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咸鱼自救指南:什么也不想做的倦怠期,该如何获取能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社会学了没 Author 社长的小号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辅导员娘亲”

再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天不在状态,除了躺尸当咸鱼,什么都不想干。


不想上课,其实既没有别的事情,也没有早到影响懒觉,但就是宁愿睁眼躺在宿舍里发呆,也不肯出门;


脖硬腿僵,背酸腰疼,明明就是些文案工作,可是坐到下班却觉得心力交瘁,生怕自己一口气过不来猝死当场;


连摸鱼都引不起太大兴趣,屏幕上划过的文字后面看着前面忘着,别人说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简直以为老年痴呆提前了;


健身目标、学习计划、职业规划拟了一百次,可是拖延症一发作,浑身每个零件都像生了锈,连带大脑一起,吱吱嘎嘎就是转不动;


就连躺着追剧、吃零食,也没有过去香了,常常看着看着就迷迷糊糊睡过去,醒来昏昏沉沉,与其说在煲剧,不如说是放点助眠背景音;


……

没兴趣。

没感觉。

没想法。


“专注”、“热爱”、“好奇心”……这些词仿佛已经从生活里消失了,余下的只有了无趣味的日子,坐牢似的熬过一天是一天。



没有区别。


我已经是条废鱼了。



但你扪心自问,是真的甘心做一条咸鱼吗?


当然不是。


毕竟,这是一篇“咸鱼自救指南”。



咸鱼期的我,到底怎么了


想要摆脱咸鱼期,第一步就是必须对“咸鱼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咸鱼≠佛系


佛系青年的心态是平和的,这与诸位咸鱼时而焦虑时而茫然的心态恰恰相反。


因为咸鱼期的“不想干”并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决定放弃”的佛系或者“想休息”的表现,而是一种矛盾的综合体:主观意愿上知道自己不应该松懈,但又提不起精神去行动;身体上明明没有多少劳动负荷,但总觉得疲倦乏力、无精打采。


是的,你已经进入了倦怠期。


反正都是睡懒觉,只当养生了。


也许你会这么自我安慰。


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2、躺尸≠休息


因为休息之后你的精神和体能都会得到恢复与提升,而倦怠期则如同泥潭会无止境得消耗你的精力,如果没有能动性技巧的辅助,个人很难在自然状态下摆脱倦怠期。


第三个问题随之而来。


3、倦怠期给人带来的最大伤害是什么?


倦怠期最致命的地方,并不仅仅在于躺尸中荒废的时光,而在于处于倦怠期中的人的矛盾性:


咸鱼并不真的想当咸鱼。


躺尸也不是真的不愿雄起。


一方面知道躺尸不但不能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还会在拖延中使问题严重化;另一方面自己却没有精神和体能支撑自己处理问题。这其中精神和生理上的矛盾才是倦怠期痛苦的根源


当不起咸鱼的你现在也许已经有了第四个问题:倦怠期是怎么来的?


对未来迷茫、对现状不满却无力改变、过度思考、连续的重复性劳动……


倦怠期的来源多种多样、因人而异。


却有一个共同点:无力感,无法掌握自我命运的无力感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找到摆脱倦怠期的核心思路找回掌控自我的感觉


回血技能一:简式冥想


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


倦怠期是一个负面状态长期积累后形成的局面,所以想“咸鱼翻身”也需要一个由身到心的缓慢过程。


咸鱼期最容易做到的是什么?


当然是——发呆。

但是,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有节奏、有技巧的发呆,也就是——冥想。


很多小伙伴知道冥想来源于印度瑜伽,是一种珍贵的修行技法,要求冥想者将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这样的冥想要求较高,显然不适合连翻身都懒得动弹的各位咸鱼,所以,今天要提到的是冥想的初级版本:


我们不要灵修式的磨炼,而是需要一种全方位的身心放松,能真正舒缓疲惫神经的冥想。


首先,我们平躺在床上,闭上双眼,舒展四肢,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放松,仿佛浮在云絮上;


其次,让我们放空大脑,不要主动去想任何事任何人,身体随着每一次深长的腹式呼吸起伏,就像漂在水上,从流荡漾,任意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搭配一些舒缓的音乐作为辅助,但是注意:一定不要睡着。


有的小伙伴会问,这和我睡前发呆也没啥区别啊?我刷刷手机不也这么躺着吗?


