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战略错判 蔡将带台湾去何方?

2017-07-01 中评月刊 直通台湾

点击上方“直通台湾”可以订阅哦

6月30日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6月號發表社論《戰略錯判,蔡英文將台灣帶向何方?》認為:「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不明白為何失敗和不知悔改。蔡英文第一年執政在慘敗中結束,海內外的政治觀察家都在分析、預測她未來的施政策略會否作出重大調整,會否改變民進黨既往的戰略方向?從台灣試圖參加世衛大會被拒一事的反應,可以清楚看出蔡英文和民進黨未來的執政走向:他們再次顛倒因果,將責任轉化為受大陸打壓,讓台灣民眾將無法加入WHA的憋屈轉化為對大陸的敵意,從而加劇兩岸的對抗,轉移其執政失敗的壓力。」「走對抗的老路,民進黨已經有過一次失敗的教訓。蔡英文如果繼續走這條路,失敗也是可以預期的。」社論內容如下:


蔡英文執政已滿一年,在近期島內多家民意調查機構的民調中,除了民進黨自家所做的民調外,幾乎所有的民調均給蔡政府慘不忍睹的評分。如親綠媒體「美麗島電子報」在5月初公佈的民調里,蔡英文的信任度、滿意度在20-29歲年輕人中,不信任度高達45.3%,不滿意度達63.3%。而認為島內整體經濟情況」不好」的高達80.6%;對蔡整體表現「不滿意」的高達57.1%。島內觀察家認為,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歷任「總統」在就職一年後,滿意度最低的一任。總體而言,可謂執政大失敗! 


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失敗,首要在於戰略上的錯判和方向性差錯。眾所周知,戰略是從全局出發,對全局性的長遠目標做出的規劃。一個正確的戰略目標制定,是基於對內外形勢的總體把握和分析判斷。如果戰略判斷出現重大差錯和誤判,勢必導致總體戰略的失誤,出現重大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大戰略,目標很顯著,就是通過執政,以「台獨內政化」的方式全面鞏固、推進「台獨」,最大限度地打擊反對黨,實現長久執政。同時,用切香腸的手法不斷去中國化,強化台灣主體意識和台灣認同的建構,在未來內外時機成熟時實現「台獨」。這個戰略目標的制定,是建基於兩個重大的戰略判斷之上的:其一,是蔡英文民進黨對美日支持「台獨」的力度和決心的判斷;其二,是對大陸領導人的戰略決心和面臨問題排序的判斷。 


很明顯,在這兩個重大的戰略判斷上,蔡英文都做了錯判。蔡英文把搞「台獨」的希望寄託在美國和日本身上,寄望搭上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船,成為美日的「盟邦」。以此為靠山,來穩步實現台獨。為此,她下了不少功夫,先是全力支持希拉里,後來又通過內線走關係和特朗普通話,自以為得計。對於日本更是卑躬屈膝,一味奉承讓步,以為靠策劃於密室的承諾和打氣就有了靠山。但她未能深刻認識到的是,國際政治首要考慮的是實力和利益。台灣不論在資源、市場還是國際影響力,都遠遠無法與中國大陸相比。今天的中國,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均躋身世界最前列;中國的影響力雖不象美國那樣無遠弗屆,卻也是各國不得不考慮的,尤其是在解決地區和平與安全方面及全球經濟層面。正是因為如此,特朗普才會立即拒絕蔡英文要求二度通話的請求,說出「我無意在此時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製造難題」這樣的話。美國近年來雖然在軍事交流等方面對台灣有逐漸強化之勢,但在涉及一個中國政策等重大原則性問題上,是絕不敢輕易改變的。美國退縮,日本更是不願為「台獨」出頭,只能在暗中幫忙,同時搞些駐台窗口單位改名這樣的小動作,這些顯然無助於「台獨」的大戰略。 


而對大陸領導人關注的排序重點和面臨的問題,蔡英文也做了錯判。她聽信媒體、智囊和情報機構所言,以為習主席上台以來在內政上堅持的反腐和各項重大改革碰到了重重阻礙,維穩第一,台灣問題遠遠不在大陸領導人的主要問題名單上。殊不知大陸各項改革順利發展,國內高度穩定;且台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在主權問題上,任何領導人都不會做出退讓。 


