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发】怎么看中美两教授赌20万元:中国将在20年内超过美国?

濠江客 濠江客2020 2021-03-20

(昨天的公号推文几个小时后被删除了,现重新修改再发)

11月2日的一则报道称,中美两国的两位著名学者进行了“10年来最精彩的一场辩论!”
辩论双方:中国学者林毅夫与美国学者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但是被各路媒体写在报道标题上的,却是林毅夫教授主动发起的一场最初200万元美元的赌局。

根据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网站11月1日发布的新闻稿,这场中美知名学者的赌局发生在9月25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一场国际性会议上。
据称,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与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及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弗格森围绕中美贸易、中国的崛起等议题展开激烈辩论。
在预测中美经济前景时,林毅夫表示,20年后,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他表示愿和弗格森赌200万美元,“因为我相信我说的话”。
弗格森则坚称中国不会超过美国,同时表示自己“赌不起两百万美元”。
最终,两人“各让一步”,约定赌注为20万人民币。

林毅夫表示,他自己有信心中国能够实现6%左右的增长,因为中国国内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产业升级空间、环境进一步改善空间和城市化空间。中国也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投资,无论是从财政空间、高储蓄还是丰富的外汇储备上说都是如此。
弗格森则宣称,尽管自己不认为美国经济明年的增速会超过2%,但美国不会出现衰退。同时,中国要超过美国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人口结构的原因,中国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不仅对明年、也对未来10年做出了预测。短期来看中国占优,长远来看美国会占优。”弗格森说。
眼看两人各说各调、针锋相对,林毅夫随即抛出了一个“赌约”。林毅夫表示,20年后,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愿意和弗格森赌两百万美元。
弗格森则回应称,“那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就是关于这场赌局的全部的故事。
怎么看中美学者的这场赌局?
实际上,这是在问:中国有可能在20年内GDP超过美国吗?
濠哥认为,关于这场赌局,就是一个笑话。当不得真

GDP或经济总量,不过是一个统计概念,也是一种测算经济的方式。
但是濠哥想在此告诉各位,多数情况下,经济总量或GDP总值,都只是一个统计数字。
因为经济总量或GDP总值,经常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属于经济。
至少包括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在内的不止一位中国学者,已经论证出,中国的GDP或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
请注意,不是20年后超过美国,而是已经超过美国
这些相关的研究报告或文章,请各位看官自行检索。
根据这篇报道,弗格森在他的讲话中承认,中国取得了有史以来最惊人的工业革命成果和经济增长。1996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10%。而在2014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GDP已经超过了美国的60%。若按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标准计算,中国当时(2014年)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


也就是说,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美国学者,都能找到理由或计算方法,证明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美国。
所以,这个赌局其实毫无意义
只不过,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还没有说超过美国。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由该机构的测算的GDP,2018年,中国的GDP已经接近美国的70%。
而根据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速,中国在2019年第三季度录得6%的增长,这是近30年来最慢的 ;而美国的GDP增速,最新数据是1.9%,还被认为是超出预期的。
如果这一增速不变,中国的GDP在未来几年超过美国几乎是没有任何悬念的。而且也用不了20年。
但是濠哥在这里想再一次如实相告:
中美比较GDP的意义不大
GDP是一个统计概念,其中的误差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比如,2019年11月2日,一个中国人买了一斤猪肉排骨,花了50元人民币,带动了50元人民币的GDP;同时,一个美国人买了一斤猪肉排骨,花了5元人民币,带动了5元人民币的GDP。

一斤猪肉排骨,造成了中美GDP统计的十倍差距。你能由此认为中国的GDP是美国的十倍吗?
那么,如果中美一定要进行比较,该比较什么呢?
濠哥认为,应该比较人均收入水平、人均福利水平,比较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国家财政开支中用于民生的占比。
简单地说,相对于比较GDP或经济总量,不如比较一个具体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距。
比如一瓶抗癌药物,美国多少钱,中国多少钱;一辆特斯拉相同配置的电动汽车,美国多少钱,中国多少钱等等。这样具体的比较,比GDP谁超过了谁更有意思。 

延伸阅读:
中美两年来第一张捷报,这个冬天我们的经济能回暖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