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方言科普书,洋盘!

新华网 语宝 2023-07-17

有一种挣扎叫“扳”,有一种好男人叫“耙耳朵”,有一种以后叫“二天”……为了推动四川方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为了让新市民尽快“入乡随俗”,由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新华网四川共同编写的《新说四川方言》(上、下)正式推出,该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让四川方言“跃然纸上”,好听、好看、好学。

《新说四川方言》封面

为了让听不懂四川话的读者也能尽快识读,并且更有“川味儿”,该书采用普通话的拼音标注方式,为词条标出四川方言发音。即便如此,读者还是不会发音怎么办?没关系,该书还有音频和视频,扫扫二维码就会有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教学”。

该书主编、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志刚介绍,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李实所著《蜀语》是现存最早的分地考证四川方言常言俗语的著作。近现代以来,研究四川方言的专业性著述愈来愈多,但始终囿于专业范围。当前,随着大量新移民的涌入,比较系统且通俗易懂介绍四川方言的书籍已成为市场刚需。

《新说四川方言》

高志刚说,该书的书名之所以叫“新说”,主要基于三点:一是通过网络语言向读者展示,以呼应网络时代多数人的阅读接受心理;二是采用普通话的拼音标注方式,方便读者尽快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之间建立联系;三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全书精选400条四川方言,对应400条音频、400张形象海报以及40条微视频,读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听音、读图、看视频,生动有趣。

《新说四川方言》内页示例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音频、海报、微视频均来自“四川话百科”——新华网策划的新媒体语言全书,“四川话百科”通过建立四川话方言数据库,不仅为研究四川话语言艺术和中国西南人文地理提供系统化知识,还以方言为纽带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再创造。新华网还出版发行了《四川方言日历(2019)》,兼具日历、四川方言百科词典与笔记本多重功能。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方言里富含地域文化魅力“基因”。据《新说四川方言》编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书除了教会读者识读方言,更辅以画龙点睛般的地域文化“小贴士”,让读者深度体验四川方言的机智、幽默、形象以及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如词条“有一种好男人叫‘耙耳朵’”,提起“耙耳朵”,不少人脑海里会反映出“女人捏着男人耳朵”这样的场景,但是该词条追根溯源:原来,“耙耳朵”最早指的是旁边加了一个“偏斗”的自行车,是四川男人为了让老婆外出坐得更舒服而做出的设计,所以“耙耳朵”的本意并不是惧内,而是体现男人对妻子的深爱。


文章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原文标题:四川推出融媒体图书《新说四川方言》 让方言“跃然纸上”(作者:叶含勇、钱泓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