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淨土大經科註第五回-第2集

2018-01-29 謙士德

 

存好心  发好愿  說好话  行好事  做好人

養正氣  學正法  篤正行  存正知  行正道

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

大兴学习风   传播正能量

树立民族魂   实现中国梦

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分享经典国学精粹 I 探索宇宙生命奥秘 

投稿学传统文化的经历:qianshide2017@qq.com


《淨土大經科註(第五回)》(第二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40ns8hi4&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此课程共60分26秒,恭请老师在wifi环境学习)

文字版(简体字)学习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第二集)

前面四次讲《净土大经科注》的时间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净空于2010年清明启讲《大经科注》,2011年9月18日圆满,发心一门深入,专修专弘,决定放下万缘,一心求生净土,做弥陀第一弟子,总报大恩也!

  2011年9月21日再次宣讲,专弘专念也!于2012年10月21日圆满;同日第三次宣讲,专弘经注,深入教理也,于2014年3月8日圆满。

  2014年3月9日第四次宣讲,效法贤公,重在修行,落实经教也,于2017年11月4日圆满。

  2018年1月19日第五次宣讲,深信解,求往生,接引具足三资粮者。

  以这个为对象,大家都还年轻,希望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健康长寿。

  我跟你们想法、看法不一样,年岁大了,大了怎么样?生老病死苦,老苦,最明显的,声音远远不如过去,去年还不觉得,觉得不明显,今年就非常明显,说话多了感到累。

  今天上午客人很多,来了十几位,都是南部各学校的教授,对于汉学非常热心,听说我来了,大家来看看,我说话多了一点,大概也讲了一个多小时,把这堂课忘记了,我以为今天没有课,可以休息一下,所以感觉特别累。这就是为什么年岁大了,他不希望长住世间,他希望早一天到极乐世界。


这次再讲《净土大经科注》跟前面不一样,我们抓重点


  我们这一次学习大经,在一起研究讨论,目标就是像我这样的年岁、老年人,怎么样在这一生当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万缘,希望佛来接引,早一点到极乐世界。

  我们有“愿”,在极乐世界成就之后乘愿再来,具足历代祖师的条件就可以来了,来去自由、往返随意。只是这一次的心情跟前面不一样了,我们抓到重点,经文、文字的解释,前面讲过四次,都留着有录像,还有的也有写成书的,都可以做参考,重点我们讨论,咱们用什么方式在这一生不空过。我相信六十以上的老人非常希望有这样的课程,增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心。


我们这一生学佛就学“持名念佛法门”


  所以,今天我们还看138页倒数第二行:

  【科】三、本经持名念佛法门,圆满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极圆顿。

  学习还是离不开祖师大德,我们把这一边念念:

  “持名念佛法门”要记住,我们这一生学佛学什么法门?“持名念佛法门”要清楚。

  为什么要学这个法门?下面说得很好,这个法门“圆满直捷”,这四个字很重要。


我说到这个地方感到很痛心,但是是事实


  我们学佛总希望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能够掌握住,我相信每个学佛的年轻同学都有这种意念,希望自己能达到佛门的“通家”,这个“愿心”是好的、是善的,应该受到鼓励。但是今天的环境跟我们古时候祖师大德那个时候的处境来比较,他们的环境好,我们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环境,我说到这个地方感到很痛心,但是是事实。

  佛法在中国,随着大清帝国亡国了,佛教也就衰微了。这是事实真相,大家都知道。掌握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圆满的圣教,就是圆满,就是直捷。直捷是净宗,净宗也是圆满,为什么?帮助你一生成佛。当生成就的佛法,这是圆满直捷,方便究竟。


诸位要记住: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


  祖师大德教给我们,我们只要抓住“戒定慧三学”就能成就,千万不要疏忽戒律,要非常重视戒律,懂得戒律的精神、戒律的承传、戒律的受持,戒律帮助我们往生净土。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这个诸位要记住。

  这个法门要一超直入,最极圆顿,圆教、顿教,圆到最胜、顿到最胜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法门。


