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科学家努力让农作物的实际产量更接近理论产量
科学家与农户合作。
图片来源:Zhang et al.
在本周《自然》刊登的论文 Closing yield gaps in China by empowering smallholder farmers 中,一批科学家在河北省曲周县的多个村庄,通过和当地农户的紧密合作,实现了小麦和玉米产量的显著增长。研究者提出,这一方法或许有助于缩小产量差距——农民实际产量与某一地区预期可达到产量间的差距。
从全球来看,引起产量差距的原因较少。研究表明,气候、施肥和灌溉当中的因素能解释主要作物产量变化的60%-80%。实地种植中,除了上述因素,还可能受到农业生产管理(如播种日期)和社会经济状况(如劳力短缺)等制约。
2009年到2014年间,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福锁及同事在中国河北省曲周县的数个村庄开展了产量实验,通过引入农业科技和管理手段。他们进行了一项叫“科技小院”的计划,在这期间,科学家与农民共同生活与工作,以加快技术转移。
“科技小院”计划示意图。
图片来源:Zhang et al.
科学家首先在研究站内进行实验,计算预期可达到产量。然后访谈了来自当地村庄的150位农民,并开展了田间实验,以识别造成产量差距的关键因素,包括作物种类,植株密度,播种时间和肥料管理等。科学家根据当地条件,改进了耕作条件的推荐方案,并引入农业科技提高产量。五年后,71户领先农户的五年平均产量从预期可达到产量的67.9%上升到了97%,全县(93074户农户)则从62.8% 上升到了 79.6%。研究者还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的支持,为农民争取到了更多的资源和经济利益。
张福锁认为,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缺少知识、风险厌恶和缺少劳力等因素。根据全球分析,减少产量差距可能并不符合农户的整体经济利益。农业本身的风险性使得农户不太愿意冒险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以尽量减小可能的损失,或者去外地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研究产量差距还需要结合市场、政策等体制因素综合分析。
张福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减小产量差距的概念如何更好地为小农服务。如果这个目标能够用来像“科技小院”工程那样,加快面向农民的信息传递和技术转移,那么这样的努力也许可以改善小农的处境。
在公众号首页回复“产量差距”阅读论文 Closing yield gaps in China by empowering smallholder farmers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相关的新闻与评论文章 Food security: A collaboration worth its weight in grain
nature.com 官方微信
中国及世界科技出版业有哪些最新动态?
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
自然科研有哪些新的产品及服务适合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acmillan-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