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部级河北人升任新职务!他曾说:干这件事很辛苦,需“知天高、知地厚”!

2018-03-18 河北人河北事

杨振武/人民网图

3月1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其中,会议选举杨振武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现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杨振武,1955年5月生,河北新乐人。自1978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从总编室编辑起步,后先后担任记者部主任、副总编、总编辑、社长等职务。

40年来,杨振武除外调任人民日报社驻河北记者站记者、首席记者(1984-1989年),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9-2013年)外,一直都在人民日报社工作。2018年也刚好是杨振武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第40个年头。

杨振武曾为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作序:学习用典,不只是记住几句名言、了解几个典故,更应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由此推开门、迈开步,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不但要做新闻宣传的排头兵和领航者,也要成为媒体融合的标杆和示范。杨振武撰写了大量新闻理论业务文章。今天,长江小编选择了杨振武一篇短文与大家共享。

办报就要“顶天立地”

办报是件很辛苦、很具体的事,具体到一篇稿子写什么、怎么写,标题做什么、怎么做,容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导向就体现在这里面。现在,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应对,报纸的生机和活力就会不断衰退,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弱。不少同志习惯于从网上找线索、找题目,跟着网络走,忘记了我们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弱化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很危险的。

我在上海分社调研时提出办报要“顶天立地”,并非新的创造,而是我们报纸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顶天,就是要吃透中央精神,与中央保持一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更加自觉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立地,就是要贴近实际,紧接地气,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就应该这样。

我们的报道要做到“顶天立地”,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知天高地厚。了解国情、熟悉民情是我们做好“顶天立地”报道的基本要求。要知天有多高,就必须刻苦学习,吃透中央精神,弄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知地有多厚,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时代的呼唤,摸清群众的脉搏。知天高,就会有敬畏之心,尽喉舌之责;知地厚,就会有感恩之情,为人民鼓与呼。不知天高地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不能胜任人民日报的工作。

二是重天地对接。人民日报既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既要当好喉舌,宣传好党的主张,也要做好耳目,通达社情民意。我们要善于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吃透两头,是为了沟通上下、连接两头,这中间,我们要做的、可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党的政策主张在贯彻落实中有什么问题,群众有什么愿望和要求,需要我们反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有哪些新的创造,也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宣传,等等。做好“顶天立地”报道,就要多在这方面想题目、做文章。

三是求天地融合。就是我们常讲的“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也是我们做好“顶天立地”报道的目的。让党放心,就是要使我们报纸真正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让人民满意,就是要让我们报纸真正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报道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深入、深入、再深入。编辑记者要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走出互联网,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闻、发现问题、发现典型。要多写具体鲜活生动的新闻,减少干涩枯燥无味的报道。要在改进文风上下功夫,强化讲故事的基本功。

“顶天立地”是个比喻,也是要求,更希望能成为大家的新闻追求。存爱党之心,就会为党立言;立报国之志,就会不懈奋斗;有百姓情怀,就会俯身为民。作为党报人,一定要把新闻当做事业来做,并倾力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个人顶天立地,就会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一篇报道顶天立地,就会有影响、有分量;一张报纸顶天立地,就会大有作为、赢得地位。

 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本文原载《新闻战线》2013年第9期)

(来源:长江)

更多精彩阅读

1、栗战书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送上河北老乡的祝福

2、刚公布!高速、机场、地铁要修到你家啦!河北这些地儿的人有福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