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文 | 人到中年才懂得

梁实秋 之所丶
2024-12-03
品鉴梁实秋先生的几篇短文,一种心灵上的休憩。
很少有人读梁实秋的作品,会觉得枯燥和乏味的,这个被称作“民国最大段子手”的有趣男人,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冰心评价他:“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只有实秋像一朵花。
他的文字,“辞藻平实又不失优雅,有料有内涵”,诙谐中带着洒脱,温润中有着深沉,被誉为“三代国人的人生读本”,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观。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


中  年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
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
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
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创意摄影作品《镜像》 ——看时光流逝岁月无痕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
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
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
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菁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
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
这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

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
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
到了中年,全变了。
曲线都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份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份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
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
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圬的道理。
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
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
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擀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
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
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
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

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井,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

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炉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想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
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
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青的时候楞头楞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
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
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踺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梁实秋中短篇作品集》

微明:
一生只爱一人,毕生只做一事,把一辈子写成诗,这个人叫陆游。
我想,这篇文章一定是梁先生尝过中年的滋味,细品人生特定阶段的酸苦之后,才得以写出如此生动的感触。中年人往往容易伤感,叹息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更多的是怅然和寥落的心情。我辈人过中年,蹉跎岁月,眼看快要到退休年龄了,还一事无成,想想也有点日渐衰迟的味儿。但是读梁先生的《中年》,感觉其中也有催人向上的那么一点力量:“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里藏了多年的陈酒,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这几句,足以使中年人堪慰,也是我读梁先生妙文的收获。


快乐在心里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何处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谓人生只是生死之间短短的一橛。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

你随时可以退隐到自己的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净。理性的特征便是面对自己的正当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宁静和平和而怡然自得。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是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法则,是有遗传嬗递的迹象,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是而已。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不管世风如何浮躁,都尽量保持一份高雅、恬静和淡然。

如果我们用如此的心态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将会发现世界充满美好、光明,即使人生愁苦也会呈现新的色彩。


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


天下最快乐的事大概莫过于做皇帝。“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至不济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至于后宫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罗列,更是不在话下。

清乾隆皇帝,“称八旬之觞,镌十全之宝”,三下江南,附庸风雅。那副志得意满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兴起“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喟。

在穷措大眼里,九五之尊,乐不可支。但是试起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问他们一生中是否全是快乐,答案恐怕相当复杂。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bder Rahman Ⅲ,960)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于胜利与和平之中统治全国约五十年,为臣民所爱戴,为敌人所畏惧,为盟友所尊敬。财富与荣誉,权力与享受,呼之即来,人世间的福祉,从不缺乏。在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计算,我一生中纯粹的真正幸福日子,总共仅有十四天。

御宇五十年,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我相信他的话,宸谟睿略,日理万机,很可能不如闲云野鹤之怡然自得。


于此我又想起从一本英语教科书上读到一篇寓言。题目是《一个快乐人的衬衫》。

某国王,端居大内,抑郁寡欢,虽极耳目声色之娱,而王终不乐。

左右纷纷献计,有一位大臣言道:如果在国内找到一位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脱下来,给国王穿上,国王就会快乐。

王韪其言,于是使者四出寻找快乐的人,访遍了朝廷显要,朱门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不快乐。

最后找到一位农夫,他耕罢在树下乘凉,裸着上身,大汗淋漓。

使者问他:“你快乐么?”农夫说:“我自食其力,无忧无虑!快乐极了!

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衬衣。

农夫说:“哎呀!我没有衬衣。”这位农夫颇似我们的禅门之“一丝不挂”。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

常听人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深感烦恼,不见菩提。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叔本华的哲学是: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

梁任公先生曾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


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机关里,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

有一回我住进医院里,僵卧了十几天,病愈出院,刚迈出大门,陡见日丽中天,阳光普照,照得我睁不开眼,又见市廛熙攘,光怪陆离,我不由得从心里欢叫起来:“好一个艳丽盛装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我们应该快乐。

