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做草原红色文化轻骑兵】第一代队员伊兰:乌兰牧骑精神永不褪色

2017-11-23 李艺新 刘博 锡林郭勒晚报

记者:李艺新 刘博  特约记者:张艳敏

   

       11月21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旗里第一时间就将这个好消息带到了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第一代队员伊兰老人的家中。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你们好!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

      听了这封回信,老人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60年来,她见证了乌兰牧骑的点滴变化,从诞生到成长,从创造到传承,乌兰牧骑如雨后春笋般在内蒙古草原蔓延。

        “几十年了,国家刚刚成立第一支乌兰牧骑时,我们这里当时是试点,那会儿只有九个人,伴随演出的就只有一些简单的乐器、道具和两辆马车,还有就是我们的队旗了。”伊兰老人回忆说:“我们那会儿,赶着马车,走进牧区,夏天是高高的太阳顶在头上,冬天是厚厚的积雪陷住了马车,现在想想真是辛苦,可是当时并没有觉得。把文艺送到基层,深入基层,本着这个精神,我们那时就是这样做的,乌兰牧骑始终保持乌兰牧骑的光荣传统,牧民们也很需要我们,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为广大农牧民服务。”伊兰老人一一向记者讲述着。

      上世纪50年代,草原地广人稀,文化馆并不适合农牧区,自治区有了一个“在牧区怎样丰富牧民文化生活”的构想并在苏尼特右旗开展试点工作,全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这样带着党的殷切嘱托,在苏尼特右旗诞生。

       伊兰老人还回忆道:“当时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是骑着骆驼下乡,与广大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时候服装还得和牧民借。”乌兰牧骑队员自编自演节目,宣传毛泽东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牧区生活和广大农牧民的心声,鼓舞农牧民热爱家乡,热爱草原,从而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当提及1964年第一次迈上首都舞台、受到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时,她激动地说: “当时我们演出的节目都是反映牧民生活的内容,比方说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舞,演的小品内容是在讲懒汉、不爱劳动的、或者是劳动模范啥的,所以很受欢迎。在演出结束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心情非常激动。”

       追忆往昔,伊兰对舞台的情感,内心的为之骄傲,且对乌兰牧骑的爱是不言而喻的。如同蒙古剧《生命之树》中的主人公一般,真实且温情脉脉。


编辑:苏心

主编:姹娜

推荐阅读

【永远做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他们做了啥,习近平给他们回信了

锡盟2名小学生在2017上海国际青少年短道速滑公开赛中获奖啦!

关于调整锡林浩特市巡游出租汽车运价的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