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摊经济大翻车,这一波神操作让谁受伤?

濠江客 濠江客2020 2021-03-20
两天前,濠哥撰文《地摊经济不适合谁的北京》,对全国各地刚刚才有了一点点恢复的城市烟火气立即泼冷水的帝都日报和央视新闻发表的评论,进行了反批评。
濠哥认为,北京两会结束后,为应对疫情冲击之下的民生困难和失业增多,总理在记者会上力推“地摊经济”,要求增加城市生活的烟火气,一方面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普通群众的生活需要。
城市容纳地摊经济,方便了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唯一的麻烦是增加了管理难度。让领导看了烦。
地摊经济,就是在高铁时代为收入最低的老百姓保留几趟绿皮火车,让他们可以20块钱就能离家去大城市打工;就是在城市进入共享汽车时代、地铁时代, 为收入最低的老百姓保留几条没有空调的普通公交线,让他们可以一元钱就坐到底、穿过整个城市。
 地摊经济,不是高大上,也不影响高大上,不会与高大上的经济抢占老百姓的钱包。
但结果却是,总理记者会刚结束几天,各地城市正在讨论如何恢复地摊经济,北京日报就在6月6日发表社论,对地摊经济说不。



北京日报社论提到的反对地摊经济的理由是: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脉络、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具体情况,“地摊经济”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定位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

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以首善标准抓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特别是包含老城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本身环境脆弱、商业集中、人员稠密,治理难度本就很大,游商地摊给城市管理、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街道脏乱、假冒伪劣、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不卫生不文明等曾经的城市顽疾一旦卷土重来,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不利于树立良好的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日报社论配图
濠哥认为,这一大段似乎说的很有理,但其实很无理。
 “地摊经济”与一个城市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什么城市定位有关系吗?跟这个城市是不是首都有关系吗?与首都形象、国家形象有关系吗?
统统都没有。
文革期间,我们的城市消灭了所有的地摊经济,把摆地摊打击成“投机倒把”。那个时候的中国、那个时候的北京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呢,又是什么城市定位呢?
把地摊经济与城市发展阶段放在一起,其实是在贬低和侮辱地摊经济,意思是城市发展了,就得淘汰地摊经济。这些年,随着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周边的港澳台、日韩新加坡,人家那里的地摊经济不是与发达经济体、发达社会结合得很好吗。

可能很多朋友都承认,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地摊经济并没有造成“街道脏乱、假冒伪劣、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不卫生不文明等曾经的城市顽疾”。关键在管理。
人家发达经济体都能与地摊经济融合在一起,让城市有烟火气、北京为何就容不得地摊经济呢?就算你说的包含老城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不太适合,老城区之外呢?二环路之外呢?四环路、五环路之外呢?甚至北京市委市政府刚刚搬迁过去的通州城区呢?统统都不适合吗?


一位知名网友写的打油诗


关于城市定位,濠哥认为,如果一定要给城市一个定位,这个定位应该是:城市是谁的?城市是给老百姓安居乐业、油盐酱醋的,还是用来展示某种形象的?
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地摊经济。地摊上进行的买卖成不了经济。地摊是一种生活,是千千万万生活在城市底层的民众每天赖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遗憾的是,与北京日报持一个调子的,还有央视新闻。在6月7日跟风发表的评论中,央视称《“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



这则央视评论认为,疫情冲击下的保民生、保就业,最根本的是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评论将恢复和容纳“地摊经济”与复工复产、城市精细管理对立起来。仿佛一旦恢复地摊经济,城市精细化管理就得泡汤,就没有人管复工复产了。
这都是哪跟哪儿啊!
濠哥认为,“地摊经济”保的是与复工复产涉及的群体不一样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城乡生活的边缘人,是那六亿月入不到千元,或者月收入在两千元之下的接近十亿人。他们的生活,需要地摊经济来支撑、来满足。这与推动复工复产一点儿都不影响。
另外, “地摊经济”能一哄而起吗?敢一哄而起吗?城市的“大棒”早就成为他们心中的阴影了。


