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判例 | 河南群众因上访被拘 公安机关因未提交违法事实证据败诉(附判决书)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10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2016年3月发布)
弘扬的价值:公序良俗
公民行使姓名权,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公序良俗。本案原告的父母在为其办理户口登记时,取名“北燕云依”,既未随父姓或母姓,也没有其他正当理由。公安机关拒绝对“北燕云依”进行户口登记,符合法律规定,恪守了公序良俗的要求,维护了正常社会管理秩序,得到了人民法院的依法支持。
【基本案情】
吕某、张某两夫妻在决定为女儿取名为“北燕云依”后,吕某前往某派出所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该派出所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拒绝为其办理户口登记。吕某认为此行政行为侵犯其女儿的姓名权,遂以其女儿“北燕云依”的名义提起了行政诉讼,请求确认被告拒绝以“北燕云依”为姓名办理户口登记的行政行为违法。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的规定,公民行使姓名权,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父母姓氏之外选取其他姓氏,应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正当理由。本案原告“北燕云依”并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形,故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指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公民行使姓名权,还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案件评析】
该案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的全国首例涉及公民姓名权的行政案件,对于规范公民依法享有的姓名权具有示范意义。
首先,关于公序良俗对姓氏的规制问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公民选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则上随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符合绝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和实际做法。公民虽然依法享有姓名权,但从社会管理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子女承袭父母姓氏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便于管理机关和其他社会成员对姓氏使用人的主要社会关系进行初步判断。
其次,关于是否存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的问题。公民要求在父母姓氏之外选取其他姓氏的行为,不仅应符合社会公德,符合公序良俗,还应当具有合目的性。所谓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通常情况下是指抚养关系发生变化、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维护个人人格尊严等情形。如只有具有下列情形的,公民才可以在父姓或者母姓之外选取姓氏,即“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而仅凭个人喜好创设姓氏的行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不属于具有“正当理由”。
(综合人民法院报、齐鲁网信息)
更多精彩
判例 | 河南群众因上访被拘 公安机关因未提交违法事实证据败诉(附判决书)
法制参谋
行政执法研究与探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