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顾 | 中非智库论坛的前世今生
——摘自刘鸿武《非洲学发凡》
为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南非)有限公司协办的“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8日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喜来登大酒店隆重举行。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共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向所有为推动中南关系和中非关系发展作出贡献的朋友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并指出中非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目前已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10年前双方创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全方位、实质性推进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不仅为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而且促进了一些国家的对非合作,有力提升了非洲的国际地位。习近平讲话结束离开会场前,依次与刘贵今大使、浙江师范大学吴锋民校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刘鸿武院长等前排嘉宾握手告别。
外交部副部长翟隽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成果展
埃塞俄比亚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德米克·米凯农致辞
中国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继伟致辞
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仪式
院长刘鸿武发布《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2-2013》
中非智库论坛第三届会议以“中非关系的提升与中非软实力建设”为主题,下设“中非关系的提升:动力、方向与举措”、“为了发展的软实力:中非自主价值观构建”、“中国的非洲研究与非洲的中国研究:合作与创新”三个分论坛。会议将总结过去十余年中非关系的成就,分析当前中非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十年中非关系的发展前景与创新空间。本届论坛还同时启动外交部“中非智库10+10合作计划”,讨论通过并公开发布“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倡议书”。
中非智库论坛第四届会议开幕式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国俊致辞
2015年9月9日-10日,由浙江师范大学、南非马蓬古布韦战略反思研究所、南非外交部共同主办,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四届会议”在南非行政首都茨瓦尼的南非外交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南非、喀麦隆、尼日利亚、赞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等100多名智库领袖、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媒体代表聚集一堂,出席这一中非思想界与知识界的盛会,围绕“非洲‘2063愿景’下的发展新趋势”这一论坛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这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时隔五年后再次在南非举办中非合作的高端学术会议,受到中非双方政府与学界的高度重视。来自南非外交部、科技部、财政部、非洲联盟、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国家开发银行的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南非外交部副总司长迪塞科、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临时代办李松、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戴兵、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国俊、国家开发银行国合局主任田云海、南非马蓬古布韦战略反思研究所执行所长乔·奈特施丹哲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南非外交部部长特别顾问丹戈大使主持。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和南非马蓬古布韦战略反思研究所执行主任雅库伯·阿巴·奥马尔共同主持了本届论坛第一次全体大会。
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致辞
院长刘鸿武发布《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
2016年4月14日-16日,由浙江师范大学、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在义乌举行,来自中国、埃塞俄比亚、南非、塞内加尔、喀麦隆、尼日利亚、赞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等40多个国家的智库领袖、著名学者、政府官员、媒体代表、商界人士,共计350余人聚集一堂,出席这一中非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年度盛会,共同聚焦和研讨“中非产能合作与非洲工业化”这一核心主题,探讨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的相关战略举措。
埃塞俄比亚总理经济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梅蒂库、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永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德喜,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郑新浦、科研处处长陈名义,浙江省外侨办亚非处副处长阮洁等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国俊主持。
会议期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还发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专著《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4-2015》,及国家新闻出版重点项目成果《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当代非洲发展系列丛书”(28种)等近期研究成果。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参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果
肯尼亚交通部长詹姆斯·马查里亚发表演讲
2016年8月10日-12日,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非发展基金、肯尼亚非洲经济研究所、肯尼亚公共政策与分析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联合共同主办的“中非媒体智库研讨会”在肯尼亚蒙巴萨举行,来自中国、南非、塞内加尔、卢旺达、尼日利亚、摩洛哥、赞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苏丹、莫桑比克、加纳、刚果(金)、埃及等20多个国家的智库领袖、媒体代表、著名学者、商界人士、政府官员共计150余人聚集一堂,围绕“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一中非合作核心主题,就新时期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成果落实情况及进一步促进成果落实相关战略举措进行了广泛、深入、全面、深刻的讨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网、凤凰网,非洲十多个国家的重要媒体,中非新闻交流中心记者团等二十多家非洲主流媒体给予了全程关注与充分报道。
肯尼亚交通部长詹姆斯·马查里亚、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威尔森·伊隆古、环境部办公厅主任查里提·博金多、分权与规划部首席秘书塞托提·特罗米、2030愿景规划委员会秘书长基图罗•瓦伊纳依;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显法、中国政府非洲事务首任特别代表刘贵今、中非发展基金总裁石纪杨和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玲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主持。
本次会议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中非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均作了广泛的报道。出席会议的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也为本次会议题语祝贺:“祝贺中非媒体智库研讨会成功举行,感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杰出贡献。”
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表讲话
