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寻找最有效的方式
克里斯特尔描述的是西方特别是欧洲的情况,而且是2003年的情况。十几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至少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今天探讨中国语言保护问题,特别是方言文化保护问题,必须基于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
中国的语言国情是什么呢?“目前,我国语言资源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丰富性,二是濒危性。丰富性是指语言种类繁多,方言复杂悬殊,文化底蕴丰厚。我国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5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濒危性是指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高速进程中,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许多语言和方言趋于濒危或面临消亡,珍贵的语言文化资源快速流失,形势十分严峻。”(曹志耘,2015)。在这种形势下,依靠传统的方式例如出书、写文章、做报告、开研讨会等等来推广理念、推动社会大众,效果微乎其微,也远远无法满足需要。我们必须寻找更为有效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最有效的方式呢?语言的使用者是社会大众,语言保护的主体也应当是社会大众,而其中的青少年是关键人群。只有把青少年的语言自觉和保护意识激发出来,让青少年成为传承弘扬优秀语言文化的主力军,语保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然而,青少年与地方方言、传统文化之间似乎存在天然的隔阂,他们更喜欢现代的、时尚的、科技的事物,他们也喜欢追星、喜欢社交、喜欢标新立异。因此,我们需要针对社会大众,特别是要聚焦青少年,寻找影响当今中国青少年的最有效的方式。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也提出四种主要的方式:明星、网络视频、社会活动、文化艺术产品。
(一)明星
追星可能是所有年轻人的天性。明星(包括各类名人)对年轻人具有无比巨大的影响力,在传播手段异常迅捷的今天和未来更是如此。据说有位女明星的新浪微博粉丝达8000多万人,而笔者的呢,只有区区1000人,可见明星的话真的是一句顶一万句甚至几万句。遗憾的是,虽然有很多明星热心于一些公益活动,但其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语言问题,真可谓寥若晨星。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就是其中的一位,实际上也可以说是目前仅有的一位。汪涵多年来一直关注方言文化保护问题。2002年,他就主持了“越策越开心——方言听写大会”,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节目长期雄踞湖南本土电视收视率王牌位置,连年获得全国电视百佳及全国电视节目评比综艺类一等奖。2016年,他策划创办了由湖南经视、湖北综合、河南都市、安徽经视、江西公共及河北经视6省联播的“多彩中国话”节目,阵容强大,开多省多方言区同台竞赛先河。同年,他和爱奇艺合作创办“十三亿分贝——中华方言歌唱大赏”,这是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风格时尚,令人耳目一新。2013年,汪涵组织多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录制了湖南各地方言吟诵作品,制作成名为《湘诵》的光盘,及时抢救保存了湖南方言传统吟诵资料。2015年,他出资465万元发起湖南方言调查“响应”计划,在湖南长沙、湘潭、韶山、岳阳等53个地点开展方言调查记录工作,调查资料将在湖南省博物馆保存展示。汪涵还积极支持方言文化影视典藏志愿者行动、方言电影节等活动,为参与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年轻人和民间草根加油打气,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增强了信心。
最近,孙冕、陈凯歌、姜文、王潮歌、李亚鹏、杨澜等明星联合发起了一项大型公益系列纪录片《百心百匠》,拟邀请100位明星探访100位传统手工艺人,亲身体验手工制作,记录那些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展现传统的匠人精神。我们衷心地期望这些明星也能把目光投向正在逝去的乡音,并为此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
多彩中国话
十三亿分贝——中华方言歌唱大赛
(二)网络视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媒体迅速崛起。新媒体是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在新媒体传播的各类节目和信息中,视频异军突起,称霸天下。网络视频无疑是当今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对热衷于网络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要跨越鸿沟,要直达年轻人的心灵,网络视频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有效的路径。
有路径还得有内容,即适合网络特点的方言类视频节目,例如宣传片、动画片、专题片、慕课、方言歌曲、微电影、微纪录片等等。总的来说,方言网络视频节目尚处于萌芽状态,作品奇缺。不过,从现有少量作品的表现来看,它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并预示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十三亿分贝——中华方言歌唱大赏”节目,它放弃传统电视渠道,直接在爱奇艺视频网站演播,报名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各方言区,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他们用现代时尚方式演唱,充满活力和美感,开播24小时点击量就达到数百万人次,迄今已超过1亿人次,成为极受追捧的热门节目。又如前不久举行的首届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它征集了279部方言剧情片、纪录片,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例如《我只认识你》、《春社谣》、《化外之民》、《浮针》等。《浮针》使用的是广东雷州这个偏僻之地的方言,片长仅4分多钟,但开播后不到一天,点击量就超过10万人次。足荣村方言电影节的影片如果都能在线展播,一定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当然,更理想的方式是在腾讯、爱奇艺、优酷等重要视频网站设立固定的方言视频频道,大规模、不间断地向社会传播优秀方言文化作品。但愿这一愿望能够尽快实现。
(三)社会活动
