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保护的再认识
语言保护的再认识
戴庆厦
(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北京100081)
摘要: 基于“语言保护”个案调查的体会和认识,认为: 语言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语言保护”的提出有其国情理据,是我国语文方针在新时期的新发展,语言不保护,任其衰退或不规范,其破坏性是严重的; 是全方位的,包括中国各民族语言,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保护都有其特定的具体内容; 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看成是针对弱势的少数民族语言,不能只当成是抢救记录少数即将濒危的语言。并对语言保护中的语言功能的变化,语言生活中多元化和一元化的关系,语言竞争与语言保护的关系以及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民族; 语言; 语言保护; 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2389( 2016) 03 - 0001 - 03
Recognition of Language Protection
DAI Qing-xia
( Yu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an,China;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case study for language protection,this paper thinks that language protec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things in modernization in China because the proposal of language protection depends on the national specific situation and guides the new direction of developing domestic Chinese principle. Language without being protected and in the state of recession or lack of norm will cause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The language protection refers to all-around contents including all minorities languages; therefore,i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nstead of being regarded as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ies languages just because of its relative weak status and the record of a few endangered languages. Meanwhi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language functions in the language protec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in language,language protection and language competition,the strong status and weak status and so on.
Key words: nationality; language; language protection; recognition
一、语言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 年10 月) 中,党中央提出了“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以下简称“语言保护”) 的新决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 一 ) “语言保护”的提出有其国情理据
我国进入21 世纪后,在现代化建设的驱动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与社会各个领域密切联系的语言,其状态、其变化、其价值也会随着国家的变化,出现许多原先没有预想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治理和规范。
从整体上看,现代化建设会使我国各民族语言的使用功能和价值比过去更重要,其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感情价值会比过去更大,这就需要国家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保证其充分使用和顺利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以及族群关系的变化,许多弱势语言的生命力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衰退,有的甚至会出现濒危,这也需要国家采取必要措施抑制其衰退和濒危,保护其生命力。
“科学保护”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是非常及时的。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对待中国语言文字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是继宪法提出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后的新理念[1]。
( 二 ) “科学保护”是我国语文方针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党和政府对待语言文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宪法中反复写入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1]。这是对待语言问题的基本原则,它是“科学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今天提出的“科学保护”,其基本精神与上述宪法的规定是一致的,但又有了新的内容。
“科学保护”主要是强调“保护”二字,即除了使用、发展的自由外,还要保护它。这是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社会结构和人群的变动,经济生活的大幅度提高和变化,以及信息一体化的不断增强,语言使用和发展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问题。即便是强势语言———汉语,也存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使用和发展的问题,如规范化、信息化等问题,而且有的方言也会因各种社会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而大量弱势语言则因其在与强势语言的竞争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甚至濒危,产生更多的如何生存与发展的新问题[1]。
总之,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我国语文方针顺应时势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新发展,是我国解决语言文字问题的新国策。
二、语言保护是全方位的,包括中国各民族语言
语言保护政策是针对我国各民族语言提出的,包括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不能认为这只适用于少数民族语言,或只适用于人口很少处于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各民族的通用语,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也同样存在保护的问题。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汉语的功能、价值如何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汉语的演变如何健康地、科学地发展,都需要予以保护。
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汉语的功能应如何定位,是一个重要的语文问题。偏低了,有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偏高了,违反汉语自身的负荷量。国家的语文政策的作用之一,是通过政策、措施,调整其功能,使其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汉语有八大方言,每个方言都是各地人民大众世世代代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无尽的文化遗产。但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交通不断便捷的环境下,在各地人员不断移动的条件下,在普通话不断普及的形势下,一些方言的生态面临着衰退的趋势。方言保护成为新时期语言保护中的一个重头。
在社会进步较快的历史时期,语言的变化最为活跃,特别是在词汇上的反映最为明显。汉语近十多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网络语言上出现了很多新造词,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语法结构。其中,有的符合汉语规律,有生命力,有可能进入全民口语中; 但有的属于生造、硬造的,不符合汉语规律,缺乏生命力。语言保护要对新时期汉语的变化进行规范,遏制其不规范、不符合汉语发展规律的语言现象。
