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手记 | 东盟媒体海丝中国行·以苏州为起点感悟海丝之路

2016-10-21 潘颖秋 中国东盟报道

为了深入报道中国-东盟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领域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增强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东盟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和理解,深入推动东盟各国同中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0月19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东盟中心主办,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的“2016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邀请了来自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十个国家的15位记者前往中国江苏、云南两地进行采访考察,深入了解中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两大领域取得的实践成果。

19日下午,15位东盟记者朋友齐聚苏州,开始了今年的“海丝中国行”。当晚,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盛蕾等领导热情接待了东盟记者团,并对记者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这也标志着采访团形成的“正式开始”。


探访教育合作:老挝苏州大学

10月20日上午,记者团在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以及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赵珺的带领下,首先抵达了素有“中国最美大学”之称的苏州大学,与老挝苏州大学常务副校长汪解先举行了座谈,了解了老挝苏州大学的基本情况。

通过汪校长的细致介绍,大家了解到,作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新典范,老挝苏州大学的教育合作模式不仅是一次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新尝试,同时也将为中国与东盟在高等教育、人文乃至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带去更多的机遇。

巧的是,正在苏州大学留学的几位老挝留学生也刚好赶到现场,于是来自老挝的两位记者朋友同远在苏州的老乡留下了这张温馨的合影:



政府合作典范:苏州工业园区

结束了苏州大学的访问,记者团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赴苏州工业园区,参观了生物纳米园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览馆。

提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就不得不提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典范,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自1994年成立以来,苏州工业园一直是中国对外合作的一个范本,在中国同新加坡乃至中国同东盟合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通过园区管委会相关领导的介绍,记者团一行了解到,随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园区也更加明确了未来服务中国-东盟合作的自身定位,将在服务优化、产业升级与转型、创新产业发展以及生态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带动与示范作用。


服务海丝之路:太仓港码头

结束了工业园区的采访,记者团来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港。

太仓港港区管委会副主任邹家宏代表港区管委会领导为迎接了记者团的到来,并接受了大家的采访。

邹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太仓港的基本情况:太仓港位于长江和沿海交汇处,拥有江尾海头的地理优势,是长江进入大海的第一个海港、“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船队满载瓷器、丝绸、茶叶等物资,在太仓港起锚出发、七下西洋,多次到达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搭起了与各国人民沟通交流的友谊之桥。

而记者团的东盟记者们显然也是“有备而来”,大家十分了解太仓港的历史,并且甚至太仓港对于中国与东盟商贸往来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家非常关心太仓港在新的历史契机下如何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并连接好中国与东盟各国。

邹主任介绍说,近年来,太仓港积极发挥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东盟港口的交流合作,今年开辟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交往而积极努力。为落实太仓港与东盟港口达成的诸多共识,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太仓港口管委会引导协调太仓港集装箱海运公司于今年1月28日开辟了首条太仓港-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航线。

最后,邹主任还介绍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太仓港承载着厚重历史,涌动着勃勃生机,面临着难得机遇。下一步,太仓港将利用江海交汇区位、港口航线资源及历史文化传承优势,努力使太仓港在服务“一带一路”和东盟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本文为《中国东盟报道》微信平台首发,部分信息来自苏州大学新闻宣传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太仓港管委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海 | 现场记者

郭蒙、韩红 | 摄影摄像

王海 | 责任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