现在学找不到老师、没有榜样,好在经教还在世间


  【科】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

  我们非常感谢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是他写的,这是末法我们见到的最后一位大善知识,这样的善知识现在有没有?我没听说,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我们不好学、不肯学、不想学,所以佛菩萨就不来了,来的是六道的凡夫俗子,解行都有限,我们这个时代。

  近代这个十年,我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还有一些老和尚修的不错,值得我们尊敬。这些老和尚都走了,老居士也不在了,现在学佛很苦,找不到老师,没有榜样。怎么办?好在经教还在世间。

  如果再过若干年,没人印经、没有人学教,会不会有这一天?会有。我们能够相信佛法真正进入末法时代了。我们这是已经刚刚入末法,末法的风气很浓厚,一定要提高警觉,还是要从持戒入门。


学佛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一派,“净业三福”是根本大戒


  1980年代,我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讲经,提出五科——戒学五个科目,希望大家戒律太多也没人传了,大家都疏忽了,至少我们要找到能够帮助我们这一生成就的、最简单的戒律,又好又容易记,时时刻刻念着不能毁犯,所以在旧金山成立了美国净宗学会,我写了一个“缘起”,“缘起”里面就提到“戒学五科”,一定要学的。

  第一(这五科第一),“净业三福”,只要沾近佛的边,学佛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一派,这是根本大戒。对净业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就选了“三福”这三条。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不到,人格没有了


  “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诸位要知道这是根。我们今天戒律学不好,什么原因?这个根没有。

  “根”从哪里看?前头两句,“孝养父母”我们做到了没有?“奉事师长,尊师重道”,做到了没有?没做到,这两句没做到,人格就不存在了

  “人格”是什么?做人。做人的资格就没有了。人懂得孝亲、懂得尊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古圣先贤,在典籍里头记载的,特别是传纪,你仔细去读诵都是“孝亲尊师”。

  “孝亲尊师”没了,不能怪我们的父母没教给我们,因为我们生在战乱的年代,民国成立之后,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社会动乱不安,人们居无定所,我在国内抗战时期走了十个省,每个地方住个半年,顶多一年,就又要离开了。所以榜样不容易。我们父母还好还在,只是逢年过节,家人有个祭祖的仪式,不忘祖先。那个时候还给祖先烧一点纸钱,这都是孝心。

  对老师,父母交代我们“尊师重道”,我们所学了一点东西,根底,是在这个年代里头学的,而这个年代疏忽了,做父母的疏忽了教儿女的很多。我们小朋友知道,我的父母教我还比较严格,别人的父母宽松,这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系,父母亲读过一点童蒙养正的书籍,还做出一点样子给我们看,但是那很幸运,绝大多数都没有了,都不提了。好像教孩子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父母没有这个责任。

  我们今天明白了,父母比老师更重要,父母能够把孝顺父母做出来,尊师重道做出来,孩子的心不一样,孝敬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然后,底下还有一句十善业道,养慈悲心。不杀害一切众生,修十善业,这是学佛最低的限度。


有“十善业”的基础念佛就相应;没有“十善业”基础念佛不相应

  “十善”——“身、口、意”三。

  “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是说的,要做到,要常常警策自己。

  “口业”最容易造的,所以口业有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无论是有意无意的都不可以;“不恶口”,恶口,人说脏话,要做到。

  “意业”:不贪、不嗔、不痴

  十善业,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记住检点,有没有毁犯,你只一回头、一反省,有,有这么多的障碍。

  所以我们这句佛号,念佛有口无心,跟佛法,祖祖相传的不相应别人能相应,有十善业道的基础,我们不相应,我们把十善业道丢掉了,这个不能不知道。这是第一条,“三福”的第一条。


把“三皈、五戒、十善”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里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重戒,不犯威仪”。“三皈”,学佛入门拜师、求师给我们做“三皈依”、给我们受戒。这就强调,要把“三皈”、“五戒”、“十善”落实,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


