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青海人的幸福观!看完豁然开朗!

2016-04-07 青海日报社 青报新媒


春节时汉族家家门上要贴一张大“福”字,不论顺贴倒贴,意思是一个——盼望来年幸福。“福”,《辞源》解释是: “吉事如‘富贵寿考’曰福”。这就是说有钱有势又长寿才能叫做“福”。这个标准一般老百姓是无法达到的,他们认为: 对福的追求,标准不能定得太高,太高了就会成为痴心妄想,实现不了。



由于青海历史上不断发生战乱,人们饱受了颠沛流离、家破人亡之苦,于是要求的第一个福首先就是平安,叫做 “平为福”。

互助的土族人说
骑马要骑千里马,生活要过太平年。
化隆县的回族人说
一日动刀兵。几年不太平。

海东的汉族说
君子盼的是天下太平,小人盼的是乱鼓咚咚。

民和县的汉族人把这种愿望叫做
老天要给路,平安就是福。

其次,认为没灾没病就是福。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频繁,医疗条件也差,老百姓最怕天旱雨涝和瘟疫流行,如果有了这两样灾难,就是没有动乱,也无幸福可言。所以春节期间汉族出“社火”进行“祈年” 活动时,灯官老爷的祷祝词多为:“我老爷走了不空走,灾难病痛带着走!要把那恶风暴雨、瘟蝗邪煞、万般口舌、小儿的痘疹、骡马的黑汗眼骨,一风火扇 (即手持的那把条帚) 打在九霄云外,让它慢慢地消散。”



万一动乱、天灾、疾病无法避免时,就把希望寄托在“多子多福”上面。认为老天爷折损了我本人,还有儿子在,拆损了大儿子还有二儿子在。


  

民和的汉族人说

养下后人,添油拔灯。

妻贤子孝,有所指靠。

宁叫锅里的饭稀,不叫户里的人稀。



  

海东的回族还说

你有你的骡子大马 ( 指富户) ,我有我的丫头尕娃。


当然。子女也不能太多!


  

湟中人说

兵多了累将,子多了累父。

  

互助人说

人穷了儿女多,地薄了苦苦菜多。

有了子女,还不等于有福。福是由它的对立面“苦” 转化来的,所以享福之前,先要劳动受苦。




民和人说
要想日子甜,家无一人闲。
湟源人说
花椒树儿麻拉拉,舒坦的日子自己抓。
化隆人说
粮放在缸里不生虫儿,人泡在苦里才知道数儿。
不淘金钱不来,不吃苦甜不来。
海东的回族说
钓鱼儿要等哩,抓麻雀要哄哩,麦苗地要雨哩,想吃白面馒头要下苦哩。

福到手后,还要懂得“惜福”。


西宁人说
油饼儿不可夹肉,有福不可重受。
湟源人说
吃尽美味还是盐,穿尽绫罗还是棉。
化隆人说
生活绵了有刺哩,穿戴花了惹人哩。

有吃有穿之后,个别人不免飘飘然,便说:

吃席不如吃面片,做官不如当富汉。

但为了当富汉可不能发横财,因此——

民和人说
发了横财不稳当,劳动过活日月长。

总之,小富即安。实际上小富之后,心还是没有安。


西宁人说

百草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活人括心,草木活根。

互助县的土族人说

没有不分岔的路,没有不忧愁的人。

海东的回族说

人好看是在穿戴上哩,人精神是在吃饭上哩,人高兴是在喜事上哩,人心宽是在座落(住宅) 上哩。

可见

生活中的衣、食、住都解决之后就是福了

但人们还是愁眉不展

愁啥?


西宁的回族答道——

大大(父亲) 给儿子欠的是婆娘,儿子给大大欠的是埋葬。

又说——

儿女是帐主儿,父母是店主儿。
推荐阅读

青海这个地方,连青海湖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

湟水河畔桃花盛开,牛羊撒欢,小孩嬉戏……


文/董绍宣

监制/韩易桦   责编/马寒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