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积极探索残疾人照料模式:托养一个人 解放一群人
日前,三亚市崖州区残疾人照料中心(以下简称“照料中心”)正式揭牌,这是三亚市第一个投入运行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也是三亚市第一家正式揭牌成立的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机构,申请入住的残疾人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是众多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生活的写照。照料中心投入运营以来,运营情况如何,目前仍存在哪些困难,未来的发展规划又是如何?三亚正积极探索残疾人照料模式,以期“残有所养,残有所依”,实现“托养一个人 ,解放一群人”的目标。
积极探索:
扶残济困的爱心民生工程
“崖州区残疾人照料中心是一项面向弱势群体的爱心工程,也是一项扶残济困、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崖州区民政局副局长郭小菲介绍,截至2020年3月,崖州区共有2960多名残疾人士,其中,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士有2010多人,因残至贫,因残致困的就有近千户家庭。
“因此,帮助残疾人士家庭摆脱困难,帮助残疾人士得以健康生存,就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郭小菲说,特别是缺少监护人或者监护人无能力照顾的残疾人,基于目前的难题和背景,三亚首家残疾人照料中心应运而生。
照料中心位于三亚市崖州区港门村委会保港敬老院,主要为病情稳定,适宜照料的精神、智力以及重度残疾人提供服务。除了为入住者提供必要的吃、住、康复等服务外,照料中心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邀请具备护理、医疗、康复等专业人士为入住者开展服务。
残疾人入住照料中心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需经过居民申请、村居申报、市区监督备案等流程;在此基础上,入住人员需提供残疾证以及村居的相关申请等材料。此外,照料中心实行规范管理,做好人员登记在册、建档立卡等工作。
“照料中心的成立,为残疾人建立了一个康复的平台,减轻了残疾人监护人的照料压力,为促进残疾人早日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崖州区民政局局长佘斯安说。
目前难题:
缺乏照料经验 资金投入不足
事实上,照料中心和崖州区保港敬老院是同一个大院。今年57岁的吴仕珍在敬老院工作已经有28年。照料中心成立后,吴仕珍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照料中心的首批义工。入住照料中心的残疾人日常的生活及饮食起居主要由吴仕珍和其他几名义工负责。
“照顾他们就像照顾我的亲人一样,要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馨。”吴仕珍说,虽然她没有受过专业的陪护训练,但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她能提前预判被照顾的对象心里所想,心里所急。不过,吴仕珍还是希望能接受专业的训练,用专业的照料经验去照顾好每一位“家人”,以便更好地为因残至贫,因残致困的家庭排忧解难。
据悉,目前国内对残疾人的照料主要有分散式居家休养、公益机构的集中托养及民营机构的集中托养。与国内做法较好的城市相比,照料中心主要在照料经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我们缺乏照料中心的管理经验积累,我们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没有相应的参考,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照料经验,运营上欠缺相应的制度等。”佘斯安说,在资金投入上,相比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照料中心显然要“穷”得多,作为非营利性质的残疾人照料中心,它是一种持续性的,年复一年的工作,因此必须得有稳定的财政作支持。
如何破解以上的难题?佘斯安说,崖州区民政局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的管理机构,优化照料中心的服务体系,完善照料中心的基础服务,从而保障入住者的身心健康,促使身体机能得以康复。同时,在资金管理上,加大对照料中心财政支出的投入,保障照料中心的运营稳定,依托三亚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力量,共同引入社会公益组织,经济组织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保障资金的多样化,从而形成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有力局面。
未来方向:
探索更多因病、因残致贫家庭脱贫的新模式
据悉,目前我市共有残疾人11322人,主要存在残疾人劳动技能较弱、社区基层康复机构少等问题。“我们将加大对残疾人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劳动生产技能培训,特别是扶贫创业、就业和扶持生产方面的学习、培训。”
三亚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推行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成功解决了农村残疾人照护和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来源问题。集中托养,让重度残疾人乃至全家从生活和精神上得以解脱,让他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对生活迸发出新的希望,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脱贫一家人”的目标。
据悉,目前,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主要有居家托养和集中托养两种模式,同时,正在筹建委托社会组织创建“市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护服务阳光之家”,以助力脱贫攻坚。
“我们正在努力推进残疾人日间照料工作,积极探索更多因病、因残致贫家庭脱贫的新模式,确保在全面小康路上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
主 编丨全 妍
统 筹丨黎 安
编 辑丨马晓宇来 源丨三亚传媒影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