如果没做到,劝别人做很困难;自己做到,做出榜样给别人看


  最后劝我们向上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就自行化他,不能忘记,这就真学佛了!自己如果没有做到,劝别人做很困难;自己做到了,做出榜样给别人看,人家纵然不能认真学习,他佩服你。他看你真干,对他会产生影响。


世出世间法大根大本就这两个字——“孝、敬”


  “三福”,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这是经上说的,这是佛传给我们的,我们从这里扎根,把“孝、敬”这两个字修出来。世出世间法大根大本,就这两个字,具足这两个字、这个条件,学世间法、学佛法都有成就,肯定有成就。成就多大问自己,不要问别人。这是根之根。

  第二科:“六和敬”。非常重要!生活在这个世间,无论在家、出家,不能离开群众,我们讲不能离开大众,跟大众相处应该修什么?六和,中国人常讲和为贵,决定不能疏忽,和用什么心去学?用敬,用忍,对一切人,对一切事有敬意。对事的敬是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它做好。

  “六和”,第一个——“见和同解”。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包括想法,我们要相同。“同”的标准是什么?佛菩萨,像前面讲的“净业三福”,就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见和同解”比“戒和同修”更重要,所以它是基础。有这个基础才能讲“戒”,“戒律”就是我们这几科就行。能够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根扎下去就好,往生极乐世界就有份。“五戒”、“十善”没有,往生很难!那是往生的大障碍,不能不知道。

  “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还有个“利”,“利和同均”,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


有定功就开智慧,没有定功不开智慧,所以学习经教也是修定


  下面第三科——“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戒”是手段,“定”是基础。“慧”从哪里来的?“慧”从“定”来的,所以研究经教能不能开智慧?有定功就开智慧,没有定功不开智慧。所以学习经教也是修定。

  我跟李老师十年,学经教的“定”是什么?一门深入老师教我们,连看注解只能看一种,看多了,每个人说法不一样,你的心就乱了,杂了,定慧得不到了一门深入,至少主修的参考资料要一门,一门里面有一些地方很晦涩,不能理解,找别的本子做参考。只看那几句,可以,帮助你断疑生信。这“三学”是佛法的总原则,在家、出家、小乘、大乘,包括密宗、宗门、教下都离不开“三学”。


“净宗五科”第四个——六度


  下面“六度”,度谁?度自己。要认真学,学布施,布施是度贪的。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要懂得。要认真做,尽心尽力的去做。有果报,章嘉大师教给我,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无畏”是不杀生。长寿怎么修的?不杀生,素食,爱护一切动物,包括花草树木,有情、无情平等地爱护,养慈悲心,实在讲也是大福报。

  财布施得财富。财富,无论出家、在家少不了,从哪里来?今天世间人拥有的财富,可以说几乎全部都是前生所修的福,这一生得果报,大富大贵,从这来的。这一生再修,这一生得受用。在古时候,读书人、穷秀才他懂得,出家人懂得,老师一定教过你。学佛的人得到财富干什么?弘扬佛法需要财富。在这个世间要度化众生,没有财富,缘不足,所以要修“财布施”、要修“法布施”、要修“无畏布施”,三种,理搞清楚、搞明白,落实在生活当中。遇到缘就做,没有缘也不必去找,“缘”就是人讲机会,真正发大心,佛菩萨给你做增上缘,你方便,三种布施真的愈施愈多,你的信心就增长了

  这三种布施,我在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时候学的?出家之后跟章嘉大师学的。那个时候财布施,法布施,讲经教学,这没有问题。财布施要用钱,我没有。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一块钱有没有?我说这个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下手,常常把“布施”这个念头放在心上,不要忘掉,有机会不要错过。真管用,往后大概半年半年看,就看得很清楚,对于圣教、经典上教诲,不再怀疑了,有信心。