当然不同。不论是刷手机,还是睡前不自觉的胡思乱想都是消耗性活动,只会加重精神上的负担。而这种简式冥想,其耗氧量不但远低于刷手机这样的取乐行为,甚至要少于平常的休息,能够帮助缓解肌肉紧张,调整疲惫的精神。


戴斯博德实验也已经证明,冥想可以增强我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保持不睡的状态,也给了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状态。


消除疲惫,是增强我们对身体的控制感。


控制情绪,是增强我们对心理的控制感。


现在就立刻尝试一下。


这就是我们找回掌控自我的第一步。


回血技能二:划船不用桨,人生全靠“浪”


当我们在冥想中,初步夺回身体的掌控权之后,就可以考虑做一些“刺激”的、让人“脸红心跳”的事。



你看你,想哪里去了。


这里的“刺激”,就是真的“刺激”——刺激大脑皮层,增强大脑活跃度。


这里,我们要隆重介绍一位潜藏在诸位咸鱼的脑下垂体里的“世外高人”:内啡肽。


内啡肽还有两个别称:“快乐荷尔蒙”和“年轻荷尔蒙”。听听名字就知道了,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缓解失眠,增强免疫系统,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


但是内啡肽并不“easy”,没法被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想要得到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著名的「跑步者愉悦」现象,就是内啡肽效应。当我们进行了长时间、连续性的、中量至重量级的运动后,肌肉内的糖原用尽,只剩下氧气,脑内啡便会分泌。所以,宅着不动,内啡肽可不会光顾你的身体。动起来,跑步,游泳,划船,骑车,唱歌跳舞都是内啡肽的神助攻。


同时,适当的刺激也能促进内啡肽分泌。例如,吃辣时,辣味会在舌头上制造疼痛感,为了平衡这种痛苦,人体会分泌内啡肽,消除舌上痛苦的同时,在人体内制造了类似于快乐的感觉。同理,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自己平时较为害怕或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例如蹦极、马拉松、过山车、攀岩等等。


这类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肾上腺素,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活跃大脑、振奋精神


而且完成风险性活动能够给予自己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克服恐惧本身就对掌控自我的极大证明


缓式调控的冥想与急性冲击的运动,一张一弛,既是互补,也是递进,可以帮助我们在较短时间完成对倦怠期的脱敏。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只是治标的存在,无法从根本上遏止倦怠期的形成。心病要由心药医,长期积累形成的倦怠期,自然也需要培养生活习惯对抗。


回血技能三:合理化期望值


行动积极性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行动目标的评价和对行动结果的期望值。


这就是著名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曾提出的期望理论公式:


M=V x E


M――激励力量,代指个体的积极性。


V――目标效价,即目标达成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换而言之,就是我们对成果与奖励的重视和渴望程度;


E――期望值。


维克托•弗鲁姆认为,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进一步来说,我们行动的动力正取决于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目标效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期望值)。


一般来说,期望值越大,行动力越强。但是,过高的期望值会使我们采取贸然行动,随之而来的就是失败几率的提升。笼罩在高期望值下的失败,会加剧我们的心理负担,甚至使我们长期处于失望和自我否定的状态中,进而萎靡不振,感觉做事情毫无意义——倦怠期,也就随之而来。


树挪死,人挪活。


我们无法控制事情的发生,但可以调节自己的期望值。


注意!我说的是“调节期望值”,而不是“降低期望值”


因为单纯得降低期望值,往往会演变成自我劝解平常心、洗脑自己对任何事都不要抱有期望,这不但不能将人从萎靡不振的状态中解放,反而会加重个体的无力感,让个体更加“丧”。


  • 满足式调节期望值

设定难度较低的目标,以满足我们个人的期望值。

我们可以学着设定有时效性的目标。例如,每天必须完成至少五千字的阅读;

根据时效性目标,我们可以再接再厉设定细节化成功标准和奖励机制。要知道,奖励可是提升成就感的重要道具。当我们完成了时效性目标,就可以大方奖励自己一件小礼物;

  • 分解式调节期望值
将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分解,把对于自己的期望细化到每一件事上,也是有效调节期望值的一种方式。让期望值变得更加明确,并且,细化的期望值能够实现风险对冲,因为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小的期望能够达成。

比如,如果我们的期望是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那可能很容易失望,甚至演变成自我怀疑、乃至自我幻灭。但我们可以换一个方法,将“成为优秀作家”这一大目标进行拆分,以基础目标:每天完成一千字练笔、三千字阅读;量级目标:从在网络平台发表到在网络媒体发表再到实体报刊发表;最后是成就目标:完成一篇十万字左右的中长篇小说,乃至出书。多层级的期望能够让我们的理想拥抱现实,就算是做梦,我们也要给“梦”一个“温床”。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每一条努力自救的咸鱼都是生活的勇者,即使道路艰难,路途遥远,我们还在坚持。

为咸鱼鼓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会学了没
编辑刘佳
责任编辑冯佳瑞


推荐阅读
1.在不??进来打一架!
2.为什么有的人只睡4个小时就能精力充沛?

3.寻找上交锦鲤丨棕榈出钱你请客,请全宿舍吃喝玩乐,进来抽个奖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