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外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编辑部 世界社会科学 2023-03-26








投稿邮箱:ssaj@cass.org.cn

投稿网址:http://www.ssaj.org.cn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1978 年创刊,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刊物主要介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动向,特别是新思潮、新学派、新观点、新理论、新论著和新成果等,突出学术性、理论性、综合性及前沿性,力求跟踪和介绍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期目录




内容提要



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和创新

仇华飞 叶心明


【提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论上阐释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为推动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实践上进一步阐明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和创新。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强调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在中国对外开放40年取得成就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对外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作者信息】仇华飞,1957年生,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92;叶心明,1972年生,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200092。


海外学者视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谢惠媛


【提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核心,为世界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路径。围绕这一理念的思想理据、作用影响和实践路径等,海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研究,其研究总体上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正不断提升。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要坚定自信与增强定力,注重统筹两个大局,增强对外交往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建设国际话语体系。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海外中国研究

【作者信息】谢惠媛,1979年生,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100191。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

吴志成


【提要】随着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变革、逆全球化泛起、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单边主义逆流横行、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和美国全面遏制打压等诸多风险挑战。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必须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国内与国际统筹、尽力与量力兼顾、有效与增量结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基本原则,通过优化全球治理战略设计、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举措,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全球治理 经济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信息】吴志成,1966年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00091。


数字全球化与数字伦理学

薛晓源


【提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全球化的本质,阐述全球化最新发展阶段——数字全球化的运行态势和根本特点,从思想和技术的源发处展示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数字全球化的融合和共生关系,呈现数字全球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颠覆人们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传统认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风险,数字全球化呼吁建构一种新型的数字伦理学,即以信任—信用—信赖—信念—信心为统摄的全覆盖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它可以促进有秩序、讲规范、高信任的全球公民社会的建立,使全球化沿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 数字全球化 数字伦理学

【作者信息】薛晓源,196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519087。


数字全球化与全球数字共同体

刘兴华


【提要】数字全球化正在创造一个全球互联互通的新世界,推动全球数字共同体的形成,包括技术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商业共同体和资讯共同体。当今世界已经见证了全球数字共同体雏形的浮现。数字问题的解决和数字领域的共同发展要求各国和各种行为体顺应潮流,摆脱“零和”全球政治文化的束缚和干扰,推动建构数字治理的共同体文化,在坚持主权原则的前提下,包容多元主体,缔造治理新秩序,削减国际法赤字,弱化对峙文化,彰显对人的安全的终极关怀。全球数字共同体在价值追求方面的支撑要素是数字理念和数字规范,在主体方面的支撑要素包括国家主权和政府能力、数字公司、认知共同体和全球网民群体。中国正以负责任的姿态推动全球数字共同体的构建,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推动世界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数字全球化 全球数字共同体 全球治理 中国

【作者信息】刘兴华,1980年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300350。


数字全球化与数字主权

——以德国和欧盟为视角

余明锋


【提要】全球化正在经历反思性变形。无论是区域化还是数字化,全球化在当下的两种变形都关系到主权问题。在有关主权与全球化的争论中,转型论者切实地看到,主权国家并未过时,但全球化对国家功能的影响也不容低估。德国所主张的欧盟数字主权战略,试图在中美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一方面强调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分工,另一方面以个体主权为价值诉求强化数据保护。当个体数据成为全球平台的开发对象,为真正人性的生命提供庇护便成为主权者的正当性来源。

【关键词】数字全球化 数字主权 个体主权 德国欧盟

【作者信息】余明锋,1983年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200092。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科学数据治理关切

王卷乐


【提要】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化,数字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开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不断深入,对科学数据的共享、管理和综合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强,科学数据的全球治理成为数字全球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回顾了包括世界数据系统在内的国际科学数据治理发展概况,对比了中国与世界在科学数据治理中的位置。分析了2020年这一关键节点的数据治理动态,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科学数据治理提出了新的紧迫需求。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参与全球科学数据治理的主要切入点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科学数据政策和生态体系、加强建设中国科学数据中心、引领和参与重大数据科学计划、加强科学数据中心群体之间的良性合作、倡议建立2020年全球自然和社会科学数据本底、加强面向全球福祉的科学数据治理应用。