  “六度”第二个——“持戒”,前面讲过了。

  第三个——“忍辱”。“忍辱”能保持你所修积的功德不至于流失,所以“布施”、“持戒”能成就功德,“忍辱”能够保持功德不再失去,不能不修。不修,不能忍,修积不少功德,一发脾气,完了,全报销了。修积不容易,毁弃很容易。心里一不高兴,没有发作,也受了大的损伤,所以这个要忍。最好能够跟那些能忍辱的人在一起,亲眼看到那些人遇到恶的环境、遇到不善的人,蛮横不讲理,他能够跟他善于相处,这是我们要学的,而且非学不可。不学,灾难很多,逆缘很多,你没办法成就,所以不能没有忍辱的功夫。“忍辱”能成就你的一切善法,能帮助你远离一切恶法,功德不可思议。

  下面,“精进”、“禅定”、“般若”。“般若”是智慧,大乘法修行目的就在开智慧,所以小悟、大悟、大彻大悟。小悟,功夫得力了;大悟,证阿罗汉了,四果、四向;大彻大悟,菩萨,这是学佛向上提升的层次。


“净宗五科”第五个——普贤十愿


  末后第五个,我们“五科”第五个——普贤十愿。我们学大乘,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普贤菩萨在《华严经》最后五十三参,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他是净宗第一代的祖师,我们要认清楚。那么他这“十大愿王”就很重要了,应当要学。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称赞如来”,你看看这两样摆在最前面,提起普贤菩萨你就想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礼敬如来、诸佛”。

  “称赞”,“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古大德教给我们,兴旺从哪里来?互相赞叹,互敬,我敬大众,大众敬我,一团和气,这个道场、这个行业决定兴旺。如果这个团体不管大小,彼此都像冤家对头一样,没有赞叹,只有毁谤,这个机构、这个团体,我们就要心里想着早一点离开,好!那是真正聪明有智慧。世出世法里头我们选择修行道场,用什么标准?用“和”,这个道场和睦,我愿意住,这个道场不和,早一点离开


“法供养”的功德超过“财供养”


  第三,“广修供养”。三种供养:“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

  “无畏供养”是保护他,他遇到麻烦、遇到障碍,有困难了,需要人帮助,这属于“无畏”。

  前面说过,“财供养”得财富,“法供养”得聪明智慧。讲经教学是“法供养”,帮助别人提升,无论在家、出家都是属于“法供养”。“法供养”的功德超过“财供养”,要修。

  我们自己道业没成就,善行也没成就,我们如何修法供养?印经好。现在的印刷术发达,包括做光碟、音响,让人有机会听经、有机会看经、有机会读诵。比起三四十年以前,三四十年以前没有这么顺利,障缘很多,现在顺利了,特别是电视,如果有这个能力在电视里头买个时段(频道),你喜欢哪个经论,在这个时段里头播讲,看的人愈多、学的人愈多,你的功德愈大。

  在大陆,黄念祖老居士留下来的东西不少;在台湾,像李老师留下来的都很丰富,我们自己有能力、有善巧,应当把它发扬光大,介绍给社会大众,“法供养”,胜过“财供养”

  “财供养”,过年过节大家在一块聚餐,团拜,这是形式,形式里头再加上佛法的内容,念佛念个十分钟,念个一刻钟再散会,“法供养”。

  “无畏供养。”有人建道场做这些慈善事业,他有障碍,我们能够帮助他解决,这属于“无畏供养”。


自己知道自己造罪业,一定要懂得忏悔


  普贤前面第四愿——“忏悔业障”,自己知道自己造罪业,一定要懂得忏悔

  我是在最近遇到一位同修,在世的时候造下很大的重罪,堕地狱。我们帮助不上,只有讲经回向,在佛像面前给你供个牌位。最重要的是他真正忏悔,知道错了,改过自新。他还算不错,告诉我,学佛不是这一生,多生多世就学佛,修得不好,所以到这一生还遇到这种难,求我帮助他。那我们用我们道场讲经的功德给他回向,他自己也真正回头,很难得,他往生极乐世界了,我们非常欢喜,希望他在极乐世界成佛、成菩萨,再到这个世间来普度众生,不会再有过失了。真正要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事情,真正忏悔,行,不是不行

