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也是学术垃圾邮件的受害者吗?

2016-12-27 Nature自然科研 Nature自然科研


炸裂的收件箱:上世纪的垃圾邮件大概就长这样。

Glasshouse Imag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原文以Dear highly-esteemed expert: how to cope with academic spam为标题

发布在2016年12月14日的《自然》新闻上

原文作者:Daniel Cressey


在试验了减少垃圾广告的干预措施后,研究者建议“善用删除键”。


Andrew Grey是一位声名卓著的杰出教授。和很多学者一样,Grey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每个月都有大量电子邮件这么告诉他。这些邮件是邀请他参加学术会议或给期刊投稿的垃圾邮件。


Grey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位医生兼骨科研究者,他在《英国医学期刊》一年一度的轻松圣诞特辑中,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读了不少垃圾邮件:对自发且没人想要的学术邀请的前瞻队列研究》(We read spam a lot: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unsolicited and unwanted academic invitations)的论文,讲述了自己试图对抗垃圾邮件的经历。



AndrewGrey


Grey的团队收集了他们在2014年2月到4月期间收到的所有学术垃圾邮件,平均每人每天达2.1封。2014年5月,他们尝试了一项干预措施:从垃圾邮件列表中退订。一个月后,这种做法帮助他们减少了39%的垃圾邮件。但团队表示,一年后垃圾邮件仅比2014年减少了19%。


《自然》就Grey的发现对他进行了采访。以下是经过编辑的采访内容:


Q:如果以垃圾邮件的文风总结你的发现,你会怎么说?(译注:原文模仿了垃圾邮件夸张、反复、词不达意的文风,翻译中予以保留)


A:亲爱的、可敬的大学教授,

祝你们好!!!

我们恳请可敬的您关注我们的学术垃圾邮件研究(ASS),这项研究为撰写“卓越而著名的研究论文”,或参加“极为国际化的优秀跨学科会议”的恼人邀请邮件带来了共同的启迪。每天,杰出的研究人员都会收到许多穷追猛打的邀请邮件,他们没法阻止这些邮件,就算他们是十分可敬的教授也不行。大多数邀请邮件都与收件人的研究领域极为没有关系。有时候,我们还会多次收到同一封邮件!!!我们有时经常会在邮件邀请中看到好笑的词句。


Q:你的团队每月会收到312封垃圾邀请邮件,在疯狂退订一年后下降到了每月253封。你觉得你在减少垃圾邮件方面花费的精力值得吗?


A:不值得。


Q:你的团队发现,83%的垃圾邮件与你们的研究兴趣只有“很少的关系或毫无关系”,这是在说17%的垃圾邮件和你们的研究有关吗?


A:有关的意思是与我们的研究兴趣有一点联系。有用的邀请的比例是0%。


Grey团队选出的垃圾邮件“亮点”:


“我们被这些邀请中洋溢的热情打动了。有的邀请中连用了六个感叹号!溜须拍马和极具创意的用词都很突出,”作者表示。


热情友好型
让你的智慧点亮他人

期待一段地久天长的科学关系!

兹邀请您赏光在XX大会上发言……


志向远大型

“我们希望消除信息和知识传播在全球面临的所有障碍”

“我们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点亮信息的灯火,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领域”

“我们的校对认真严谨,心怀高质量标准,满怀欣喜地快速处理您的论文手稿,如有需要,还能为您提供十分适当的即兴创作内容”


主题型

脂质2015——揭开脂质世界的创新动力

世界口腔和牙科医学大会——守住生命的大门

第七届国际心脏病学会年会——为生命注入新活力



Q:在你收到的垃圾邮件中,你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吗?


A:参加“以色列之友泌尿科研讨会”的邀请

在《调查医学高影响力病例报告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邀请

被邀请参加一场“为汇聚梦想家奠定基础”的会议

邀请我们“用你的梦想点亮他人”

参加一场“有点像头脑风暴论坛”的会议的邀请


Q:你对深受垃圾邮件困扰的科学家有什么建议?应该与垃圾邮件斗争,还是干脆放弃?


A:善用删除键。或者用反垃圾邮件法规威胁发送者(2016年,加拿大的研究者用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成功。)


Q:另一方面,你对垃圾邮件的发送者有什么想说的话吗?他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科研界?


A:走开。消失就是最大的帮助。如果能消除研究者无论如何也要发表、发表越多越好的扭曲激励,学术界就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Q:如果没有垃圾邮件,研究者该怎么判断自己的声望呢?


判断自己的声望并不明智。


Q:你的论文提到了召开第一届学术垃圾邮件国际年会的计划。2017年年会计划的怎么样了?学术界是不是很快就能收到邮件邀请了?


不幸的是,年会被推迟了,因为我们商量不出邀请信的措辞!


Nature|doi:10.1038/nature.2016.21158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也欢迎在留言中告诉我们你收到的学术垃圾邮件的内容。


相关文章


比起垃圾邮件的困扰,有的科学家面临着一个更加直接的威胁:抑郁症。

点击此处阅读:科学家与抑郁症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6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nature.com 官方微信

中国及世界科技出版业有哪些最新动态?

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

自然科研有哪些新的产品及服务适合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acmillan-natu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