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宇宙以及万物的答案是37?

2015-07-31 中科院物理所

在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所写的系列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高级智慧生命为了找到“生命、宇宙以及万物的答案”,建造了一台超级电脑“深思”来进行解答。“深思”花了750万年进行计算和验证,最后给出了一个看似荒唐的答案——42。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宇宙学家和天体生物学家马库可夫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37。他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基于一种极富争议的观点——即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地外智慧文明在地球上创造出来的,而且地外智慧文明还特意地留下了某种信息。他认为,这种信息就保存在遗传密码——DNA转译为氨基酸的规则中。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不管是水仙花、袋鼠还是信天翁,都携带着这种信息。



为什么信息是在遗传密码中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遗传密码里藏有外星人信息?

地球的生命来自天外,这个观点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多数的生物学家愿意接受这个观点,认为一些有机物、甚至远古细菌可能会来源于彗星或小行星。

直到197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克里克猜测,是否是地外智慧文明在地球上撒了些微生物,最终导致地球上生命的出现?这一下激起了许多严肃科学家的兴趣。

惊人的声明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证据。多年来人们不断尝试寻找地外智慧文明——即外星人存在的证据,但迄今为止,我们在外太空中连外星人的影子都没有找到。所以有人认为,证据可能就在地球上,甚至我们自身就是证据。2010年英国物理学家戴维斯在他的著作《可怕的寂静》中写道,我们的基因组是存储秘密信息的载体。出于某种目的,地外高级智慧文明在基因组上留下了一些信息,并把它们发射到地球上,结果地球上就诞生了生命。

马库可夫等人认同上面的观点,但他们认为信息并不是用DNA序列来进行编码的,因为DNA序列会发生变异,这样信息就无法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了。相反,他们认为信息应该保存在遗传密码中。遗传密码是DNA转译为氨基酸的一系列规则,就像以前电报中用的密码一样,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样的遗传密码,而且与DNA序列不同,遗传密码十分稳定,几乎不会发生变异。地球上的遗传密码已经有数十亿年没有发生变化了。所以说,遗传密码是完美的信息载体。


破解隐藏的信息

为了找到遗传密码中所隐含的信息,马库可夫等人利用数学工具,来寻找那些所谓外星人故意留下来的信息。最终他们发现遗传密码有点类似数学中的排列组合题,而其中隐藏的一些信息也很好找到。

遗传密码是以密码子为基础的。DNA中有四种碱基,分别为A、C、G和T,其中碱基顺列中每三个相邻碱基可组成一组,叫做密码子用于转译出氨基酸中特定的一种,或者给出转译终止的指令。四种碱基中每三个碱基组成一组,这样总共会组成64种密码子。64种密码子可以分为16组家族,每个家族前两个碱基是相同的,这样每个家族都有4个成员。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一些家族中的4个成员转译出的氨基酸完全一样,这样的家族叫做“完整家族”,总共有8组这样的家族;另一些家族中的4个成员转译出的氨基酸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家族都叫做“分裂家族”,同样总共有8组这样的家族。

这个规律首先是由前苏联数学家尤里·鲁默发现的,但他不清楚为什么一半的家族正好都是“完整家族”,另外他马上发现另一个简单规则——只要把一组中的T与G互换,同样把A与C互换,那么属于“完整家族”的密码子就可以变成“分裂家族”的密码子。所以这个发现被称为鲁默变换。


关键数字37

鲁默变换就是遗传密码中所包含的一种隐藏信息。另外,遗传密码还隐藏着一个关键的数字信息——37。例如,你可以建立一个只包含三个碱基都相同的密码子(例如AAA)和三个碱基都不同的密码子(例如GTC)的列表。这样的列表包含了28种密码子,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组,每一组所产生的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1665,每一组中氨基酸侧链的相对原子量之和为703。(见表格“37变换”)这两个都是37的倍数。

事实上,37经常出现在遗传密码中。例如,20种氨基酸的不同之处仅是因为它们的侧链是不同的(见图“遗传密码”)。如果不考虑这条侧链的话,剩下的结构都是同样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4,是37的两倍。所以,忘掉42吧。

其实,37是个很神奇的数字,例如,用37乘以连续的整数,就会得出有规律的数列(见表格“神奇的37”),这个数列可能蕴藏着更惊人的秘密,如果破解了其中的含义,也许就破解了外星人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其他的同行们认为,这个发现听起来像是DNA版的《达·芬奇密码》(美国作家丹·布朗的畅销书,里面有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元素),或者不过是一种命理学(以各式各样的数字来推测未来的理论)而已。事实上,只要你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折腾,你会在任何事情中发现所谓的“隐藏信息”。不过马库可夫等人发现,地球生物中的遗传密码要出现鲁默变换和暗含37的性质,发生的概率很低,大约只有10万亿分之一。所以他们还是认为这不是一个随机事件,而是一个有意为之的事件。至于是谁留下了这些信息,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还不得而知。

来源:《大科技》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