年轻人喜欢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也乐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如果能把语言保护的理念、方法有机地融入到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言学者、文化名人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努力下,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在学校里组织开展方言文化传承活动,并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例如,在国家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背景下,福建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设立“闽南方言日”,举办闽南童玩、闽南童谣、闽南美食等闽南方言文化活动,并编写乡土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开展闽南话水平等级考试等。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也都针对青少年喜爱文艺、热衷集体活动和比赛的特点,组织了童谣传唱、方言故事会、方言经典吟诵等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活动。
青年是志愿者的主要力量,我国设有专门的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地方协会、高校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等。保护传承优秀方言文化,十分符合公益活动的特点,也很容易跟青年学生的家乡情怀、故土意识相契合。2016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了方言文化影视典藏志愿者活动,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假奔赴全国各地,用现代化设备采集方言山歌、拍摄纪录片等。活动收集到一大批原创性的方言影视作品,同时也在大学生中宣传了语言保护的理念,推广了方言文化田野采录的方法。这次活动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各地高校纷纷要求参与,目前已成立了由20多家高校加入的方言文化影视典藏志愿者联盟,计划在今后几年组织开展更大规模的语保志愿者行动。
方言文化影视典藏志愿者联盟
(四)文化艺术产品
文化艺术产品是指各种形式的方言文化产品、艺术作品,例如方言APP、游戏、旅游文化产品、方言影视片(电影、电视剧、情景剧、纪录片)、方言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方言文化读本等等。
克里斯特尔(2006)最推崇的跨越鸿沟的方式就是艺术,因为“不论年龄和阶层,每个人都欣赏艺术”,“艺术达及每一个人”。不过,在当今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已经越来越小众化了。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单靠小说、诗歌、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要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恐怕十分缓慢,而且收效甚微。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文化艺术产品的范围,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在那些新潮时尚、生动有趣、具有现代科技特点、适合网络传播的产品上。如果能够创造和提供这种类型的方言文化艺术产品,在传播和网购如此便捷的时代,完全有可能获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例如,在巴西奥运会期间,为宣传我国奥运冠军,有人及时设计推出了用冠军家乡方言表达的表情包,令人倍感亲切,大受欢迎。例如我国首金获得者射击选手张梦雪是山东济南人,她的表情包就是“杠赛来”(太好了),而东北举重冠军的表情包是“杠杠滴”(太铁了,很棒),湖南跳水冠军的是“嬲噻”(完美),广东乒乓球冠军的是“掂”(厉害)。其实这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动画片对小朋友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够创作出表现方言文化的优秀动画片,那么它的作用将胜过所有的家长和老师,在少年儿童中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惜的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企业家,至今都鲜有人涉足方言文化艺术产品这一领域。鉴于这一领域的市场空前巨大(吴方言、闽方言的使用人口都超过7000万,远超英国、法国等很多国家的人口,粤语的使用人口达5800多万,也远超韩国人口),我们有理由相信早晚会迎来一个繁荣的局面。
文化艺术产品
2016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及早着手保护方言”的建议,具体包括:
第一,国家制定保护方言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制定保护本地方言的实施细则,促进本地方言的保存、提升、教育和推广。
第二,加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进一步推进各大高校方言学科的建设,培养更多专业研究人才。
第三,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并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第四,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更加重视推广方言。在已有的方言栏目基础上,增加学习方言的节目。
第五,在城市的一些公共空间,例如公共交通、商场、电影院等,实行普通话和方言双语播报。
第六,建立方言博物馆。包括国家方言博物馆和地方方言博物馆,用以保存方言资料,展示方言文化。
细细琢磨,李礼辉等代表的每一条建议都十分中肯,亟需重视。不过,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还不能抱乐观的希望。因为在方言保护传承这个问题上,除了学术界和社会之间的鸿沟以外,在学术界和政府之间、在学术界内部、在社会大众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鸿沟。要跨越这些鸿沟,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要冒很大的风险。但除了迎难而上、积极行动以外,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退路可走。因为等待、观望或者无谓的争论,于日益加剧的语言方言消亡现象而言无任何补益。立即行动吧!无论我们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哪怕是“无功而返”,也比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没留下的“后悔莫及”好。
[1]曹志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定位、目标与任务[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2][英]大卫·克里斯特尔.跨越鸿沟:语言濒危与公众意识[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戴庆厦.“濒危语言热”二十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4).
[4]袁 丹.国外濒危语言保护项目介绍与分析[R].第三届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
◎原载于《语言文字应用》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