  后面,“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留着下一堂课来学习。这些都是非常殊胜的修行方法,我们要应当学习。

  谢谢大家!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第二集)

2018/1/22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7-0002



文字版(正体字)学习

淨土大經科註(第五回)(第二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淨空於二O一O年清明」,啟講《淨土大經科註》,「二O一一年九月十八日圓滿,發心一門深入,專修專弘,決定放下萬緣,一心求生淨土,作彌陀第一弟子,總報大恩也。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再次宣講,專弘專念也,於二O一二年,十月二十一號圓滿。同一天接著講第三遍,專弘經註,深入教理,二O一四年三月八號圓滿。三月九號第四次宣講,效法賢公長老,重在修行,落實經教,於二O一七年十一月四號圓滿。」


  「二O一八年一月十九」,這第五次宣講,「深信解行,求往生,接引具足三資糧者」,以這個為對象。大家都還年輕,希望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年,健康長壽。我跟你們想法看法不一樣,年歲大了,大了怎麼樣?生老病死苦,老苦,最明顯的,音聲遠遠不如過去,去年還不覺得,覺得不明顯,今年就非常明顯,說話多了感到累。今天上午客人很多,來了十幾位,都是南部各學校的教授,對於漢學非常熱心,聽說我來了,大家來看看。我說話多了一點,大概也講了一個多小時,把這堂課忘記了,我以為今天沒有課,可以休息一下,所以特別感覺到累。這就是為什麼年歲大了,他並不希望長住世間,他希望早一天到極樂世界。


  我們這一次學習大經,在一起研究討論,目標就是像我這樣的年歲,老年人,怎麼樣在這一生當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萬緣,希望佛來接引,早一點到極樂世界。我們有願,在極樂世界成就之後乘願再來,具足歷代祖師的條件,就可以來了,來去自由、往返隨意。只是這一次的心情,跟前面不一樣了,我們抓到重點,經文,文字的解釋,前面講過四次,都留著有錄像,還有的也有寫成書的,都可以做參考,重點我們討論,咱們用什麼方式,在這一生不空過。我相信六十以上的老人,非常希望有這樣的課程,增長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心。


  所以今天我們還看,一百三十八頁倒數第二行,這個括弧三,從這裡看起。我們只看經文,學習還是離不開祖師大德,我們把這一邊念念,「本經持名念佛法門」,持名念佛法門,要記住,我們這一生學佛學什麼法門?持名念佛法門,要清楚。為什麼要學這個法門?下面說得很好,這個法門「圓滿直捷」,這四個字很重要!我們學佛,總希望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能夠掌握住,我相信每個學佛的年輕同學,都有這種意念,希望自己能達到佛門的通家。這個願心是好的、是善的,應該受到鼓勵。但是今天的環境,跟我們古時候祖師大德,那個時候的處境來比較,他們的環境好,我們沒有這個條件,沒有這個環境。我說到這個地方感到很痛心,但是是事實。佛法在中國,隨著大清帝國亡國了,佛教也就衰微了,這是事實真相,大家都知道。


  掌握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圓滿的聖教,就是圓滿,就是直捷。直捷是淨宗,淨宗也是圓滿,為什麼?幫助你一生成佛,當生成就的佛法,這是圓滿直捷。「方便究竟」,祖師大德教給我們,我們只要抓住戒定慧三學,就能成就。千萬不要疏忽戒律,要非常重視戒律,懂得戒律的精神、戒律的承傳、戒律的受持;戒律幫助我們往生淨土,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這個諸位要記住。


  這個法門是「一超直入,最極圓頓」,圓教頓教,圓到最勝、頓到最勝,就是這部經,就是這個法門。「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我們非常感謝黃念祖老居士,註解是他寫的,這是末法,我們能夠見到的,最後的一位大善知識。這樣的善知識現在有沒有?我沒聽說,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我們不好學、不肯學、不想學,所以佛菩薩就不來了。來的是六道的凡夫俗子,解行都有限,我們這個時代。近代這個十年,我這一輩子年輕的時候,還有一些老和尚修得不錯,值得我們尊敬。這些老和尚都走了,老居士也不在了。現在學佛很苦,找不到老師,沒有榜樣,怎麼辦?好在經教還在世間。如果再過若干年,沒人印經,沒有人學教,會不會有這一天?會有。我們能夠相信,佛法真正進入末法時代了,我們這是已經剛剛入末法,末法的風氣很濃厚,一定要提高警覺。


