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师培训 | 刘鸿武院长为浙师大丽泽导师学校首期导师培训班做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丽泽导师学校成立大会暨首期导师培训班于4月26日在我校行政中心报告厅举行。

学校举行丽泽导师学校成立大会暨首期导师培训班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吕华等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致辞。大会为新任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颁发聘书,并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等七位资深导师为新增列导师作首期培训报告。


教育部长江学者、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做题为《把握时代脉搏   培养时代人才》的博导辅导报告

刘鸿武院长在浙师大丽泽导师学校成立大会暨首期导师培训班做报告


在题为《把握时代脉搏 培养时代人才——如何把研究项目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的博导报告中,刘鸿武院长认为,学科、学位、人才培养始终相连,是事物的一体多面。首先,要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依托学科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培养,既引进国外优质师资人才,也要不间断派出本土优秀教师去境外机构访学交流;积极邀请高端学者讲学,大力支持学生去国外高校交流与学习,努力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其次,要将项目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以项目为依托,训练、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研究方法理解与运用、问题提出与分析、项目论证与文本撰写等学术研究的综合能力,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围绕研究问题开展田野调查、实证研究,熟练掌握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再者,将学术研究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学术研究是精细的脑力活动,它很枯燥也很有乐趣。因此,要重点帮助学生找到学术研究的乐趣所在,让学生真心喜爱学术,“坐着冷板凳”也“心甘如饴”。“知之莫如好之,好之莫如乐之,乐之莫如行之,行之莫如成之。”知行合一,是为真诚,应当是学术研究应其所是,是其所是。


刘鸿武院长认为学术研究应本着“知行合一,是为真诚”的治学态度。


刘鸿武院长还结合个人从上世纪90年代成为研究生导师开始到现在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又具有非洲情怀的优秀人才的经历,畅谈了自身的感受。他表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问,时代造英雄,学术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助推器。当前中非合作与人才培养,正处于“历史有基础,现实有需要,未来有前景”的黄金时期。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从历史出发,立足现实,把握真实问题、提出切实方案。 他指出,人才培养应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需求导向,把个人成长与时代需要结合起来,而“一带一路”既是国家和时代的机遇,也是个人的时代机遇,每个读书人都应思考如何为国家和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鸿武院长表示,才情志意,才是最大的学术资源。


结合非洲研究院建设“非洲学”与培养中非合作人才的具体实践,刘鸿武介绍了非洲研究院坚持“学科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这一“五位一体”学科与人才培养路径。他表示,人才培养要理论联系实践,立足时代做学问,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角度来培养人才。这样的才情志意,才是最大的学术资源,学术研究本质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志向、一份内心信念、一项人生使命、一份家国责任。刘鸿武教授的辅导报告在参加培训班的新增博士硕士导师中引起热烈反响。(供稿:吴梦云)


END


编辑| 单敏       审核|科研办

推荐阅读

头版头条 | 刘鸿武:中国非洲研究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会议邀请 | “全球治理:中非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通知

会议邀请 l 关于赴喀麦隆举办第三届中非影视合作论坛的通知



非洲情怀

中国特色

全球视野

长按关注

关于我们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IASZNU)是在教育部、外交部支持下于2007年成立的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与国家对非事务智库,成为国内首个拥有非洲研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学术机构,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教育部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指导单位”和“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方智库、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单位、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

     2016年以来,非洲研究院连续3年入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最佳区域研究中心(大学附属)”(仅有3家中国智库机构上榜),中国社科院"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CTTI)”中国高校智库百强A+、《2018年中国智库报告》高校智库(特色)系统影响力排行榜第4、《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8)》高校智库影响力排行榜第9,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