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毒蘑菇严重可致命!这些知识你必须要知道……
春季来临,
天气越来越暖和,
在多雨的季节里,
又有一大波野生蘑菇和山野菜冒出来了!
不少市民野外踏青的时候,
会随手采摘一些鲜嫩的野菜野菇带回家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正是野蘑菇、野菜中毒事件的多发季节,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市民朋友要提高警惕,
尽量不要菜食野蘑菇野菜。
1
认识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
(图为剧毒野菇类)
2
切勿采、食野生蘑菇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或食用。
3
采食野菜、野果应具备鉴别能力
采食野菜、野果应做到“不知不采不食”,遇有不认识或难以辨别的野菜,切不可盲目采食。受污染的野菜不要采食,如公路、化工厂附近、废水边的野菜、野果均不宜食用。再者,每到春天,公园、菜地等会喷洒药物预防病虫害。生食野菜应清洗干净。对不宜生食的野菜,需要经浸泡、蒸煮、烹调等处理。
(图为因误食长相相似山野菜的植物而身体不适)
4
食品经营单位要切实加强管理
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严禁采购、销售或烹制来源不明的、不常见的、可能有毒有害的野生蘑菇和野菜。同时保证原料新鲜安全,采用合理的贮藏条件、加工及烹调工艺。野菜生产企业应保证产品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并出厂检验合格。
5
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处置
一旦误食野生蘑菇或野菜后出现出现恶心、呕吐、无力等身体不适症状,要尽快到医疗机接受治疗,尽早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
英德市食安办特别提醒:如果市民在餐饮单位就餐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保存好就餐发票、病历、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及时拨打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12331。
远离毒蘑菇的几个建议
不采摘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预警宣传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市民误采误食毒蘑菇,必要时可定期清理。
食用毒蘑菇后的自我急救方法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孕妇慎用催吐;
4、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5、加盖毛毯保温;
6、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7、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错误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实上,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极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错误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
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点击查看大图)
不要采摘、食用野生的菌菇类食品!
不要采摘、食用野生的菌菇类食品!
不要采摘、食用野生的菌菇类食品!
大家都在看↓↓↓
2、好消息!清远19个社区被认定为“广东省宜居社区”,有你家的吗?
3、“3·15”来了,警惕五类消费诈骗!一不留神还挺容易中招
来源 | 英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编辑 | 刘晓维
选择这里你会了解清远、你能读懂清远、你会爱上清远。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