正是由於這樣重大戰略判斷錯誤,導致蔡英文和民進黨在執政上出現一系列重大政策失誤:首先是蔡英文當局悍然破壞兩岸關係的現狀,拒不承認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致使兩岸政治基礎破裂,兩岸制度化聯繫機制被迫中斷,兩岸關係大幅倒退。其後果首先體現在來台旅遊的陸客大幅減少,直接影響到酒店、觀光、飲食、購物、交通等眾多服務行業和基層的收入。縱使台灣經濟從表面上看仍有一定的發展,但一般民眾的普遍收入卻依然下滑,薪資停滯不前。據台灣1111人力銀行2月中在台北公佈的「2016年度薪資調查報告」,去年全台16項產業中,有11項產業薪資較前年下滑。經濟不好,當然民眾對此高度不滿。 


其次,是蔡英文當局依據他們的「台獨」戰略,在島內倉促、草率地強迫推行各項改革和對於反對黨及其政黨基礎構成的軍公教人士近乎清算式的鬥爭。在司法和年金改革層面,以「轉型正義」為藉口,強行通過「不當黨產條例」和年金改革方案,引發了巨大的社會政治對抗和動蕩,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和族群分裂。在勞工層面,「一例一休」政策的草率出台,造成與改革本意相反的效果,資方、勞方均大為不滿,整個社會無所適從,大幅增加了社會成本而無助於發展生產力。而倉促上馬耗資8800億的「前瞻計劃」,由於分配不均,完全從明年縣市選舉的政黨角度出發,幾乎全部偏重綠色執政縣市,備受反對黨和各界人士的強烈批評。 


第三,在政策層面以所謂「新南向政策」取代以往的兩岸經濟合作、共同發展關係。「新南向政策」的目標是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在這樣的政治目標下,「新南向政策」從一開始就偏離了市場主導下的經濟活動規律,以政治掛帥、政治動機為主導,注定了其挫敗的命運。 


第四,就是蔡英文和民進黨嚴重誤判國際大勢,想當然地搞出一條所謂「由國際前進中國大陸」的路線。自以為依靠美日等國家支持,就可以不在乎「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可以全盤接受馬英九執政時期大陸在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上給予的國際空間。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和這條路徑是根本錯誤的。正如台灣學者批評的,國民黨當初是從大陸進入國際;而沒有九二共識,中國大陸有能力不讓你進國際。從國際民航大會到國際氣象組織會議和世界衛生大會,台灣飽受碰壁。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不明白為何失敗和不知悔改。蔡英文第一年執政在慘敗中結束,海內外的政治觀察家都在分析、預測她未來的施政策略會否作出重大調整,會否改變民進黨既往的戰略方向?從台灣試圖參加世衛大會被拒一事的反應,可以清楚看出蔡英文和民進黨未來的執政走向:他們再次顛倒因果,將責任轉化為受大陸打壓,讓台灣民眾將無法加入WHA的憋屈轉化為對大陸的敵意,從而加劇兩岸的對抗,轉移其執政失敗的壓力。  


走對抗的老路,民進黨已經有過一次失敗的教訓。蔡英文如果繼續走這條路,失敗也是可以預期的。雖然國民黨可能由於內鬥而無法與民進黨爭奪2020年大選,但一定會有其它力量出來。學者指出,中間選民在發現無人可以維護自身利益後,又要在失望之後開始尋找代言人。這種尋找利益代表的需求永遠不會消失。最近有媒體做了這麼一項假設性調查,當民眾被問到「如果明天是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推出蔡英文,泛藍推出郭台銘,請問您會把票投給誰?」投蔡英文為24.2%、郭台銘為35.7%,雙方差距高達11.5%。這不就很說明問題嗎?我們相信,台灣民眾在經歷了反復試錯和比較後,必定會選出一個真正能夠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家;這位政治領袖,也必然會帶領台灣走向和平發展的光明大道。


本文转自中评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