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梅联:一个小渔村的环保梦
环境遭到破坏
虽已立秋,但海南三亚仍然热浪袭人。在梅联社区(又名梅联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桂万光顶着酷暑,带领社区副书记赵克攀、支部支委、副主任等一行人走入社区渔民家中,挨户检查落实三亚市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工作要从社区的公路边一直到居民家中,要求整齐清洁、村民家中不再饲养家禽、庭院植树、养花、垃圾分类入户。这项在其它地方推行艰难的工作,在梅联村却进展得很顺利。这得益于梅联村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以农村社区为重点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梅联村有415户,总人口1585人,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坐落在中国北纬18度穿过的三亚市西部,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角头湾是三亚市最著名的海湾之一,也是梅联村的海岸线靓点之一。梅联村的海岸线有7公里长,这里海水碧蓝,海滩洁白如银,沙质细腻。夕阳下,橘红色的霞光洒满海滩和礁石,银色的沙滩被染成金色,唯有岸边的礁石被海水激起一团团白浪,岸边几艘渔船在金色的海波中摇曳。游客称赞,梅联村是三亚市自然环境最美的海岸线。风景如画的梅联村,在9年前却是另外一种样子: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渔民生活收入方式单一,生活条件很差。那时,村里一半的劳力外出务工,剩下的村民靠海吃海。村里渔民为了生存,只能用极细网眼的渔网拖网捕鱼,或使用一些其他严重破坏近海生态环境的方式捕鱼。海底拖网、张网、电鱼、炸鱼、禁渔期非法捕鱼等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渔民平均出鱼量由10年前的1吨/年下降到0.5吨/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徘徊在4000元左右。这种恶性循环加剧了梅联村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原本美丽的海滩变得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阵阵恶臭,蚊蝇成群。村里的道路更是坑坑洼洼,污水横流。梅联村渔民整装待发准备出海(谭黄英摄)
村民开始行动
小渔村的困境被一位回村的大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就是赵克攀,为了改变村子的环境,他找到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希望协会帮助梅联村走出困境。
在蓝丝带协会的帮助下,他们申请到GEF/SGP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海南省梅联村渔业社区共管示范项目》,资助梅联村探索一条通过渔村环境综合治理减少海洋污染以及在保护海洋生物的同时为渔民增收的方法。
但年轻的赵克攀感觉自己虽然志存高远却势单力薄,缺乏经验。这时,当过侦察兵的退伍军人桂万光毅然放弃自己的生意,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与赵克攀一起并肩战斗,发誓不但要让家乡恢复幼年时天蓝水碧、风景如画、鱼虾满仓的美丽景致,更要让乡亲们走上一条富裕的康庄大道。
桂万光的回归让梅联村的村民看到了新希望,他被村民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桂万光认识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渔民的收入也因此下降,要改变渔民的生活,必须做产业转型。而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让环境资源得到良性发展,才能为村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亚市崖州区等部门和机构的帮助下,他带领全村人将发展村经济和环境保护一起抓,双管齐下。他们从修一条条村间道路着手,从改变渔业和生产经营方式做起,从村民的意识和生活方式抓起,从转变村民生产经营模式发力,召开一系列研讨会,组织讲座及环保电影放映等活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发放垃圾桶让渔民放在船上,不再将垃圾扔在海里,而是带回村里统一处置;和渔民达成协议置换渔具,变更捕鱼方式,减少渔民对近海生态的破坏;圈禁渔区,通过说服教育,让渔民主动将作业渔网由小眼渔网换为大眼渔网……
梅联社区角头湾
主 编 / 全 妍
统 筹 / 罗建胜
责 编 / 陈 敏
编 辑 / 周 瑜
来 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荐阅读
从今天起崖州区域内的公交票价调整为2元↓↓↓点击此处即可进入【寻味崖州】征集后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