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已达1500万

Nature Portfolio Nature Portfolio 2022-07-27


原文作者:David Adam

据世卫组织估算,疫情期间的全球超额死亡人数达1500万人。这一等待已久的数据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来自世卫组织(WHO)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头两年里约有1500万人死亡,是各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人数的约2.7倍。这一差异是基于对“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的估算,其中纳入了各国报告系统中遗漏的死亡病例。


刚刚公布的这些数据是对全球新冠死亡人数估算的一个最新结果,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这些数据是评估决策成效和有效应对未来事件的重要参考。

德里火葬场的工人正在转运一名COVID-19死者。来源:Anindito Mukherjee/Getty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令人警醒的数字不仅揭示了疫情的巨大影响,也提醒各国需要建设更加健全的医疗系统,能在危急关头保障必要的医疗服务,包括更好的医疗信息系统。”


世卫组织估算的全球死亡人数基本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其数据已经引发了争议。印度公开反驳了世卫组织对该国超额死亡人数的估算,称世卫组织的计算过程存在缺陷。

填补数据

官方统计的死亡人数之所以低于超额死亡人数的估算值,是因为有些地方存在报告数据延迟或不完整的问题,还有几十个国家数据缺乏。为了填补这些空白,统计学家和数据科学家先是分析了疫情期间的总死亡人数,并将其与疫情前年份的数据进行比较。但即便是这个基线死亡数据,许多国家也无法提供,因此,对全球超额死亡人数的估算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模型来估计COVID-19的病死率。


据世卫组织估计,2020年和2021年的全球超额死亡人数为1490万人(见“新冠真实死亡人数”)大部分(84%)出现在东南亚、欧洲、美洲,超过2/3(68%)的集中在仅仅10个国家。

来源:Our World in Data/The Economist/IHME/WHO

“世卫组织的这项工作值得称赞,我知道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总体来看,他们证实了之前对疫情真实死亡人数的估算结果。”在伦敦《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负责疫情超额死亡人数评估建模工作的Sondre Solstad说道。《经济学人》对于2020年和2021年超额死亡人数的估算在1230万到2130万之间。第三个估算数据来自华盛顿的卫生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该研究所估算的同期超额死亡人数在1710万到1960万之间(参见:真实新冠死亡病例远超官方统计数据这些模型使用了不同的数据集和方法,所以计算结果也各不相同。


“这个模型是一个实时模型,这次的只是最新结果,我们还打算用现有国家和更多国家的数据进一步完善它。”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经济学家、参与世卫组织该项目的Ariel Karlinsky说道。


“眼下亟需开展全球性、区域性、国家性、地方性的全因死亡率监测,” Karlinksy补充道,“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他灾难的死亡人数,甚至能提醒我们注意下一个可能出现的疫情。”

讨价还价

印度的疫情死亡数字依然十分醒目。据世卫组织估算,印度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死亡人数在330万到650万人,是同期印度官方通报的48.1万人的10倍左右。参与世卫组织这项工作、但因政治敏感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人士告诉《自然》,印度在2020年5月4日才向世卫组织报告了其全国数据,而且几个月来一直在对这些数字讨价还价。“基本上,他们是想推翻这一切。”


在一份公开声明中,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表示,它“对这些数据的计算方法有疑虑”,并在“就该问题与世卫组织进行定期、深入的技术性交流”。


印度COVID-19基因组测序委员会前主席、病毒学家Shahid Jameel表示,他更相信世卫组织的数据,而不是政府的数据。“印度目前给出的数字大概是50万左右,这肯定太低了。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都知道绝对不止这些,”他说,“现在终于有研究可以证明了。”


原文以15 million people have died in the pandemic, WHO says为标题发表在2022年5月5日《自然》的新闻版块上

©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22-01245-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国际会议速递


点击可放大查看


4大热门议题、5本《自然》系列期刊、7位编辑、35位学界大咖


距会议开始仅剩一周,免费注册通道开放中!


【自然学术会议:二维材料化学】由香港城市大学及《自然综述:化学》、《自然-化学》、《自然-纳米技术》、《自然-通讯》、《自然综述:材料学》联合主办。


35位国际专家学者将就各自的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发表演讲,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onstantin Novoselov院士也将分享他在二维材料应用方面的洞见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注册参会,听相关领域的专家畅谈二维材料的前沿技术与最新进展!


< 扫描二维码免费注册参会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2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星标我们🌟,记得点赞、在看+转发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