语言政策要有利于汉语通用语地位和国际大语种地位的巩固和发展。汉语被确定为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其功能和地位得到明确的定位,如何更好地发挥通用语的作用,如何处理好通用语和非通用语的关系,这是语言保护要做的事。在国际上,汉语是一个重要的大语种,也存在一个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的问题。
掌握多语种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中国各民族除了学习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应学习外语,由此而出现如何处理好本国语和外语的关系问题。语言保护,既要保护本国语的使用和发展的权利,又要保证外国语的学习要求。
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虽然我国多语言的关系在政策上是平等的,但在语言关系上客观地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之分,而弱势语言的保护则有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内容主要有:
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社会的进步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变化内容比以往都多,因而少数民族语言也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少数民族语言如何适应社会的进步,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是语文工作中必须研究解决的大问题。
由于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通用语的普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功能有的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甚至不同程度地出现衰退,需要国家予以保护,予以扶持,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
由于各种社会原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有少量出现濒危,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进行必要的抢救,包括记录、培养母语传承人等。如何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和需要,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人才。协调少数民族语言和强势语言汉语的关系,使不同语言稳定地走上“互补、互谐”的发展轨道。
如何大力发展双语教育,实现母语和兼用语“两全其美”,和谐发展。防止顾此失彼,片面强调一头。
三、语言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语言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教育、科技、传媒的各方面,所以语言保护是一项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系统工程。
在认识上,不能把语言保护只看成是针对弱势的少数民族语言的事情,而应当看成是针对中国各民族语言提出的一项新政策。所以在实施中要通盘设计,统筹安排,分类对待。
语言保护的目的既要防止语言衰退、挽救语言濒危,又要使健全的语言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治病”是必要的,但主要力气要用在“预防”上。不能把语言保护只当成是抢救记录少数即将濒危的语言。
必须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语言保护的认识,不理解国家为什么要提出语言保护的新政策。如: 有的认为“汉语方言被普通话取代是大势所趋,没有必要保护”。有的认为“时代进步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消亡已成趋势,保护和抢救有什么价值”、“少数民族语言功能小被汉语代替是必然趋势”等等[1]。
人类虽然天天都在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对语言的重要性并不都会认识到位的。许多人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能理解、接受,能很快就认识其重要性; 但对语言和谐、语言保护却不易很快就理解、接受,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1]。
必须使全国公民认识到: 语言不保护,任其衰退、不规范,任其濒危,其破坏性是严重的。它会使得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传统丧失,造成知识传承的断裂; 它会使得民族关系出现矛盾和摩擦,甚至出现民族矛盾; 它会阻碍现代社会的安宁和和谐,阻碍现代化建设。
四、语言保护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语言保护是一个新的命题,含有丰富的理论问题。语言保护研究如今正处于初始阶段,必须重视理论问题的探讨。各民族的语言生活的形成,都有其客观因素和条件。要从实际的语言生活中分析、归纳、提炼理论问题。现阶段语言保护研究的理论问题主要有:
( 一 ) 怎样看待现代化进程中语言功能的变化
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引起语言功能的变化,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变化方式、变化程度究竟有何不同,这需要进行对比和排序。
要弄清现代化进程为什么会使语言功能发生变化,为什么不同语言存在功能高低的差异,怎么看待这些差异。
要分析制约语言国情的因素。包括: 人口多少、分布状况( 杂居或聚居) 、民族关系( 和谐或不和谐) 、历史因素( 历史上的语言使用状况) 、语言态度( 对母语或兼用语的感情) 、婚姻状况( 族内婚或族际婚) 、宗教状况、语言态度等。
( 二 ) 怎样认识语言生活中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关系
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的加深,弱势语言的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变,有的语言甚至会出现濒危。那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语言生活是否还能保存多元化的格局。如果现代化进程会使语言数量逐渐减少,语言保护的意义又该如何去理解? 保护衰变语言和濒危语言其价值又何在?
( 三 ) 怎样认识语言竞争与语言保护的关系
在多语社会里,语言关系既有互补的一面,又有竞争的一面。语言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弱势语言在语言竞争中会出现衰变,甚至会被强势语言所代替。那么语言保护在语言竞争中应起到什么作用?
( 四 ) 怎样认识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的关系
做语言保护,必然会遇到如何看待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关系的问题。不同语言出现在同一社会里,由于各种内外原因,其功能必然是不一致的。有的语言,功能强些; 有的语言,功能弱些。强弱的不同,使语言在使用中自然分为“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多语社会的不同语言,语言竞争通常出现在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之间,其关系错综复杂[2]。
在我国,汉语由于使用的人口多,历史文献多,它早已成为各民族语言中的强势语言。汉语的这些强势条件,使得他成为各民族之间相互交际的语言———“通用语”。少数民族语言由于人口相对较少,使用范围相对较窄,只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使用,与汉语相比,是弱势语言。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在使用功能上的竞争是明显的,语言竞争反映到人的语言观念上,常常是对语言的选择[3]。
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之间,既有竞争的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构成既对立竞争又和谐互补的统一体,在语言生活中缺一不可。语言保护研究中必须深入调查不同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关系,总结现在和历史上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和谐共存的经验,摸索一条和谐共存的路子[2]。
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三个重要价值: 一是应用价值; 二是文化价值; 三是感情价值。进入现代化新时期,不同民族的语言这三个“价值”究竟有什么变化,这些都是必须研究的。
我国的语言保护正在稳定地向前发展,它将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子孙后代。我们需要做的事很多。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理论方法思考[J]. 民族翻译, 2014( 1) : 12 - 18.
[2]戴庆厦. 论开展全国第二次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大调查的必要性[J]. 民族翻译, 2014( 3) : 5 - 12.
[3]戴庆厦. 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 2) : 1 - 6.
责任编辑: 吴红梅
责任校对: 蒋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