【关键词】科学数据 数据治理 数据共享 新冠肺炎疫情 数字全球化

【作者信息】王卷乐,1976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00101。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数字全球化技术体系构建

贺日兴 宫辉力


【提要】21世纪的全球化越来越被数据和信息的流动所定义,飙升的跨境数据流动已超越传统的商品贸易,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并推动全球化进入数字技术驱动的数字全球化新阶段。数字全球化作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必然带来全球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全球产业链及贸易链格局、全球化问题研究范式、全球数字化治理和规则构建等多方面的变革,并引发对数字全球化相关问题研究的迫切需求。本文尝试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对数字全球化空间生产的内在逻辑和技术体系构建进行初步探讨,认为通过进一步强化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及多元主体参与意识,将有助于提升数字全球化空间生产能力,拓宽全球化问题创新研究视角和认知空间,促进数字全球化空间正义。

【关键词】空间生产 全球化 数字全球化

【作者信息】贺日兴,1972年生,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100048;宫辉力,1956年生,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00048。


对数字全球化时代未来智慧城市的思考

大卫·巴拓识  彭蓓 译


【提要】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数字全球化中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这一命题进行反思。首先,对“smart city”这个至今尚未完全清晰定义的概念进行语义学上的讨论。其次,从社会学和哲学角度观察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给劳动力带来的影响,讨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由此出发,展望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需求减少到几乎为零的时代,将释放出来的人力投入到个人和集体的自我完善与创造性劳动中去的可能性。我们如何重新塑造人的生活?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如何在高级人工智能面前保持人的地位?这些都是在规划未来智慧城市时应该考虑的要素。

【关键词】智慧城市 可持续发展 智能技术 文化建设

【作者信息】大卫·巴拓识(David Bartosch),1977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519087。


西方学术视域下自由国际秩序危机之评析

杨卫东 魏鑫


【提要】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陷入危机,是西方学术界新近讨论的热点议题。在这场学术对话中,众多西方学者就自由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自由国际秩序危机的表现、根源以及自由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学者们不乏真知灼见,但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所得出的部分结论未免有失偏颇。就其根本而言,自由国际秩序的危机实质上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在非西方世界崛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国际主义思想影响下构建的自由国际秩序过度强调国际秩序的有序性,正义性与合理性不足,必然陷入危机之中。

【关键词】自由国际秩序 西方国家 学术界

【作者信息】杨卫东,1969年生,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300387;魏鑫,1992年生,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300387。


西方新自由主义谱系、评析与危机转向

戴维来


【提要】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主流政治经济实践,主导西方政治经济议程长达40年,它通过放松金融管制、资本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扩大经济精英阶层的权力。尽管新自由主义支持者颂扬自由市场、自由贸易、消费者自由选择等优点,但其政策效果恰恰相反,通常会导致由商业大亨控制的保护主义市场,他们利用政府扩大影响力,维护资本食利市场,造成社会不平等加剧、财富差距加大。新自由主义的弧线遵循了历史上常见的模式,一俟经济金融危机发生即陷入困境。尤其是经过美国近两届政府相互碰撞跌宕后,新自由主义转向走到关键当口。须全面认识新自由主义建构政策过程,对其内置政治性、经济性、意识形态、社会性进行多向度评价,透视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本质,研判新自由主义时代可能的发展走向,进而探讨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自由市场 私有化 金融化 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信息】戴维来,1985年生,博士,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200433。


从“争辩式民主”到“双面民主”:佩蒂特论共和主义民主

曹钦


【提要】在共和主义的传统民主思想中,既存在着对积极活跃的政治生活的推崇,又存在着对低劣无序或过度的政治参与的警惕,这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张力。可以将佩蒂特的民主理论视为克服这种张力的一个尝试。在他看来,民众对政府所施加的民主控制,并不一定要体现为对法律和政策的直接决定,而是可以通过更为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公民既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保持对政治的参与,又可以避免在单一渠道中的无序参与所带来的隐患。从“争辩式民主”到“双面民主”,体现的都是佩蒂特的这种思路。

