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土匪与罐装花生:蒙古野生动物寻踪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原文作者:Tom McCarthy
著名野外生物学家、探险家乔治·夏勒(George Schaller)再度深入与世隔绝的荒野地带。
声名卓著的野外生物学家乔治·夏勒以他的数个“第一次”而闻名。他对非洲中部地区的山地大猩猩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他是第一位被允许在中国研究大熊猫的西方人;他还在巴基斯坦首次拍摄到了雪豹的野外照片。蒙古有近70年作为苏联卫星国的历史,通过在这个孤立国家的多次艰辛考察,他最新的《走进野性蒙古》一书记载了更多的“第一次”。
相关图书
《走进野性蒙古》
(Into Wild Mongolia )
作者:George B. Schaller
出版社:Yale Univ. Press(2020)
从1989年到2018年,夏勒与来自蒙古本土及国际上的其他生物学家合作,观察了该地区最为稀少的一些物种。他们的发现包括:野骆驼(Camelus ferus)年轻个体的数目少到令人吃惊;这些个体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之间存在杂交现象;戈壁棕熊(Ursus arctos gobiensis)的食谱狭窄,因此现在有人工喂食站提供补充;因疾病和商业狩猎而丧生的蒙原羚(Procapra gutturosa)的数量;以及旱獭的大量消失。这些数据在生态学方面的意义几乎都不是积极的。
蒙古的野骆驼。图片来源:De Visu/Alamy
这些发现的背后是在偏远地区开展野外工作的苦与乐——从躲避地痞流氓到寻找果腹之物。另外夏勒还描写了一些历史背景:关于这片土地及其人民、曾经盛极一时的佛教、动荡的共产主义制度时期以及蒙古和十三世纪大名鼎鼎的统治者成吉思汗的关系。
重生的蒙古
夏勒于1989年首次造访蒙古,当时随着它唯一的贸易对象——苏联的解体,当地政府和人民都处在财政崩溃的边缘。燃料即便是在有供应的时候,也是受到严格调配的。在为考察这个广袤国家最边远的角落准备给养的时候,他发现除了零星的几盒火柴或是几包香烟,商店的货架上空无一物(当然了,伏特加还是有的)。
最后,夏勒找到了几罐花生,这让他欣喜不已——虽然对于一支要在戈壁沙漠中生活数周的考察队来说还远远不够。精打细算、久经沙场的夏勒团队遵循了蒙古游牧民的习俗——那些人只需要羊肉、面粉、茶叶和一点大米。游牧民族还有着热情好客的传统,夏勒等人也从中受益,享用到了硬塞给他们的汤、茶和像石头一样硬的干奶酪凝乳。
一只正在觅食的戈壁棕熊(Ursus arctos gobiensis)。这种动物在野外的数量不足100只。图片来源:Eric Dragesco/Nature Picture Library
而从当地的科学家同行身上,夏勒团队就不曾感受过游牧民式的慷慨了。这些人显然缺乏热情,还拖慢了研究进度,这让夏勒大为不满。一天早上,团队捕获了一只雪豹并准备把无线电项圈装到它身上,可负责研究这种稀有猫科动物的蒙古生物学家甚至都没有钻出他的睡袋。“难以置信”是最能描述夏勒当时感受的。还有一次,蒙古方面的熊类动物专家放弃了跟踪已经装上项圈的罕见戈壁棕熊的机会,夏勒同样感到愤怒不已。
在他接触过的生物学家、巡护员和保护区管理者身上,夏勒看到的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态度,这让他感到悲哀,他担心如果一切照旧,蒙古将无法拯救自己国土上那些独一无二的自然财富。
在野外,夏勒也有更敬业的工作伙伴,这其中就经常出现他的妻子——凯(Kay)的身影,她在生活和科研两方面都对夏勒助益良多。他已经成年的儿子埃里克(Eric)也参加了一次考察,一部分时间是蜷缩在零度以下的帐篷里,聆听远处雪豹身上的无线电项圈发回的叮叮声以解析其行为模式。至少,埃里克瞥到了这种难觅踪迹的神秘动物一眼。
夏勒的团队里也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生物学家。后来,终于出现了几名年轻聪慧、满腔热忱的蒙古科学家。从他们身上,夏勒看到了这个国家动物保护事业的光明未来。可随着新的国家级保育组织及政府机构里涌现出了一批强硬的领导者,他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我和夏勒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共事过好几次,他的工作动力源自于他自身的远见卓识:如果要让野外空间和珍稀物种得以留存,就有必须要有所行动。在蒙古,夏勒最珍视的地方是它辽阔而又脆弱的东部草原,还有原野上彷佛无边无际的羚羊群。他用犀利的措辞批评了现任政治领袖。这些人允许在重要保护区内采油采矿和修路,这在他看来是彻头彻尾的失职。
最后,夏勒敦促蒙古人民听一听他们曾经的统治者是怎样呼喊的——善待自然,自然得善待。
原文以 Dodging bandits, eking out food: tracking wildlife in Mongolia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3月17日的《自然》书评版块
© nature
Nature|doi: 10.1038/d41586-020-00763-5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点击图片阅读热门文章
野外考察时科学家遇到的那些“偷心贼
科学家的宠儿,墨西哥城的表情包,在野外却近乎灭绝的萌物
星际旅行用什么导航?NASA推荐了脉冲星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喜欢今天的内容吗?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