  還是要從持戒入門,一九八O年代,我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講經,提出五科,戒學五個科目。希望大家,戒律太多也沒人傳了,大家都疏忽了;至少我們要找到,能夠幫助我們這一生成就的、最簡單的戒律,又好又容易記,時時刻刻念著,不能毀犯。所以,在舊金山成立了美國淨宗學會,我寫了一個緣起,緣起裡面就提到戒學五科,一定要學的。


  第一,這五科第一,「淨業三福」。只要沾近佛的邊,學佛不管你學哪一宗那一派,這是根本大戒。對淨業就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就選了三福這三條。三福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四句,諸位要知道這是根。我們今天戒律學不好,什麼原因?這個根沒有。根從哪裡看?前頭兩句,孝養父母我們做到了沒有?奉事師長,尊師重道做到了沒有?沒做到。這兩句沒做到,人格就不存在了。人格是什麼?做人,做人的資格就沒有了,人懂得孝親,懂得尊師。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古聖先賢,在典籍裡頭記載的,特別是傳記,你仔細去讀誦都是孝親尊師。


  孝親尊師沒了,不能怪我們的父母沒教給我們,因為我們生在這是戰亂的年代,民國成立之後,戰爭幾乎沒有停止過,社會動亂不安,人們居無定所。我在國內抗戰時期走了十個省,每個地方住個半年,頂多一年,就又要離開了,所以榜樣不容易。我們父母還好還在,只是逢年過節,家人有個祭祖的儀式,不忘祖先;那個時候還給祖先燒一點紙錢,這都是孝心。對老師,父母交代我們尊師重道,我們所學了一點東西根柢,是在這個年代裡頭學的。而這個年代疏忽了,做父母的疏忽了教兒女的很多。我們小朋友知道,我的父母教我還比較嚴格,別人的父母寬鬆。這是與傳統文化有關係,父母親讀過一點童蒙養正的書籍,還做出一點樣子給我們看。但是那很幸運,絕大多數都沒有了,都不提了,好像教孩子是老師的事情,父母沒有這個責任。我們今天明白了,父母比老師更重要,父母能夠把孝順父母做出來,尊師重道做出來,孩子的心不一樣,孝敬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然後,底下還有一句十善業道,養慈悲心,不殺害一切眾生,修十善業,這是學佛最低的限度。十善,身口意三;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是說的,要做到,要常常警策自己;口業最容易造的,所以口業有四條,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無論是有意無意的都不可以,不惡口(惡口,人說髒話),要做到;意業,不貪不瞋不痴,十善業。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記住檢點,有沒有毀犯。你只一回頭,一反省,有。有這麼多的障礙,所以我們這句佛號,念佛有口無心,跟佛法,祖祖相傳的不相應。別人能相應,有十善業道的基礎;我們不相應,我們把十善業道丟掉了,這個不能不知道。這是第一條,三福的第一條。


  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皈,學佛入門拜師,求師給我們做三皈依,給我們受戒。這就強調,要把三皈五戒十善落實,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最後勸我們向上提升,「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自行化他,不能忘記,這就真學佛了。自己如果沒有做到,勸別人做很困難。自己做到了,做出榜樣給別人看,人家縱然不能認真學習,他佩服你,他看你真幹,對他會產生影響。


  三福,佛在《觀無量壽經》上講的,這是經上說的,這是佛傳給我們的。我們從這裡扎根,把孝敬這兩個字修出來,世出世間法大根大本,就這兩個字。具足這兩個字、這個條件,學世間法、學佛法都有成就,肯定有成就。成就多大問自己,不要問別人,這是根之根。


