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淼 2018-05-23

文图/张淼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裕的生活,让今天的人们口味越来越刁,吃东西不只吃饱了就行,更要追求色、香、味俱全。也许这阵儿你觉得这道菜可口,换个时间就嚼之无味了,长久地喜欢上一种美食渐渐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望。而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我们吃过的那些美食,却如同烙印一样刻在脑海深处,让人经久不忘。这些老味道,未必那么讲究、精致,也未必独特,但你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它,因为——它有记忆。

航拍锡林浩特

那时候的锡林浩特总共就那么几条街,那么几处玩耍的地方,有空闲的时候就是去草原公园转转,赏赏景,拍张照片;逛逛大庙(贝子庙,当时人们都习惯称之为“大庙”),爬爬山,买些物品,下个馆子。我们爱吃的、也是最解馋的饭馆,就数敖包山下的蒙古包子店了。每次去的时候都是人满为患,找到空位赶紧坐下来。这家店的包子皮薄、肉鲜、汤汁足。热腾腾的包子上桌,一定要小口咬,要不然汤汁会烫嘴的。偶尔来一碗羊肉粉条汤或者羊肉榨菜汤,一顿吃下来那叫一个舒坦,比今天吃什么大餐都过瘾。如今那家老店也是开了好几家分店,生意依然红火。再去吃的时候,除了包子、肉饼,来一盘酸菜炒粉、干炸里脊、凉拌菜,人多了再来一份煎血肠、拔丝奶豆腐,都是家人的最爱,味道也绝对正宗。

敖包山下还有一家面食店,小而简陋的店面,总是挤得满满的顾客。去他家不点别的,就喜欢吃一碗凉皮。从山上下来走得正热,来一碗凉皮,清凉爽口,味道绝美。后来这家店搬了家,离家远了,就很多年没去了。如今,想吃凉皮了,大、小超市都有得卖,凉皮和汤料分袋包装好,拿回家拌匀了就可以吃,很是方便。不过,总感觉好似少了一点什么,到底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直到再次吃到他家的凉皮,才豁然开朗。那天路过那家老店,下午4点多,本来不到饭点,肚子也不是很饿,不知怎么的忍不住进去点了一碗凉皮。当服务员把凉皮和一个装满调料的托盘端上桌的时候,那种熟悉的感觉、曾经的味道一下子袭上心头:先来一勺葱花,再来两勺香菜,然后就是料汁、蒜汁、辣椒……爱吃麻酱,就多来几勺,完全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吃完凉皮,再喝几口汤,浓浓的麻酱香,连带着些微辣味的葱花,都是那么的令人怀念,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当年那个年轻的自己,那个简陋的面食店,那时候的种种……

还有那满街飘香的羊肉串。那时候如果街边有一个烤羊肉串的小摊,香味总是飘得很远很远,循着肉香过去,来上几串,解解馋。如果恰巧没带钱,回到家心里也是仿佛猫爪子挠心,食不知味的。现在满街的烧烤店,想吃方便的很,就是没有了闻着香香的、吃着更香的那种感觉了。

说起那些记忆中的美食,还有一样就是担担面了。记得从锡盟蒙中学校操场南面的小门穿过去,就来到了“南市场”这条街上,路北有一家四川担担面馆。读高中的时候,大课间操或者下午劳动饿了的时候,几个同学就跑到这家店里,一人来一碗担担面,“吸溜,吸溜”的没几口,鲜香微辣、香气扑鼻的一碗面就吃光了,那时候的饭量很大,总想着啥时候能多吃两碗,吃饱了才过瘾。前两年有一次路过这条街,还看见这家担担面馆,店面和牌子都已经很旧了。这次想起来再去的时候,担担面馆已经没有了,换成了别的店面,而这条老街没变,马路依旧那么窄,估计是锡林浩特仅存的几个老街之一了,站在街头独自感慨了半天。担担面是高中时期最让人留恋的味道了。

“南市场”这条街

这些年,锡林浩特的变化可真大,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一家家饭店、酒店各种特色食品让人难以选择,许多的珍馐美食吃的时候赞叹过后就印象很淡了,而那留在记忆深处的味道,总时不时地探出头来,滋扰你一下,提醒你,该打打牙祭了……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征 稿 启 事


改革开放40年,锡林浩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锡林人,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这些变化,因为每人的境遇不同,感受也不一样。你对锡林浩特有哪些印象和感受?你的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把你亲历的点滴变化汇成文字发给我们,你的文章一经采用,将刊登在【锡林印象】这个栏目。

要求:字数1500字以内。


期待着你能与我们分享!



编辑:张淼

主编:姹娜

推荐阅读

【曝光】谁连根拔了小区新种的树?

 5·19中国旅游日锡市这些景区门票全部免费你玩儿的开心吗

【头条】助残日将至 锡林浩特举办不同方式主题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