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站在元明清三代书法之巅,人生却写满了尴尬

2017-06-02 万能鹿 鬼脚七精选


11岁那年,赵孟頫做了一个怪梦。

他梦见自己学会了飞翔,向着太阳不停地挥动翅膀,就在快要达到的时候,突然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拽到了旁边的一颗星球,重重地摔出了一个大坑。

从梦中惊醒时,母亲正一脸愁容地站在床边。

“快起来,给父亲守孝。”


有史学家考证,赵孟頫的水逆可能就是从那个梦开始的。

没点儿白天见鬼的勇气,做不了赵家的媳妇

做赵家的女人,没点儿魄力是做不成的。

赵孟頫的母亲丘氏深谙此理。


“大丈夫能屈能屈。”她常常这么教育孩子。


丘氏这套明哲保身的攻略,是从赵家几百年的兴衰史归纳得出的。

往上倒十代,赵孟頫的祖上叫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可现如今,是一代不如一代,太祖打下的江山,只剩半壁无余。

儿子出生那年,《大宋日报》号外:“忽必烈血洗苍山洱海,大理国段氏举手投降”。丘氏看到这里,心中一沉:opps,我大宋朝要完。


果不其然,赵孟頫25岁那年,为了避免北宋灭亡的悲剧重演,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八岁的赵昺,在左丞相的怀抱中,坠崖投海。相继,十万宋氏军民也投海殉国。

早已料到如此的丘氏,冷静地对赵孟頫说:

“儿子,污染大海是不对地。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好好读书,出类拔萃,‘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

一语中的。

元·男神·赵孟頫

如果不是这漫长的水逆,赵孟頫完全可以靠脸吃饭,都轮不上拼才华。

32岁那年,赵孟頫第一次北上进京,他是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忽必烈点名要见“江南第一才子”,宋氏苗裔。

作为一代天骄的后人,忽必烈不仅会射大雕,还会笼人心。

他一见到赵孟頫,便花容失色一般,连连说到,“这是人嘛?这还是人嘛?”

赵孟頫心里嘀咕,“这什么毛病?”

“简直是神仙呀!”


“呃……”

“对对对,你说什么都对!”

就这样,赵孟頫开始了自己的“尬官生涯”

赵孟頫当官,是极为尴尬的。

有人说,他就是一个“政治花瓶”。作为元朝四等人之最低等——南人,赵孟頫在朝中,几乎是一个行走的表情包。不仅蒙古人排挤他,连汉人都取笑他。

听说,元朝最有名的那个“色目人”(歪果仁)马可·波罗,压根都没在他的书里提到赵孟頫。

闷闷不乐的他,写下了一首《罪出》排遣郁闷: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

谁令堕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鸥,令为笼中鸟。


“难道我这一生,就这样当个弄臣吗?”

赵孟頫决心放飞自己。

像11岁做的那个梦一样,虽然遥不可及,也要努力挥动翅膀。


于是,他大胆上书言之,抨击时政,跟当朝宰相互怼。

居庙堂之高却忧其民,赵孟頫直言批评“新钞法”,认为新法,不仅不符合经济学规律,加剧了通货膨胀,还会至人民于水火之中,等同于草菅人命。

赵孟頫36岁那年,大都发生了大地震,死伤数十万,他恳求忽必烈大赦天下,免除徭役赋税。

有人说赵孟頫这是在作死,他不信。他相信正义会站在自己这一边。几年相处下来,他恍惚觉得忽必烈就是正义本人。

直到38岁那年,忽必烈一个“不小心”,杀了忠心耿耿的宰相,赵孟頫才如梦初醒——伴君如伴虎,不如走为上。

逃是逃不掉地。


忽必烈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

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赵孟頫召回来。用元仁宗的话说:

“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姓名彰彰然,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


把赵孟頫比作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的不是元仁宗一个人。

整个元代、明代、清代,三个朝代,历时六百余年,论书法,赵孟頫如果排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明代董其昌,晚年的时候说,“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之不可及也”。

翻译过来就是说:我18岁的时候学晋人的书法(主要是王羲之),当时就看不起赵孟頫。如今老了,才知道赵孟頫才是遥不可及。

清代的大书法家傅山,因为讨厌清朝,连带着开始讨厌“投降”元朝的赵孟頫。年轻时,他说,学王羲之学不好,学赵孟頫一学就会,可见学君子难,学小人容易。

然而到了晚年,他却作了这样一首诗《秉烛》:


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

赵廝真足异,管婢亦非常。

醉岂酒犹酒,老来狂更狂。

斫轮余一笔,何处发文章。


意思是,我半夜坐在烛台边叹气,赵孟頫这人真是牛逼,他的老婆管氏也不是常人,这样的人我真是比不了。服了,服了。


不过,也有一个例外。

就是素有“点赞帝”美誉的乾隆。

他每天都嚷嚷着自己是赵孟頫的“隔世真传”,不仅在赵孟頫的画上一题、再题、三题、四题甚至十题、二十题,直接在画上作读书笔记,远看好似遍体生癣。

还在赵孟頫的字旁边题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蜜汁自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写满了乾隆读书笔记的画,此服画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乾隆的字vs赵孟頫的字


到了晚年,赵孟頫已是神一般的存在。


元仁宗夸他有七个优点:

第一、帝王苗裔——出身好;

第二、状貌昳丽——长得帅;

第三、博文多学——学问高;

第四、操履纯正——人品好;

第六、书画绝伦——造诣高;

第七、旁通佛老——道行深。


尤其是第七条,赵孟頫晚年结交了许多高僧大德,还时常为他们撰写经文。

赵孟頫的小楷,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然而,他的行书也同样精彩。


赵孟頫在朝为官,练就了谨慎的性格,在书写小楷时也时刻警醒着。

唯有书写行书时,倾注感情,情绪饱满。

他为中峰和尚撰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一副巅峰之作,是少有的行书经文。

世人赞之——“无一字无来历”。

赵孟頫68岁时曾在28岁时的作品上重新题字,一生沧桑,跃然纸上


自古烁今,历史人物的褒贬,始终随着角度的不同而变化,不变的永远是艺术本身。

而赵孟頫也深知这一点,63岁那年,他写下一首《自警》:


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惭愧一生,惟余笔砚。可谓一生写照。

五年后,一代书坛巨星,从此陨落。


1987年,为了纪念赵孟頫,国际天文学会将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赵孟頫”。

正应了他11岁时,做的那个梦。



【万能鹿闲谈】

为了能让经典之作永世流传,后人喜欢把书画作品刻在石碑上。

赵孟頫的这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完好地保存在西安碑林。

有人说,赵孟頫书法作品境界之高,常看可养眼养心。

为了让大家也有眼福一度真容,我们同西安碑林合作,联合推出了手工拓本,“元·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石碑拓装裱礼盒。

感兴趣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既然跟《心经》有关,下一期我们就讲讲《心经》的翻译者,玄奘法师的故事。

别忘了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