  第二科,「六和敬」,非常重要。生活在這個世間,無論在家出家,不能離開群眾,我們講不能離開大眾。跟大眾相處應該修什麼?六和。中國人常講和為貴,決定不能疏忽。和用什麼心去學?用敬,用忍,對一切人、對一切事有敬意,對事的敬是認真負責,盡心盡力把它做好。六和,第一個「見和同解」,對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包括想法,我們 60 51813 60 31323 0 0 8328 0 0:00:06 0:00:03 0:00:03 8328相同。同的標準是什麼?佛菩薩。像前面講的淨業三福,就是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見和同解比戒和同修更重要,所以它是基礎,有這個基礎才能講戒。戒律就是我們這幾科就行,能夠把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這個根扎下去就好,往生極樂世界就有分。五戒十善沒有,往生很難,那是往生的大障礙,不能不知道。「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還有個利,「利和同均」,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


  下面第三科,「三學」。三學就是戒定慧,戒是手段,定是基礎,慧從哪裡來的?慧從定來的。所以研究經教能不能開智慧?有定功就開智慧,沒有定功不開智慧,所以學習經教也是修定。我跟李老師十年,學經教的定是什麼?一門深入。老師教我們,連看註解只能看一種,看多了,每個人說法不一樣,你的心就亂了、雜了,定慧得不到了。一門深入,至少主修的參考資料要一門,一門裡面有一些地方很晦澀,不能理解,找別的本子做參考,只看那幾句,可以,幫助你斷疑生信。這三學是佛法的總原則,在家、出家,小乘、大乘,包括密宗,宗門教下都離不開三學。


  下面「六度」。度誰?度自己,要認真學。學「布施」,布施是度貪的。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要懂得,要認真做,盡心盡力的去做,有果報。章嘉大師教給我: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無畏是不殺生。長壽怎麼修的?不殺生,素食,愛護一切動物,包括花草樹木,有情無情平等的愛護,養慈悲心,實在講也是大福報。


  財布施得財富。財富,無論出家在家,少不了,從哪裡來?今天世間人擁有的財富,可以說,幾乎全部都是前生所修的福,這一生得果報,大富大貴,從這來的。這一生再修,這一生得受用。在古時候,讀書人,窮秀才他懂得,出家人懂得,老師一定教過你。學佛的人得到財富幹什麼?弘揚佛法需要財富。在這個世間要度化眾生,沒有財富,緣不足;所以要修財布施,要修法布施,要修無畏布施,三種。理搞清楚搞明白,落實在生活當中,遇到緣就做,沒有緣也不必去找。緣就是人講機會,真正發大心,佛菩薩給你做增上緣,你方便。


  三種布施真的愈施愈多,你的信心就增長了。這三種布施,我在年輕的時候都沒有。什麼時候學的?出家之後跟章嘉大師學的。那個時候財布施,法布施,講經教學,這沒有問題,財布施要用錢,我沒有。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塊錢有沒有?我說這個可以。你就從一毛一塊下手,常常把布施這個念頭放在心上,不要忘掉,有機會不要錯過。真管用,往後大概半年半年看,就看得很清楚。對於聖教,經典上教誨,不再懷疑了,有信心。


  六度第二個「持戒」,前面講過了。第三個,「忍辱」,忍辱能保持你所修積的功德,不至於流失。所以布施持戒能成就功德,忍辱能夠保持功德不再失去,不能不修。不修,不能忍,修積不少功德,一發脾氣,完了,全報銷了。修積不容易,毀棄很容易,心裡一不高興,沒有發作,也受了大的損傷,所以這個要忍。最好能夠跟那些能忍辱的人在一起,親眼看到那些人,遇到惡的環境,遇到不善的人,蠻橫不講理,他能夠跟他善於相處,這是我們要學的,而且非學不可。不學,災難很多,逆緣很多,你沒辦法成就。所以不能沒有忍辱的功夫,忍辱能成就你的一切善法,能幫助你遠離一切惡法,功德不可思議。