濠哥认为,政府释放地摊经济,是为了把社会问题,通过一项松绑政策,交给社会解决。当然,恢复地摊经济也会带来城市管理的新问题,但是相比于大量困难群体和失业人口可能造成的社会负担,政府有更大的责任解决民生问题。因此,允许百姓摆摊,鼓励地摊经济,最怕搞权宜之计。
濠哥还认为,现在就说地摊经济不适合某个城市,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一年后或两年后,经济情况好了一点,马上又说地摊经济不适合城市,仍然是错误的。让城市拥有长长久久的、天长地久的烟火气,才是老百姓的福气,才是老百姓稳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老百姓需要地摊经济、需要城市的烟火气。有地摊、有烟火,城市才是老百姓的。没有,城市就是有钱有权人的。


让濠哥非常不解的是,第二天,央视新闻再次发表措词严厉的评论,继续否定地摊经济。

在濠哥看来,央视评论是在地摊经济进行污名化,并使用了斗争式、批判式语言,匪夷所思。

这一则评论上来就给出了一个结论:

我们认为,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

“我们”是谁?不知道;
“我们”如何得出了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的结论,不知道。
央视评论这样说:

中国的一线城市,都是全球意义上的特大型城市。一线城市聚集着经济发展最优质的资源和要素,是中国经济对标全球发达经济体、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抓手。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强化特大城市对中国经济发展带动力的关键阶段,简单化一哄而起地让“地摊经济”在一线城市野蛮生长,看似能解一时之急,但如果此风猛吹,后患无穷

从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看,违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必然造成资源和要素配置效率低下、资源错配,从而给宏观经济发出错误信号。“地摊经济”如果在一线城市重新蔓延,等于一夜回到几十年前。且不论城市交通管理等压力,对相关行业的冲击也非同小可。这与高质量发展也是相背离的。

在濠哥看来,上面这两段话,都是屁话。

中国的一线城市,不要说比东京、首尔、新加坡,就是与同在中国土地上的香港、澳门、台北比较如何呢?你不是口口声声要对标全球发达经济吗?这几个都是,但中国的一线城市还都不是。去过这些地方的大陆网友都能看到、感受到,这些发达经济体都包含着丰富地城市烟火气啊。
这篇评论加在地摊经济这一名词之上的修饰词,包括:简单化、一哄而起、野蛮生长、一时之急、此风猛吹、后患无穷。
濠哥只能说,这不是评论,这是斗争。
另外,恢复城市的烟火气,正是尊重市场的表现,是充分利用资源而不是浪费资源。反之,取缔地摊经济,打压地摊经济,才是反市场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更为严重地是,央视评论紧跟着说:

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如何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是简单回归到类似“地摊经济”这样的就业门路,还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一道必答的考题。......这些关键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尤其需要一线城市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片面将“地摊经济”炒作成灵丹妙药,是捡到一粒芝麻丢掉一车西瓜,也是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治理乏术的表现。新中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敬畏市场、尊重法律,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线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坚实保障

看完这一大段评论,相信任何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都能看懂,央视新闻评论将地摊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对立起来,并要求一线城市做选择题:即公开站队
问题非常明显,一个城市将地摊作为安置困难群体、底层群体糊口的方式,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一点儿都不矛盾。将最底层、最困难的群体安置好,让他们自谋生路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我们的城市可以得到更好的、更和谐地发展。

央视评论还认为,一个城市恢复地摊经济,是捡到一粒芝麻丢掉一车西瓜,也是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治理乏术的表现这就是在赤裸裸地骂人了

如果我们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什么不能通过地摊经济给生活困难的老百姓一条能够自己活下去的出路?
如果我们敬畏市场,为什么要强行忽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社会需求?
如果我们尊重法律,为什么要剥夺老百姓自己利用城市空间实现幸福生活的权利?
最后,一线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难道要通过反对或取缔地摊经济才能得到坚实保障吗?
这简直是对新中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经验的大言不惭。
说实话,央视新闻评论这一波神奇的操作、出格的言行,让人细思恐极。
最后,看看港澳台的烟火气什么样吧。

香港

澳门

台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