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护方言聚合力,不让乡音变乡愁

江海晚报 语宝 2023-07-17

2019年12月27日,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南通方言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工作室成立后,将以南通方言保护为切入点,促进南通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留住乡音,寻找逐渐消失的印记 。

“南通方言工作室”揭牌


忧心忡忡,

说南通话的南通人越来越少

曾经,著名的“裤子瓦拉,裤裆西瓦;鞋子瓦拉,鞋底西瓦”是考察南通方言“等级”的经典考题,南通人也不一定能够准确答上来。初到南通的外地人,听到南通人用方言交流,常常会有“蒙圈”的感觉。
虽然难懂,但方言始终是地方的文化特色,也是重要的日常交流方式,在地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南通方言已成为区域内民众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纽带,与南通本地的风俗、文化相互融合,是乡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然而,据统计,如今老一辈南通人说南通方言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年人,而中年人说方言的比例又远远高于儿童,南通话面临着如何传承的难题。南通籍旅美学者敖小平曾担心,南通方言或在100年内消亡。
 南通方言的传承引起本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在“南通方言工作室”正式授牌仪式后的座谈会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民俗专家王宇明表示,保护南通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因为南通方言包含了很多文化内涵,如果南通方言消失了,那这些文化也将随之消失。
 即便是坚持说南通话的市民,他们口中的南通话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南通电视台方言栏目“总而言之”原主持人严军举例说,如今,不少南通人习惯用南通话说“喝茶”“喝酒”,但实际上,纯正的南通话应该是“吃茶”和“吃酒”。另外,南通话的“晚上”的纯正表达应该是“夜头”,越来越多南通人的南通话已经不那么标准了。


新媒体发力,让南通方言在网络传播

 因此,如何保护南通方言,让它不随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一直牵挂动着本地专家、学者的心,甚至连一些社会企业也加入进来,大家聚力研究如何保护并传承南通方言。
2019年10月,一部南通方言悬疑喜剧《有猫传奇》突然走红抖音、快手、爱奇艺、PPTV等网络平台,让南通人倍感亲切。
《有猫传奇》整部剧以南通方言及地方文化为基础,以“食八门”对美食的传承为主要线索,以南通为叙事背景,讲述一群人世世代代传承的《有猫宝典》里面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这部剧全程采用南通话,把本地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南通当地实景拍摄。
《有猫传奇》拍摄中
 南通方言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有猫”的品牌创始人、《有猫传奇》总制片人周兵介绍,今年爆红的李子柒用中国人真实、古朴的传统生活,以及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食文化打动了网友,而《有猫传奇》也希望用保护南通方言、南通本土传统文化的初心来感动大家,让大家在轻松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南通方言的魅力,将南通方言传承下去。


凝聚合力,南通方言工作室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无论是媒体的方言类节目,还是新媒体平台的创新,其实,关心南通方言的人有很多,他们一直在为保护南通方言而努力。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清华大学教授孙美兰回通看到南通电视台方言类节目后,立即把声音录了下来,并录入了国家语音资料库。2018年,通籍旅美学者敖小平著作《南通方言考》举行首发式,这部书历时近8年完成,共7卷80多万字,以南通市区(护城河以内)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更多的人增强意识,参与到方言文化保护中来。
《南通方言考》
如今,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南通方言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为保护南通方言组建了一个智囊库。据方言工作室执行总监周兵介绍,工作室将由指导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和志愿者组成,未来3个部门将形成合力,做好南通方言保护的项目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方言工作室的另一个职能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基地,周兵表示,他们将以保护南通方言为切入点,扩大志愿者队伍,做好南通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海晚报》(2019-12-30)

原文标题:《江苏南通:保护方言聚合力 不让乡音变乡愁》(文字:《江海晚报》记者龚丹;图片:学习强国)

题图来源:百度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