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典藏|杭州后记

徐越 语宝 2021-12-26

  

   杭州 西湖风景区-保俶塔

2013年夏天,杭州持续高温40度,我们在浙江师范大学启动了《杭州方言文化典藏》,同批启动的作者还有王文胜、王洪钟、刘力坚和雷燕萍等。曹志耘老师亲自到场主持、傅惠均老师作了精彩讲话。晓东在会上给我们讲解了仪器的要求,拍摄的要点,并作了现场演示。

第二天我们一起对汤溪方言文化作了实地考查,还去了传说中的珊瑚村,一路上曹老师边抓拍边讲解,《汤溪方言民俗图典》(2014年,语文出版社)中有好几幅照片就是那天拍摄的,例如图5-32、图5-33,我手机里也有差不多的照片,只是像素不够高清,神态没有曹老师抓得生动。记得在那窄窄的乡道上我们还遇到了一个哑巴,他不仅认识曹老师,还认识多年前去珊瑚调查过的王文胜。见我们进村,他手舞足蹈,表现出异常的亲切和热情,给我们的考察增添了一份意外的喜悦。在珊瑚,我吃到了最具特色的农家菜,例如“西肉圆儿”(图4-43)、“晒粉羹儿”(图4-44)、“烂生菜滚豆腐”(图4-48)。在珊瑚,我看到了浙北没有的农具,例如智慧的“担拄(图5-33)”、轻巧的“狭夹儿(图5-35)”、神奇的“皂籽刀儿(图5-46)”。在珊瑚,我强烈地感受到乡村生活悠闲自在、贴近自然的那一份美好,我们可以东家进西家出,楼上楼下、前厅后院随便跑。那天的活动最后因我的赶车戛然而止,第二年去岩下的约定终究还是没能实现,但回想起来更显出那次启动会的隆重和珍贵。

光阴荏苒,一晃4年都快过去了,眼看着交稿的时间越逼越近,心里的那种焦虑和忐忑没法用言语来表达。照片拍了又拍、文字改了又改、细节问了又问,有的场景错过了就要等一年。开弓没有回头箭,有时候就是硬撑着一路走过来的,好在有文胜、晓东、洪钟这帮弟兄,遇到困难可以咨询、碰到问题可以交流,就连开会我们都是一路讨论着到北京的。比较而言我做杭州属于同地调查,而文胜、晓东、洪钟他们都是“异地恋”,难度可想而知。

在整个的编写过程中,我得到了太多的帮助,在这里我要诚挚地感谢给予我极大帮助的诸位朋友和众多学生,尤其是我的两位发音人,曹晓波老师和杨云伟老师。几年中他俩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各种问题,提供各种信息,有时就直接出手相助。还要特别感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胡靓老师,可以说没有他的相助,“曲艺戏曲”一节会单薄很多。我的三个研究生王晨欣、沈敏佳、周汪融,就不用说了,她们就是我的三员大将,让我觉得世上没有她仨克服不了的难关。

总是在想,如果能再给我一年或者哪怕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我还能再换掉几幅照片,再斟酌几段文字,再完善下每章前的小序,但估计那样将永远走不到尽头。媳妇再丑也得见公婆,典藏的编写让我对杭州方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知道“锅子里不滚,汤锅里乱滚(参见图2-11)”“尾巴闹=闹=头会摇[m33 pa33 nɔ13 nɔ31 dei33 uɛ33iɔ13 ]”“人家做做不中意,自家做做来不及[zəŋ13 tɕia35 tso35 tso53 pəʔ5 tsoŋ53 i35 dzɿ13 tɕia53 tso35 tso53 33 pəʔ5 dʑi13 ]”这些俗语的表达有多精炼和生动。

语言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标记,能有这样的机会向世人展示《杭州方言文化典藏》,我倍感荣幸。但受资料和水平所限,不如意处在所难免,诚望各位同仁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徐越

2017年4月30号于杭州

扫一扫购买“中国语言文化典藏”

敬请期待其他卷次上市!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