【关键词】共和主义 无支配自由 争辩式民主 双面民主 佩蒂特

【作者信息】曹钦,1983年生,博士,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300071。


新实用主义经济学:属性、目的和方法

格泽高兹·W. 科勒德克  郭妍彬 廖舟 译


【提要】现代经济学思想并没有很好地应对其面临的种种难题。它既无法为社会经济的现状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也没有为解决堆积如山的问题指明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巨型经济和世界经济层面。我们已经处在超越GDP的阶段有一段时间了,因此需要一种超越GDP的经济理论,并据此制定一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平衡的超越GDP的发展战略。需要重新定义经济活动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提高产量。私人资本的短期利益必须服从于长期的公共利益,这需要通过恰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构来实现。经济学一定要越来越着眼于应对未来挑战,而非一味地通过观察历史事件来得出结论,因为这样对制定经济政策并无多大用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从正统的经济学理念转向创新的经济学理念。新实用主义能满足这一需求:这是一个兼收并蓄、跨学科的经济理论,重视面向未来的经济政策。

【关键词】世界经济 描述性经济学 规范性经济学 经济目的 新实用主义

【作者信息】格泽高兹·W. 科勒德克(Grzegorz W. Kolodko),1949年生,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波兰考明斯基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特聘教授,100875。


晚期金融资本帝国的现代性危机与社会主义对全球现代性的重塑

——第三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外国学者对当下全球变局的观察评析

宋朝龙


【提要】金融资本帝国是支配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在新科技革命时代,金融资本帝国得到某些方面的加强,包括其剥夺性、寄生性、腐朽性和反动性也得到了加强,使金融资本帝国进入其自身的晚期大危机时代。在晚期金融资本帝国时代,人权、自由、平等、个体自足、契约精神、程序正义、大社会小政府等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理念遭遇危机,右翼民粹主义崛起,全球乱局加剧。与此同时,中国道路在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抗击疫情、制衡霸权、稳定世界经济、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潜能,重塑了现代性。在金融资本帝国的上升时期,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和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都深受自由主义影响,而这一切都在晚期金融资本帝国时代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更凸显了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世界历史意义。第三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国外学者们对晚期金融资本帝国时代现代性转向的新格局做了多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晚期金融资本帝国 社会主义 现代性

【作者信息】宋朝龙,1977年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00071。


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演进及新旧体系的特征差异比较研究

张中祥 张钟毓


【提要】以《巴黎协定》为代表的新气候治理体系取代了以《京都议定书》为代表的原有气候治理体系,在全球气候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将30多年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详细梳理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大会和重大事件,总结和评论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清晰展现了主要国家的利益诉求变化导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的转变。相比之下,新气候治理体系有其独有的特征:“自下而上”的新机制、共同领导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总之,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和紧迫,各国减排责任分担矛盾诸多,气候谈判复杂且艰难,新旧体系各有利弊,应尽快将规则落实到行动中,建立公平高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关键词】气候治理体系 气候谈判 全球气候治理

【作者信息】张中祥,1963年生,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300072;张钟毓,1991年生,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300072。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兼评《生态治理现代化》

唐玉青 金太军


【提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生态危机及其治理问题为中国人所关注。《生态治理现代化》一书着眼于新时代中国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要议题,从生态主义、绿色发展、生态商业、网络社会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了中国生态治理的场域,提出从内外系统实现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论述如何实现政府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书不仅使中国生态治理变得更为具体化、可操作,而且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及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生态治理 中国道路 现代化

【作者信息】唐玉青,1986年生,博士,南京审计大学讲师,215000;金太军,1963年生,博士,南京审计大学教授,215000。


来源:社科期刊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