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特别记忆 | 抗战时期的物理学家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严济慈正代表中国出席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文化合作会议,他在会上强烈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呼吁国际社会阻止日寇妄图轰炸北平的暴行。他在接受法国《里昂进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事业,不管战争要持续多久,情况多么险恶,最后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人民。我将和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我虽一介书生,不能到前方出力,但我要和千千万万中国的读书人一起,为神圣的抗战奉献绵薄之力。”
严济慈在北平物理研究所实验室
抗战时期,北平研究院的工作重心转向直接为抗战服务。无线电台和军用无线电收发报机日益增多,各电台之间相互干扰现象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优质的无线电稳频器。严济慈带领着物理所的科研人员,先后向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厂、军政部电信器材修理厂和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提供了各种厚度的优质水晶振荡片1000余片;还为驻昆明的美军和驻印度的盟国英国皇家空军解决了几片急需的水晶振荡片。这些震荡片对于无线发报机稳定波频起了很大作用,极大改善了战时我国的电信技术。
严济慈还带领科研人员制造出300多套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供中国抗战部队和盟国英国驻印度军队使用;研制出500架放大倍数为1400倍的显微镜,供专科以上学校、医院、工厂及工业研究使用;200架水平经纬仪,50套缩微胶片放大器,供中央水利实验处及滇缅公路工程局、资源委员会及其他野战部队和学术机构使用。当时人人身兼数职,但上下一心,大家乐此不疲。钱临照所服务的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抗战期间为社会各界制造显微镜400余架
北平东皇城根42号 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钟盛标、严济慈、陆学善、钱临照(从右至左)合影
熊大缜多次潜回到天津,请教老师叶企孙。叶企孙听说熊大缜领导的技术研究社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时,不顾身体不好,非要亲自到冀中根据地了解情况,由于弟子们的再三劝阻才没有成行。叶企孙对根据地造地雷的事放心不下,他马上让自己的实验员阎裕昌前往冀中。就解决了炸药自爆问题,还设计出根据地特定条件下可以生产的电雷管电路。叶企孙先生又派学生从天津冲破日军封锁线运来电表、白金丝等必要物资。汪德熙、林风、张瑞清、熊大缜、葛庭燧等人,也经常装扮成传教士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日本封锁线,进入北平、天津,为冀中军区购买雷管、无线电元器件等紧缺军用物资。叶企孙设法筹集款项购买急需的军用物资运往冀中,为当地抗日事业解了燃眉之急。
叶企孙(中)、熊大缜(左二)与抗战士兵合影
熊大缜等人还与开滦矿务公司副经理王崇植联系,弄到了大批制造炸药所需的化学原料、铜壳和铂丝以及控制电雷管的电动起爆器。又通过王崇植弄到无线电器材,请到技术人员,在天津英租界清华同学会内装配无线电台,然后设法运入冀中。化学系毕业生林风在天津租界一家工厂内偷偷制造黄色炸药(TNT),伪装成条状肥皂秘密运入冀中。 在熊大缜等人的培训下,冀中根据地的军民也很快学会了地雷的制作方法,民兵的武装力量大幅提升,有了地雷,冀中军民如虎添翼。敌人屡受挫折,对“地雷战”闻风丧胆,冀中抗战形势立马改观。不仅仅是物理学家,中国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都在抗战时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奋斗:青年化学家邢其毅听说新四军急需药学人才,历经艰辛投奔新四军,一边教书一边制药;为阻止日军进攻杭州,钱塘江大桥设计者茅以升亲自下令炸毁这座通行不满3个月的大桥,并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个字……
抗战时期的科学家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积极承担起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战斗力,为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内容整理自《抗战期间中国物理学家的工作及贡献》(陈诗中)、《物理学家们抗战岁月》(张佳静)、《科学家的良知》(董强)、《谁来关注抗战期间的中国科学家》。由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号:cas-iop)公众号编辑并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