  下面,「精進、禪定、般若」,般若是智慧。大乘法修行目的就在開智慧,所以小悟、大悟、大徹大悟。小悟,功夫得力了;大悟,證阿羅漢了,四果四向;大徹大悟,菩薩。這是學佛向上提升的層次。


  末後第五個,我們五科第五個,「普賢十願」。我們學大乘,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普賢菩薩,在《華嚴經》最後五十三參,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他是淨宗第一代的祖師,我們要認清楚。那麼他這十大願王就很重要了,應當要學。


  第一個、「禮敬諸佛」,第二、「稱讚如來」,你看看這兩樣擺在最前面,提起普賢菩薩你就想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禮敬如來、諸佛。稱讚,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古大德教給我們,興旺從哪裡來的?互相讚歎,互敬,我敬大眾,大眾敬我,一團和氣,這個道場,這個行業決定興旺。如果這個團體,不管大小,彼此都像冤家對頭一樣,沒有讚歎,只有毀謗,這個機構、這個團體,我們就要心裡想著早一點離開。好,那是真正聰明有智慧。世出世法裡頭,我們選擇修行道場,用什麼標準?用和。這個道場和睦,我願意住;這個道場不和,早一點離開。


  第三、「廣修供養」,三種供養,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無畏供養是保護他,他遇到麻煩、遇到障礙,有困難了,需要人幫助,這屬於無畏。前面說過,財供養得財富,法供養得聰明智慧,講經教學是法供養,幫助別人提升,無論在家出家,都是屬於法供養。法供養的功德超過財供養,要修。我們自己道業沒成就,善行也沒成就,我們如何修法供養?印經好。現在的印刷術發達,包括做光碟、音響,讓人有機會聽經、有機會看經、有機會讀誦。比起三四十年以前,三四十年以前沒有這麼順利,障緣很多。現在順利了,特別是電視,如果有這個能力,在電視裡頭買個時段,你喜歡哪個經論,在這個時段裡頭播講,看的人愈多、學的人愈多,你的功德愈大。在大陸,黃念祖老居士,留下來的東西不少;在台灣,像李老師,留下來的都很豐富。我們自己有能力,有善巧,應當把它發揚光大,介紹給社會大眾。法供養勝過財供養;財供養,過年過節大家在一塊聚餐、團拜,這是形式。形式裡頭再加上佛法的內容,念佛念個十分鐘,念個一刻鐘再散會,法供養。無畏供養,有人建道場,做這些慈善事業,他有障礙,我們能夠幫助他解決,這屬於無畏供養。


  普賢前面第四願,「懺悔業障」,自己知道自己造罪業,一定要懂得懺悔。我是在最近遇到一位同修,在世的時候,造下很大的重罪,墮地獄。我們幫助不上,只有講經迴向,在佛像面前給你供個牌位。最重要的是他真正懺悔,知道錯了,改過自新。他還算不錯,告訴我,學佛不是這一生,多生多世就學佛,修得不好,所以到這一生還遇到這種難,求我幫助他。那我們用我們道場,講經的功德給他迴向,他自己也真正回頭,很難得,他往生極樂世界了。我們非常歡喜,希望他在極樂世界成佛成菩薩,再到這個世間來普度眾生,不會再有過失了。真正要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事情,真正懺悔,行,不是不行。


  後面「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留著下一堂課來學習。這些都是非常殊勝的修行方法,我們應當要學習。謝謝大家!

相关阅读:


第001集

 续讲中 

 续讲中 


 续讲中 

 续讲中 

 续讲中 


 续讲中 

 续讲中 

 续讲中 

免费结缘药膏(运费自理)

免费结缘念佛机(运费自理)

蔡礼旭老师讲座全集

平台良心产品推荐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本平台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他公众账号等平台,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等平台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义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我们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悉皆回向此文的作者以及所有读者、分享者、转发者。

❤️↓ 欢迎转发 功德无量↓❤️

福慧双修🙏🙏🙏身心安康

推荐一个结缘法宝/膏药/药膏的好去处:謙士德漢學塾微店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一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