1

人生自在事
且读梁实秋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我们经常觉得辛苦,总忍不住丧气的感慨:下辈子不要做人了,做人太辛苦了。“
当你卷累想躺平的时候,不如读一读梁实秋的《不如做只猫狗》。
在书的开头,先生就写道:“生而为人,我很惭愧。他说:“猫狗不欠这人间分毫,它们总是快乐的。人善于向这世界鞠躬,偶尔才欢喜。在书中,他更大诉苦水,道尽了生活的不如意。
在文章《肝胆记》中,梁实秋先生对自己一次胆结石的手术经历回忆。
从开始的“痛得翻筋斗,竖蜻蜓,呼天抢地,死去活来。”到开刀治疗的犯难;从朋友们七嘴八舌的献计讨论到最后还是决定开刀手术治疗;从那句“好像时犯人自行投案一般”的无可奈何,到出院时“好漂亮的新鲜世界!”的快乐;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梁老先生将生病的心理路程描写的淋漓精致。生病固然难受,但正因为这一系列的波折让生命更加可贵。

正如人生,虽然“一筐琐事”,但亦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一堆喜乐”。
在书中,梁老师就一边吐槽着、讽刺着,一边却又乐观着,可爱着。
他写人生、写日常;写琐事,写喜乐;写人间,写万物。
看他的这些生活琐事,既有和我们相同的烦恼,却又有历经百态的老者的睿智。
在书中,他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经历,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品人间喜怒哀乐,从容走过春夏秋冬。
生而为人,我很惭愧。
但梁老先生的下一句必然是:生而为人,我不后悔。

2

人间很可爱
且读梁实秋

有很多人会说:只要有钱就肯定会快乐。
这个观点,我想梁实秋先生是第一个不敢苟同的。
在他的代表作《雅舍》中,对自己当时租的房子如下描述:它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地漏;它有入夜便自由行动的老鼠,使人不得安枕;它有满屋碰头碰脑,格外猖獗的蚊子……
但即便如此,梁老先生依旧觉得“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并愿意“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生活的快乐,才来不是靠外在堆砌的,而是源于人的情趣。

和“生活家”汪曾祺一样,梁老先生的快乐最少不了的,也是美食。烤羊肉、锅烧鸡,瓦块鱼、核桃酥、西施舌……描述的是有滋有味,光是看着就流下了口水。很多推荐的菜系,还非常有意思,考究的做法都想亲自试一试了。比如,有一道溜黄菜。这黄菜竟然指的是鸡蛋。溜黄菜是用猪油做的,蛋黄糊里加荸荠丁,表面撒一些清酱肉或火腿屑……蛋黄还非常有讲究,打过加水,还要再加芡粉(多加则稠少加则稀)……
没有过于浮夸的描述,但却是再实在的安利。
饭菜下肚,自然不能少了酒。
梁先生对酒也是分外的喜欢,他在文章《饮酒》一文中说:“酒实在很妙。几杯落肚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花开半夏,酒饮微醺,才是最令人低回的境界。
如此人生,岂不快哉?
这些关于生活的点滴美好,都被收录进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吃吃喝喝,玩玩闹闹,也实在是可爱。

3

活着多珍贵
且读梁实秋

梁实秋先生说:“我本凡人一位,奈何心系人间。”
为了来这人间走上一趟,体验人间的悲喜,梁老先生也属实操碎了心。
而他关于人生的种种体会,也都被收录进了作品集《为这人间操碎了心》。
在其中,先生谈人间新世相、谈人间悲喜生活、谈猫狗骆驼之食物、谈舌尖上的诱惑。
在先生的笔下,诸事诸物皆可爱。
他写猪,“它那两扇股东生风饿耳轮,细细的两根脚杆,辫子似地一条尾巴,陷在肉坑里地一对小眼,和那快擦着地的膨哼大腹,相形之下,全不成比例。”
他写鸟,“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

对于很多表面看着不好的事,梁老先生也总能表达出“焉知非福”的豁达。比如面对自己的耳聋,非但没有戚戚然反而看到了细微处的美好。虽然你听不见家里白猫的答声,却看得见它因作答而肚皮微微起伏;听不见门铃响,却能为事前约好的来客,在近门处恭候;最重要的是很多骂你、挖苦你、讽刺你的话,你都听不见,也就没什么损失了。
梁老先生的文字,总让人觉得再平凡的日子,也能开出小花,发出嫩芽。
活着可真好啊!

4

和梁实秋一起看透
世界的喜怒哀乐善恶美丑

作为第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文章,是必然不能错过的。
清清浅浅的文字,聊家常似的娓娓道来,让浮躁的心瞬间安静下来,也将重新打造你的生活观。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建议一定要看看梁实秋的散文。
世间真滋味,等你用心去品味。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呢。

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之所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