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乡音,记住乡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19d2qqgb&width=500&height=375&auto=0
12月15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新书发布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会议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承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颜永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主编曹志耘等出席会议。《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编委会、作者和地方政府代表等共4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
2015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计划在2015—2019年期间,在全国开展1500个地点的语言方言调查(其中汉语方言1080点,少数民族语言420点),除了田野调查以外,工程还将利用网上在线采录、已有资源汇聚等方式持续收集、整合语言资源数据。至2017年底,语保工程将完成1073个调查点,占全部1500点的72%,在成果开发应用方面,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已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保护语言资源,留住地方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文化多元的国家,境内包含五大语系130余种语言,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文化战略上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是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文明和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地域文化的保存和保护。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顺应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潮流的项目,是政府主导、专家支撑、社会参与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举。
作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以保证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为目标,坚持以原创性、存史性、创新性为特点,在“语言文化”和“典藏”上下功夫。这里的“语言文化”是指用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这里的“典藏”是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数据库和网络技术进行保存和展示。丛书现有20卷,涵盖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等汉语方言和怀集标话等少数民族语言,具有创新与存史并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特点。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出版很好地体现了《意见》的精神。
不畏辛劳田野调查,原创学术终结硕果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由作者深入乡村田野,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在深入调查前,项目组做了精心的学术准备,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范和学术规范,并由此专门编写出版《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手册》制定了调查、语料整理、图册编写、音像加工、资料提交各个阶段的工作规范;编写了专用调查表,具体分为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等9个大类,共800多个调查条目。
作者们充分利用文字和音标记录、录音、摄像、照相等多种手段,对所有调查条目的方言说法进行录音,对部分方言文化现象本身(如婚礼、丧礼、节庆、民歌、曲艺、戏剧等)进行摄像,对所有调查条目的实物、活动进行拍照。为了完成调查工作,作者不畏赤日之炎、寒风之凛,肩负各种器材,奔走于城乡郊野、大街小巷,记录即将消逝的乡音,捡拾散落的文化碎片。有时为了寻找一个旧凉亭,翻山越岭几十里路;有时为了拍摄丧葬场面,与送葬亲友一同跪拜;有人因山路湿滑而摔断肋骨,住院数月;有人因贵重设备被盗而失声痛哭。正因为大家这样不辞辛劳,不计报酬,才完成了这样一项语言记录、文化保存的事业,也最终能奉献出一部部沉甸甸的、图文音像并存的学术成果。
EP同步,音像图文四位一体
图文并茂、EP同步是这套丛书的出版特色。各分卷图书里的有地方特色的条目后附有二维码,涉及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内容,阅读时可用手机扫码,进入在线访问,可收听方言条目的录音,收看相关视频,从而增强图书与读者的互动性,实现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阅读体验,立体地为读者呈现语言形态。
二维码是出版融合线下和线上阅读的重要手段。传统图书只能提供给读者静态的阅读模式,这已难以满足一些习惯于网络阅读的读者。二维码的使用,能让读者可以从书中进入互联网,带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商务印书馆这几年正在实施全媒体出版战略,在选题策划,数字资源的管理与聚合应用,排版方式的变革,营销方式的改变等诸多方面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积极推进纸电同步。《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呈现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全媒体出版形式的新发展。
团队全力合作,推出学术精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在出版过程中,作者团队与编辑团队、设计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精诚团结、戮力协作,以保证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在出版流程上真正做到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制订详细的出版时间表,精确每一个时间节点,分阶段稳步推进项目进程。任务虽重,时间虽紧,但每个人的责任意识,配以科学管理和规范流程,让书稿按照既定的进度有序流转。为了确保图书内容质量,作者全力配合,完善书稿,审读校样;责任编辑不计日夜、周末,加班加点赶工期;设计师多次深入田间村头,补拍清晰的照片,反复修改版式,调整色调;主编们利用周末审读印制前的校样,消除差错隐患。《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就是这样在主编、作者、责编、设计师等紧张有序、团结合作、互相配合的工作状态下形成精品力作的。
据教育部田立新司长透露,继《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推出首批成果后,教育部、国家语委明年还将启动《中国濒危语言志》(30册)的出版工作。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田立新司长
语保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 曹志耘教授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涛
商务印书馆 于殿利总经理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 颜永刚副主任
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书目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澳门》 王莉宁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潮州》 吴芳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杭州》 徐越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衡山》 杨慧君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怀集》 杨璧菀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怀集(标话)》 杨璧菀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江山》 王洪钟、赵普义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金华》 黄晓东、曹文进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井陉》 桑宇红、许慧敏、刘晶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连城》 严修鸿、邱庆生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泸溪》 邓婕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清徐》 支建刚、孙宇炜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寿县》 栗华益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苏州》 凌锋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濉溪》 郭辉、郭海峰、王凌晨、李滢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遂昌》 王文胜、尹樟达、尹雪明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 邓玉荣、刘宇亮、胡妍、欧伟文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屯溪》 王琳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宜春》 罗荣华、田志军、刘春荣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永丰》 张勇生、荣四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