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发表讲话
此次论坛在非盟总部举行,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时隔5年后配合国家战略需求再次在埃塞俄比亚举办的中非智库论坛,表明论坛跃上了新的历史高度,服务国家战略更加积极主动。本次论坛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直接服务国家战略,战略高端。论坛得到了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和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的关注,并出席会议发表主旨演讲。二是契合实际需求。论坛围绕“减贫”主题设置相关议题,紧扣当前中非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切合非洲发展实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论坛成果超预期,受到外交部高度评价。在外交部非洲司、非盟使团、埃塞使馆等支持下,论坛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参会代表广泛,会议达成多项共识,中非媒体报道充分,社会反响热烈。外交部高度评价非洲研究院为论坛所付出的努力。
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发表演讲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张彦通发表演讲
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李翀同与会非方学者座谈
与会非方代表参观人民日报社
十年磨一剑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秉持着“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治学理念
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载自《回望来时路,奋斗已成歌——非洲研究院十年成长路》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中非智库论坛信息
《非洲学发凡》摘登 | 我们如何设置历届“中非智库论坛”的主题和议题
《非洲学发凡》摘登之二 | 我们如何创办和建设国际化的“中非智库论坛”
来源 |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官方网站
编辑 | 于桂章
审核 | 非洲研究院科研办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学术版刊发刘鸿武院长理论文章《非洲研究大有可为》
全球治理:中非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非教育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第三届中非影视合作论坛暨《重走坦赞铁路》非洲首映式在喀麦隆顺利举行
非洲情怀
中国特色
全球视野
长按关注关于我们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IASZNU)是在教育部、外交部支持下于2007年成立的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与国家对非事务智库,成为国内首个拥有非洲研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学术机构,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教育部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指导单位”和“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方智库、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单位、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
2016年以来,非洲研究院连续3年入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最佳区域研究中心(大学附属)”(仅有3家中国智库机构上榜),中国社科院"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CTTI)”中国高校智库百强A+、《2018年中国智库报告》高校智库(特色)系统影响力排行榜第4、《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8)》高校智库影响力排行榜第9,等。
About us
Established in 2007, the In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a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and substantive African Research Institute based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 the decade since its founding, the Institute has remained focused on both producing influential academic output, as well as cultivating scholars in African Studies from both China and Africa, gaining reputation as a highly influential academic institu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onset of its second decade, the Institute of African Studies intends to move towards a more regionalized, nationalized, distinctive and internationally oriented direction in its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titute will continue to encourage young and upcoming scholars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provide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support.
Qui sommes-nous
L’IASZNU a été fondée en Septembre 2007 sous les auspices du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MOE) et le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MFA). Parmi les Universités chinoises, c’est le premier Institut complet créé spécialement pour les études africaines. Après plus de 10 années de développement, l’IASZNU est devenue un Institut d’études et un Think Tanks très influent sur les affaires africaines en Chine qui possède un « Savant du Chang Jiang » des études africaines. Il est le Think Tanks chinois sur le « Plan Think Tanks du Partenariat Chine-Afrique 10 + 10 » et un des établissements guides sur le « Plan de Recherche Conjointe et d’Echange Chine-Afrique » du Ministè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Il est sélectionné par le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pour « La Coopération Universitaire Chine-Afrique 20+20 », en tant que base principale pour des études du continent et des études spécifiques de pays. Il est également sélectionné par la Province du Zhejiang comme le Centre d’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2011, la base de recherche de la Philosophie et des Sciences Sociales dans la province de Zhejiang. L’IASZNU a été classé parmi les meilleurs Think Tanks (affiliés à une Université) au monde pendant deux années consécutives, en 2016 et en 2017, par le Global Think Tanks Index publié annuellement par la Pennsylvanie Université. En 2018, l’Institut a été classé comme l’un des meilleurs Think Tanks affilié à une université en Chine avec le classement A + du système de classement chinois (CTTI).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届会议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