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能量太多?别忘了这些学术圈的美好
原文作者:John Tregoning
大量负面情绪让人们对学术圈望而却步?让我们在抱怨的同时,别忘了看到科研的美好。
毋庸讳言,学术道路上满是挑战:短期合同、微薄的收入、长时间工作,再加上科研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探索性。这些挑战不会因为你拿到了终身职位就自动消失:学习时间被占用,研究经费一路下滑,被要求用最少的资源换最大的产出,以及日益远程的管理方式。作为一名首席研究员(PI),我需要在各项任务间周转,在一个又一个不确定之间摇摆:没错,我是有一份工作,但我仍然要为我的项目找资金,为团队发展做规划。
学校的外联活动能为在校生(如图中正在学习如何使用实验设备的学生们)和参与其中的学术人员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来源:Hyoung Chang/The Denver Post/Getty
和大部分学术人员一样,我也想过放弃。令我最想放弃的三个瞬间分别是开始读博的6个月后,当时我没有一件事是做成的;第二次是写博士论文时,那令我陷入了绝望;第三次是我刚做PI后,我的第一笔重大经费被拒了。我现在还是会考虑是不是要改行。我成年后一直待在学术圈(其中有段时间加入了预备役部队)。每当我为了维持实验室运转的行政事务和压力而焦头烂额时,都有一个声音悄悄地对我说,还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学术界的结构性问题短时间内不会好转。在我工作的英国,工作量增加、退休金缩水、长期职位不再稳定,正在让学术工作黯然失色。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处于职业中期的科学家对自己的工作机遇极不满意。位于英国约克大学的Advance HE是一个提倡高等教育改革的慈善组织,来自该组织的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的博士后数量出现了小幅下降。人们的直观印象是,事业刚起步的科研人员不愿意留在学术圈。
劝退文化
对基础科研的望而生畏甚至从学生进入大学前就开始了。中学里没有人告诉你从事科研意味着什么。我读了一个科学学位,完全是因为那是我最擅长的,而我继续读博是因为毕业后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科研工作,很多学术人员投入到了中小学的外联活动中,给学生们讲述有哪些机会和方式可以进入科研界。但依我的经验看,这些充满热忱的初中“生物学家们”更向往的是医疗行业,而不是生物学研究。我懂得这背后的原因。去医疗行业工作,比如做医生,有着清晰的框架和工作规划,收入也更透明。这份工作可能是比“科学家”更吸引人,因为说实在的,科学家是个很模糊的称号,即使对于我们这些搞科研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当然了,成为“科学家”和成为“学术人员”不是一回事。大部分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没有去大学任教;学术是另一种职业。
积极看待问题
说了这么多,我认为,总是盯着科研工作不好的地方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当很多人连尝试都不想尝试的时候。我们也要看到好的部分——我指的不仅是发论文或拿基金,而是学术带给我们的快乐——突然成功的实验,伸出援手的同事,让你重新看待问题的学生,工作出色的实习生。
学术界有很多好的地方。对我来说,那就是科学、自由和人。这里的自由不单指自己找课题做的自由,还有你分配时间的自由,无论是用来教学、做研究,还是写书。
这些美好需要付出代价,但说到底,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学术道路很难走,这毫无疑问,但如果你去生物技术公司、基金会、中小学、医院、出版社,也是一样的。学术圈外的工作各有各的难处。更高的工资或许能让你平衡一些,但也会要求你牺牲更多的时间、精力或自由。
了解自己的选择
归根结底还是做选择的问题。要做好这些选择,你就要有最好、最准确的信息。为此,我建议将同一套科研方式用到你的日常工作中。
1. 收集数据。你用不着喜欢这份工作的每个方面;我们都要做出主观决定。我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很开心吗?我们的收获是否能弥补我们的付出?试着把这个过程系统化:留一些时间回想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更简单的做法是直接在每一天结束时给这一天打分。
2. 扩大样本量。你平时都听谁的?众所周知,社交媒体就是个回音室,你可能错过了其他人的看法和观点:戳破你的泡泡吧。在会议上和系里其他成员谈谈,或是和其他系的人交流。问问对方他们的工作有哪些好的和不好的地方。
3. 做实验。有很多项目能让你去其他机构待一段时间(或更久)。这或许让你有机会看看别处的月亮是不是更圆。对于那些异常坚定的学术人员来说,学术休假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对于已经有一定事业基础的人来说,如果我们想帮助别人做出这些选择,就要把正反两面的观点都告诉他们。除了在学校教书的老师,科学家是离学生和实习生最近的人。所以说,这些学术人员的看法,既要直言这份工作的缺点,也要肯定它的优点。我一直在抱怨论文门户网站要求提供传真号,也抱怨我所在的一个委员会有点过度运作,但这些只是事物的一面。我还要告诉我的学生哪些事情令我快乐。和大部分职业一样,搞学术也是有利有弊,让我们能看到多少缺点就发现多少优点吧。
原文以Balance is needed when discussing academic careers为标题发表在2022年10月8日《自然》的职业版块上
©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22-03216-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招
聘
职位推荐
Nature Careers
1. 赛诺菲研究院
招聘岗位:降解技术(分子胶、Protac等)领域高层次人才;苏州
2023年1月1号前申请职位,扫码查看详情→
*点击二维码可放大扫描
2.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招聘岗位: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心血管和代谢疾病、医学影像、生物化学等领域学术带头人;北京
2023年1月2号前申请职位,扫码查看详情→
*点击二维码可放大扫描
3. 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
招聘岗位:进化发育生物学、进化基因组学、进化医学、生物信息学、演化实验等领域学术带头人;杭州
2023年1月3号前申请职位,扫码查看详情→
*点击二维码可放大扫描
更多国内外科研工作机会,请访问:nature.com/naturecareers
欢迎点击图片查看如何通过自然职场(nature.com/naturecareers)平台自助发布职位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2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星标我们🌟,记得点赞、在看+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