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高地 | 从演奏家到诠释者,一位钢琴家眼里的“协奏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世纪音乐 Author 推荐新书的
《钢琴协奏曲的流金岁月》(一)
新书首发
你是一位音乐演奏专业的学生,在一次家庭聚会上,你兴奋地向在场所有人宣传自己即将举办的协奏曲巡回演出。这时,一位亲属问了一句:“什么是协奏曲啊?”
你是一位音乐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一次综合能力考评上,一位评委说道:“请详细讲解一 下‘协奏曲’的定义以及这一术语的发展过程。”
你是一位职业钢琴演奏家,有一天,一位与你合作的小提琴演奏家问道:“我很好奇你们钢琴协奏曲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跟我们小提琴协奏曲有联系吗?”
原指十六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别于无伴奏合唱。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由几件或一件独奏乐器,与一小型弦乐队互相竞奏的器乐套曲;用几件乐器者又称“大协奏曲”;用一件乐器者又称“独奏协奏曲”。近代协奏曲为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出的大型乐曲,其形式与结构为莫扎特所确立,通常包括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常殿以华彩段;第二乐章大多为抒情性的慢板;第三乐章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二、三乐章中有时也插入较短的华彩段。亦有单乐章的协奏曲,始于李斯特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又有为两三种独奏乐器而写的协奏曲,如贝多芬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现代作曲家所作协奏曲在结构上亦有不用奏鸣曲式而用其他曲式者。此外,尚有结合人声与乐队而写成的协奏曲,如格里爱尔的《声乐协奏曲》。
巴赫第五首《布兰登堡协奏曲》,BWV 1050手稿,第一乐章羽管键琴独奏华彩前后
钢琴协奏曲这一音乐形式,它自诞生起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时至今日它依然作为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之上,在全世界已知的文献中,有关钢琴协奏曲的书籍和论文也是琳琅满目。
然而,目前还没有一部使用音乐诠释学理念对钢琴协奏曲的实践演奏进行研究的著作。
因此,《钢琴协奏曲的流金岁月》系列专著致力于填补这个学术空白,笔者从音乐史、社会学、美学、哲学以及分析理论等方面对作品的意义进行深度解读,为演奏者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力争使演奏者上升为诠释者。
《钢琴协奏曲的流金岁月》(一)为该系列的第一册,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划定在协奏曲的起源和贝多芬之间。
扫码购书
▲左右滑动查看片
莫扎特与贝多芬代表着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本书从美学、结构、历史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莫扎特的二十一首为一架钢琴而作的钢琴协奏曲,并对于如何诠释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提出了新的见解。
贝多芬则是在莫扎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钢琴协奏曲。比起莫扎特重视乐队与独奏间的平衡感,贝多芬更倾心于将两者合二为一所产生的凝聚力。莫扎特在协奏曲的创作中依仗结构,而贝多芬则擅长使精简素材形成符号。
利用符号学的理论,本书还定位了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中的“功能型符号”和“意义型符号”,并详细论证了这些符号对于实际诠释时所带来的影响……
郝端端
旅法、旅美青年钢琴家、音乐学者,美国茱莉亚学院音乐艺术博士、法国索邦大学音乐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换学者、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得主、上海青年东方学者。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音乐学研究所驻外特派、美国奥马哈音乐学院夏季艺术节客座教授。
来源:钢琴系、“上海世纪音乐”公众号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