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宋高宗与孝宗、 清乾隆与嘉庆,历史上的两对太上皇

2017-08-21 清风明月逍遥客

中国拥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史,先后有20余个王朝登上历史舞台。从秦始皇到清末代皇帝溥仪宣,据统计封建王朝共历经494个皇帝。而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自封为皇帝,称作“秦始皇”,并加给其已经去世的父亲一个封号——“太上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  

稳定朝纲父子档——宋高宗与宋孝宗 

提起宋高宗赵构,后人多对其抱以唾弃的态度:“逃跑皇帝”、“不抵抗皇帝”是他留给后世的公认形象。宋室南渡后,汉人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的血性空前,南宋内部又有李刚、岳飞、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民气军心可用。然而赵构重用秦桧,害死岳飞,不顾“靖康之耻”对金称臣,致使大宋仅剩半壁江山。 

宋高宗赵构宁可背负屈辱骂名也要一意孤行对金求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赵构评估敌我形势,对战胜军事上正处于巅峰的金朝没有信心。另一个隐藏起来的心结是,北伐真的取得进展迎回父兄(宋徽宗宋钦宗),自己可能失去权力,即使皇帝龙椅保住了,也要面临太上皇干政局面。 

有意思的是,这位高宗皇帝不愿看到父兄加之自己头上的太上皇政治,而自己却大搞太上皇政治。在做了27年大权独揽的皇帝后,在位日久厌倦了政事,且收养的皇子赵眘年纪已大,故传位于他,即宋孝宗。 

孝宗一共执政27年,其中25年在太上皇笼罩之下,任命的每个宰相都要被叫去听“圣训”,治国大事都要听高宗意见。高宗虽然退位,大政方针却要过问,而他最大的政绩就是和金,决不允许谁干扰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高宗强调和金朝土地能多争就多争,尊严和颜面损失点就损失点,孝宗则比较强调礼节上的区别。 

高宗的25年太上皇生涯日子过得十分奢侈,据史书记载每月光零花钱就4万贯,一年普通支出48万贯。每年生日寿礼银5万两,钱5万贯。这些都是固定开销,还不包含高宗临时起意所要的花费。因为他花钱太多,孝宗留着北伐用的封桩库,一直就没攒够钱。 

而孝宗天性孝顺,对太上皇高宗一直顺从,大政方针都咨询并听取太上皇意见,故高宗在世期间二人关系和睦。可能孝宗觉得自己本没机会当皇帝,是高宗给了他这个机会。高宗在85岁高龄去世,孝宗自愿守孝三年。且高宗虽有太上皇干政之实,但因其经验与威望,客观上也起到了稳定朝局的作用。 

尴尬的两帝同朝——乾隆与嘉庆 

清朝乾隆皇帝登基的时候,为了感谢列祖列宗,尤其是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许诺自己做皇帝的时间决不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如果自己能做60年的皇帝,就主动禅让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做太上皇。  

公元1795年,已经85岁高龄、在位六十年的乾隆皇帝迎来了实现诺言的机会,禅位给太子永琰,改元嘉庆,自称太上皇。而乾隆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宣称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这一“过问”,就是3年。 

乾隆做太上皇和宋高宗不同,宋高宗仅过问大政方针,而乾隆则大事小事事必躬亲。在乾隆的阴影下面,嘉庆完全是个傀儡。 

按照清朝制度,乾隆禅让皇位之后,本应该搬迁到宁寿宫,新皇帝嘉庆应该迁入养心殿,但乾隆没有迁出养心殿的意思,嘉庆不敢提出要求,只能委屈地住在毓庆宫,赐名“继德堂”。  

百官递送奏折,都要一式两份,皇帝一份太上皇一份。更为尴尬的是乾隆还经常上朝接受百官朝贺。当此之时,嘉庆陪坐在乾隆旁边,乾隆高兴嘉庆就跟着高兴,乾隆对大臣发怒嘉庆也要陪着恼怒,并且要一直看着乾隆,视线不能转移到别处。 

乾隆的宠臣和珅贪腐天下皆知,有官员向嘉庆密奏举报和珅种种贪腐劣迹,碍于乾隆护佑,嘉庆只得隐忍不发。等到乾隆龙御上天的5天之后,嘉庆才下令彻查和珅,一查之下,竟查出八万万两白银,正如当时民间所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