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浙江金华方言文化保护传承
“方言”一词最早出自西汉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方言”在不同人群中指代不同,本文所述“方言”是一个语言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 “白话”,是指区别于标准普通话的某一地方或区域的传统语言。据网上流传的《6至20岁能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这个年龄段能熟练使用吴方言的比例不高,譬如杭州,该年龄段只有9.2%的人能熟练运用方言,温州、宁波、苏州分别只有7.3%、4.6%和2.2%。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引起激烈争议。好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道并行而不悖”,方言和普通话都很重要。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描绘的一幅方言交谈的温馨画面,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一话题,近年来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常有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普通话推广与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引人关注的话题”。2017年张利华、樊春丽在《普通话推广大势下方言的生存态势调查——以吴语地区为例》一文中提道:“通过对吴语地区方言生存态势的调查研究,对方言现状及未来进行分析探索后认为,必须寻求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与普通话推广之间的平衡”。
一 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意义
2019年初,《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在线调查显示,离开家乡后,只有23.6%的受访者经常讲方言,50.7%只是偶尔讲,22.1%几乎不讲。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文化?58.0%的受访者认为首先应了解方言的意义和价值。立足新时代,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3方面的重要意义。
1.方言是传承文化、增强自信的“活化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人类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大致有两大功能:一是交流工具,二是文化载体。方言在当今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正在降低,作为文化载体的地位在明显提升。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这些方言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厚重瑰丽的积淀,作为中华文化大观园中的“活化石”,方言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气度、智慧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
2.方言是延续孝道不忘初心的“大篷车”。中华民族忠孝仁义的家国情怀十分浓厚,对家文化的理解不仅是团圆,还有一份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长辈的牵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的就是人在旅途,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彷徨迷惘的艰难时期,此时此刻,若能回忆起人生的起点,反问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何在?当初为何而出发?就能很好地走出迷惘困局。每个人都在“大篷车”上风雨兼程,希望尽快到达梦想的驿站,这一路上也还会遇到诸多诱惑,但方言的述说和交流,能让我们明白自己来自何方、根基何在,然后用最淳朴的精神面貌去抵制各种诱惑,听从自己的初心,做出正确的选择。
3.方言还是团结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的“催化剂”。知名主持人汪涵的语言天赋极高,他曾在节目中秀过不下20种方言,这种用方言“套近乎”的主持风格,让汪涵成为无数人的“老乡”。汪涵曾说:“乡音每2周消失一种,孩子们只会普通话和英语很可惜”,并自费近500万推出“響應”计划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方言也是广泛团结全世界华人华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催化剂”。
二 当前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是保护文化记忆,也是保护汉语的生命之泉。但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方言文化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思想观念存在误区。当下人们仍只把方言当作一种普通的交流工具来对待,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认为方言不文明,并担心影响孩子今后学讲普通话。同时,学术界也是比较热衷于研究外来语言和文化,对于中华瑰宝的各地方言,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保护方法仍然滞后。还没有充分借助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传承珍贵的方言文化。也还没有充分鼓励引导更多的科技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起加入方言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行列。
3.传播手段仍然单一。仍只停留在口口相传,或通过传统媒体开展 “我说你听” 式的线性单一传播。还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理念,借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平台,通过论坛、博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采用互动式、多对多的快速传播。
三 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路径建议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李礼辉同志提交《关于及早着手保护方言的建议》,提出出台保护政策、加强调查研究、增加方言教育、重视推广方言、实施双语播报、建立方言博物馆6条举措。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一意见传递一个重要信号,即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亟待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结合调研,我们认为可从以下4个层面协力推进。
1.国家立法,加大宣传转变大众观念。如果还不及时转变观念,仍坚持不愿教育下一代学讲方言,那再过几十年估计会讲方言的人就所剩无几了。不能认为讲方言的孩子是“熊孩子”,讲了方言就讲不好普通话。事实上,掌握了方言的孩子同样可以说好普通话,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只要营造恰当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学习双语、三语都没问题。同时,国家层面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学术界充分认识方言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讨方言,深切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整体风貌和鲜活灵魂。
2.政策引导,组织专家学者抢救保护。组织专家学者编纂方言字典、词典和图典,培训方言标音。如何标音是困扰方言研究者最大的问题,很多人尝试设计了适于本地方言的拼音符号。方言字词的标音最好是既有当地拼音符号,又有国际音标;既方便社会大众阅读使用,又方便专业学者比较研究。同时,要鼓励引导广大民间方言研究者也积极参与其中,与专业研究者通力合作,彼此取长补短,共创精品力作。
3.改进方法,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发展。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给方言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可以探索建立网上方言博物馆,把流传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故事、谚语、民俗、民歌、戏曲等,完整而多样地记录和保存下来。二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通过深入研究开发,可直接把各种方言自由转换成汉字。三是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如开设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乡音网络社区等新媒体平台,开发方言游戏APP,分享跟方言有关的文章、音乐、视频等,让同方言者跨空间构建稳定的语境成为可能。计划第一项是建立以手机 APP及智能音箱为终端、以语音交互为采样方法的全国动态方言数据信息网,并设立动态方言库。
4.广泛传播,让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成为社会自觉。组织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金华道情、婺剧折子戏等方言节目,在中小学开展校园方言文化活动,在高校开设方言选修课,定期组织方言诗词大赛,在各地公交、地铁推行“汉语、英语、本地方言”三语播报,在中央台和地方台增设方言频道或在相关影视节目、视频教育栏目中适当增加方言节目内容。特别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传播思维,通过5G大数据、智能手机等终端平台,借助论坛、博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运用“我说你也说”互动式、多对多的传播方式,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方言的独特魅力,逐步让方言文化传承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方言存废争议角度,明确提出“道并行而不悖”,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二是从语言功能视角观察,认为方言在当今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并没有降低,作为文化载体的地位却在提升。三是立足新时代新视角,对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做了新的概括,对当前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四是基于问题导向和靶向疗法,提出4点保护路径建议。
文章节选自:李丹弟 陈佳悦 2020,试论方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义与路径——以浙江金华话为例,《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第16期
图片来源:搜狗图片
延伸阅读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