔恩把课堂“搬”到悬崖边上,师生共同感受美丽乡村的惊艳“蝶变”。
山乡大地、茫茫戈壁,千年古迹、文化名城……西北师大的思政课堂“会行走”;奔赴全国各地,投身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发展成就观察、乡村振兴建设的火热实践中,西北师大的学子“能担当”。
西北师大充分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为“素材”,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每年暑期组织百余支团队、两千余名师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同时,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理念,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构建起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
“致敬英雄大讲堂”主题系列活动、开学第一课、毕业生特别节目、思政实践大课堂、丁香花开诗词文化节……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可以“自助”,这样的课堂“够味”更给力。
以首批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发展及华夏文明展示基地”为依托,该校还与省内多所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帮扶共建协议,建立了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联学共建。
从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的六老汉治沙故事,到两当兵变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的革命精神传承,再到多所院校联学共建,西北师大在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构建起“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矩阵,实现了将甘肃省资源优势转化为实践教学优势的“最优解”。
西北师大党委书记贾宁表示,学校将在持续推动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守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不断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拓展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新阵地,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举旗定向、凝心聚力,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 |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文字丨赵宝巾 高文博
图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欣玥 刘昊冉
编辑 | 李培杰
审核 | 雷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