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时社论:台湾小对策难敌大陆大战略

2018-03-19 直通台湾


因应大陆惠台31项措施,“行政院”提出四大方向八大策略强台措施,内容涉及人才、科技、金融与文化影视产业,施俊吉宣称将在自由、民主、法治的基础上,让台湾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厚植经济实力,壮大台湾。


这话说得漂亮,也直接触及问题核心。有效应对大陆新一轮惠台政策的磁吸力道,核心思路,也是治本之道,当然是让台湾更好更强,台湾人日子过得更好。“行政院”固然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却提不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所谓四大方向八大策略,不过是对先前已有的政策重新包装,那些所谓新增的优惠政策,也看不出能对留住人才与产业发展产生什么实质的吸引力,毕竟,大陆的惠台31条在优惠力度上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壮大台湾是一项长远战略,又岂能是中短期策略所能解决?台湾内外交困,需要百年思维、通盘规划、长远计议,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台湾逐步走出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让人才愿意留在台湾打拼。


“行政院”显然没有什么战略思考,只是为了对抗大陆惠台31条所形成的西进效应,不得不针锋相对提出一些因应措施,但这些措施都只涉及枝微末节,当然只有宣传效果,最终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不仅如此,蔡政府的心态也相当可议,施俊吉说,检视大陆对台31项措施,名为惠台,实则利中,目的是引进台湾资本、技术、人才,协助大陆经济发展遭遇的困难。此话也不假,大陆制定对台政策当然不会赔本赚吆喝,也想从中获益。


“而且以台湾目前的人才优势和科技实力,大陆当然也有学习借鉴的强烈需求。但这也不能否认,惠台31条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也是实实在在的,台商、年轻人和一般民众都可以从中获得实际利益。换句话说,惠台31条最终是要实现互利双赢,而这也是大陆对台政策追求的目标。“行政院”只强调大陆获益,而对台湾民众获益的事实视而不见,无疑又是一种鸵鸟心态。”


对蔡政府的短视,就连独派媒体也看不下去了,近日就有社论以《台湾需要务实主义》为题,强调台湾生存发展之道,毫无疑问就是务实主义,在其看来,意识形态的唇枪舌战没有实际效用,只有务实振兴产业、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提升所得才有用,文章并主张创造有感经济,必须提高到“国安”层次。


虽然台湾内部立场、主张各有不同,但在发展壮大台湾这一问题上,应该没有人会持异议。蔡政府要真想有效应对大陆提出的惠台31条,就必须从战略角度通盘思考。


首先,要务实面对大陆。大陆惠台31条出台,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确立的对台政策,这是大陆新时代对台政策战略调整的产物。台湾在看待这些政策时,不能从过去的狭隘眼光,简单将之斥为统战措施,而必须认知大陆已改变过去对待台湾的方式,不再将台湾视为境外,而是给予类似大陆民众的“同等待遇”,从而逐步实现两岸的全面融合。以大陆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全世界都想与大陆建立更广泛、更深度的合作关系,对台湾来说,自然也没有置身事外的理由。蔡政府若有意横加阻挠,只会如同李扁时代的管控措施一样,最终以失败收场。


因此台湾必须调整两岸政策思路,积极抢抓大陆发展机遇,通过两岸合作来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以免自我孤立于全球大势。


其次,也要务实面对台湾自身。台湾看待大陆,既不能妄自尊大,也无需妄自菲薄,台湾30多年的民主化经验,自有其制度和文明的成就,在自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台湾年轻人,在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领域也一直展现旺盛的发展活力,对照大陆,台湾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对大陆具有参照价值。台湾应深化教育改革,扩大独特性,让台湾在两岸互动进程中继续保有话语权和主动权。


“关键的问题是,台湾不能惧怕与大陆的互动,不能以失败主义思维恫吓民众,让许多人视前进大陆为畏途。”


“当务之急,蔡政府应该从国安角度出发,重新检视两岸融合和壮大台湾的连动关系,摆脱意识形态的枷锁,务实看待改善两岸关系和发展两岸合作的极端迫切需要。”


惠台31条对台湾来说,当然是机遇,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借力使力、逆风高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