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陈公博:最不应是汉奸的汉奸

2018-01-03 清风明月逍遥客 清风明月逍遥客

自称“乱世能臣”的陈公博是一个富于多变的人物。他少年时就随父亲参加反清秘密会党的很多活动,决心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青年时期,他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一大代表,尔后脱离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从此便一生追随、效忠汪精卫。大革命时期,他以国民党“左派”自诩。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拥汪反蒋的改组派代表人物。汪蒋合流后,他则成了蒋介石的座上客。抗战爆发后,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汪精卫伪政权的第二号大汉奸。陈公博一生在政治上变化多端,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陈公博1892年10月19日出生于广州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陈志美原是清军中的一名武官,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功曾被清廷封为广西提督。 

陈公博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9岁正式拜自命为“康梁传人”的梁雪涛为师,他跟从梁雪涛学习7年,主要学习汉学传统的四书五经。梁雪涛的思想比较进步,在讲解四书五经的同时,也向陈公博介绍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的故事。从梁雪涛那里,陈公博最早接触到了新思想、新学说。 

陈公博是同龄人当中较有思想的人。早在1919年1月,陈公博就正式刊行了自己的时政论文《督军问题》,对当时的军阀割据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心怀天下的襟怀却深得国民党元老汪精卫、廖仲恺等人的赏识。 

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对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不感兴趣,抱着“养心性,寡交游”,“不管闲事,专管读书”的宗旨,游离于政治斗争之外。对于青年人敬仰的蔡元培、陈独秀,他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当军警镇压逮捕游行学生的消息传回学校时,陈公博也认为这算不得什么大事。直到北大快毕业时,他才开始对政治“动如脱兔”。 

1920年夏,陈公博从北大毕业回到了广州,他在他的母校广东法政专门学校任教,谭平山、谭植棠则在广东师范专门学校任教。三人常常聚在一起,商议办一份报纸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决定模仿《每周评论》,给报纸命名《广东群报》,陈公博除主编《广东群报》外,还参加了其他进步报刊的出版与发行。 

五四之后不久,陈公博自北大毕业回到广州,一面在法政学校任教授,一面与北大同学谭平山等人创办《广东群报》,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尤其侧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接到陈独秀的来信,要他们成立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后,陈公博与谭平山、谭植棠等人一道,先成立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成立了广州共产党支部,由谭平山任书记,谭植棠分管宣传,陈公博分管组织。 

陈公博因此被陈独秀推荐为广东代表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然而,会上张国焘、李汉俊因观点不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冷眼旁观的陈公博认为这是“互相磨擦,互相倾轧”,而张国焘飞扬跋扈的态度更让他“内心冷然,参加大会的热情,顿时冷到冰点,不由得起了待机而退的心事”。 

自沪返穗后,陈公博的政治态度及其与共产党的关系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仅执意“舍弃广东的事业,去美国留学”。 

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陈公博公然写文章支持陈炯明,陈公博的行为遭到中共的严厉批评。中共为了挽救陈公博,特派张太雷去广东,要求陈立即去上海向党组织做出解释。陈公博不但断然拒绝,还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说:“今后独立行动,不受党的约束。”不久,在广州党支部的会议上,陈公博宣布他不再履行党员义务,还扬言“拟离党而另组广东共产党”,就此,陈公博脱离中国共产党。鉴于陈公博分裂党组织,错误严重,而且不思悔改,影响恶劣,中共于1923年春决定将其开除出党。1922年11月,陈公博得到了汪精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由香港乘船去日本,随后去了美国。 

1924年,陈公博完成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硕士论文,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在这篇论文中,陈公博写下了一段颇有预见的话:“如果在中国的压迫不停止,那么大概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中国的新制度就要麻烦历史学家在世界历史上增加一页,来叙述苏维埃主义的进一步胜利。” 

陈公博做出了正确的预见,但是却为了高官厚禄而逆着他自己预见的历史发展趋势而行,导致了其最后可耻的下场。 

1925年4月,陈公博回到广州,经廖仲恺介绍,脱离共产党3年的他加入了国民党。由于有汪精卫、廖仲恺的支持和信任,不久,陈公博就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公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仅仅几个月就进入了国民党核心领导层。 

1931年中日开战伊始,陈公博还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然而,一年后发生的长城抗战却彻底改变了陈公博对中日战局的判断,促使他逐渐走向“和平主义”。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枪声,抗日战争正式打响。在抗战之初,国民政府节节败退,精华之地丧失殆尽,国民党军队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师,到处弥漫着一片消极悲观的情绪。 

1938年11月,汪精卫准备出逃,尽管陈公博极力反对,汪精卫反复犹豫后依然决定出走。 

12月31日,汪精卫发表“艳电”。陈公博并没有积极参加汪精卫与日本的一系列密谈。只是停留在香港,一边侍候病母,一边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如果他能一直留在香港也不会成为民族的罪人,但是在汪精卫心腹顾孟余、高宗武与陶希圣先后与汪精卫决裂后,陈公博最终选择追随汪精卫,成为汪伪政府的二号人物,并且在汪死后,成为伪国民政府的代主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南京伪国民政府在陈公博的主持下宣告解散。此后数月,汪伪政权的高官相继被捕,并受到审判。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等人均被判处死刑。陈公博和梅思平先后被处决,周佛海则因其“戴罪立功”而改判为无期徒刑,最终病死狱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