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大爱!让我们倾听援藏援疆医生的感人举动

媒体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9-26



雪域高原上的广东“来客”
2020年7月16日,在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推动下,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与林芝市藏医院签订了《粤林中藏医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围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在专科建设、中藏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人才队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学术及文化交流、科研项目合作等六大方面进行深度交流融合。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将利用三年的时间,帮助林芝市藏医院持续发展。早在2016年4月,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就已与林芝市藏医院结缘,开启了健康帮扶之路。

       

为了一位危重的藏族同胞


雪域高原,蓝天清湛,阳光明媚。一天,林芝市藏医院内科门诊,一位藏族大叔气定神闲的走了进来,也许与这个年龄原本的成熟稳重有关,黝黑的面色上看不出任何因看病而焦急的表情。大叔叫扎西(化名),他说:“医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月以来,我总是恶心、呕吐,没有力气,做什么都觉得没精神,我是名货车司机,以前吃很多的,这段时间吃不下饭,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工作了。”


根据扎西描述的病情,门诊医生给予了常规检查,叮嘱扎西在医院等待结果出来后再回家。但扎西留取尿标本后,一个焦急的电话打来,有一批货需要他紧急送过去,于是,便匆匆的离开了医院。


援藏队员、广东省中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罗福东一如平常翻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检查结果,若有异常或危急值,罗福东都会立刻将检查结果通知到诊治医生,以便医生能迅速做出病情处理。


“尿糖++++,尿酮体+++,”一个异常的报告结果映入眼帘,让罗福东揪起了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于是,罗福东立刻拨打门诊医生的电话,将这个异常结果告诉他。遗憾的是,经过一番找寻后,都没能找到扎西。


根据多年的检验经验,罗福东认为这是一个不容耽搁的危急检查数值,必须尽快找到患者,收住院对症处理。从门诊、收费处、药房、检验科,根据患者的就诊足迹,罗福东耐心的寻找着能联系上患者的方式,终于在一本信息登记本上找到了患者的联系电话。通过电话,罗福东向患者陈述了检查结果的严重性,要求患者尽快到医院进行处理。


扎西立即被收入院治疗。抽血检查结果证实了罗福东的猜测。化验检查提示血糖高达27mmol/L,CO2结果为13mmol/L,血红蛋白高达220g/L,确诊为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病情危急,片刻不能延缓,否则会引起昏迷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经过对症处理后,扎西的血糖逐渐降了下来,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得到改善,他的脸上恢复了轻松的神色。


“谢谢你们!感谢你们把我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康复后扎西在出院时特地来到检验科对这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罗福东表示感谢。


病人至上、真诚关爱,是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的核心理念,无论我们在哪里,为患者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罗福东如是说。


创建等级医院路上的广东医生力量


 

2020年9月27日至29日,西藏自治区卫健委、藏医药管理局组织区内外20余名专家对林芝市藏医院“三级乙等”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开展评审。29日上午,在等级医院评审反馈会上,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一消息也让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援藏医疗队的队员检验科副主任技师罗福东、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蒋丽、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吴晓新、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技师孙蕾、护理部副主任护师林静霞、财务处副处长许应峰、口腔科主治医师庄媛媛等大大松了一口气。



2020年7月16日,在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与林芝市藏医院共同签订的《粤林中藏医合作框架协议》仪式上,林芝市藏医院成为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刘光明,林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俊,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林芝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边巴卓玛共同为林芝市藏医院成为“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揭牌。陈达灿院长表示,将通过深化协作,以在林芝市藏医院成立名医工作室为契机,找短板、促管理、做好“传帮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中藏医队伍;康养结合,发挥藏地藏医藏药优势,以林芝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为机遇,帮助林芝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为本地群众提供良好的卫生健康保障。


根据协议要求,2020年8月起,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派出援藏医疗队,作为林芝市卫生健康委2020年柔性引进干部人才分批到达林芝市藏医院,开展健康帮扶工作,他们此次援藏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帮助林芝市藏医院完成三乙创建工作。而检验科罗福东技师已于2019年9月作为广东省第二批柔性援藏队员到藏开展健康援助工作。


林芝市藏医院是林芝市七县(区)藏医院医联体协作牵头单位和西藏藏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07年,该院被评为二级甲等藏医医院。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2019年初,该院启动了创“三级乙等”医院工作。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抵藏时,正值该院“强二甲,创三乙”的关键时期。来不及安排时间休息调整,适应高原环境,医疗队队员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按照《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为藏医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重新修订印发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类管理制度》等20余个制度文件,编制了《林芝市藏医院规章制度汇编》等,以上文件质量高、内容细,在终评审过程中获得专家的高度肯定。护理专家林静霞带领人员在护理质量管理方面下功夫,梳理出基础护理指标及藏医特色护理指标;针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薄弱的问题,进行护理核心制度及不良事件上报的培训,强化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同时,以护理查房作为切入点,指导临床护士如何在护理查房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解决病人的需求及问题;并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通过优化管床责任制,深化护理层级管理模式,细化护理服务,改善病人就医体验,提高病人满意度,体现藏医优质护理服务。



针对院感防控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作为院感防控一线的一名“老兵”,经验丰富的孙蕾克服心慌、头疼、眩晕、失眠等高原反应,每天拖着发软的双脚,深入临床走访科室,巡查每一个环节,重点督查病区流程布局、感控管理、医务人员防护、病区清洁消毒工作、高风险操作存在的风险问题等;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如发热门诊改造,重新制定发热门诊流程标准、各项规章制度等,优化就诊流程,指导“三区两通道”等医院改建工作,减少由于交叉引发的防控问题,帮助科室科学防控。从没有任何院感监测数据记录,到制作完成院感简报;从没有院感监测系统,到组装简单的院感监测信息系统;从零散、错漏的院感管理制度,到编印规范化的院感制度汇编,她仅在短短的3周时间内,就完成了3项院感管理“零”的突破。



临床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在广东省医疗援藏专家及林芝市中心血站的大力支持下,林芝市藏医院输血科与内科通力合作,成功为一名中度贫血病人开展输血技术,实现林芝市藏医院输血零突破,填补了建院以来无输血病例的空白



8月份的一天,一位女性患者因腰椎疼痛到林芝市藏医院住院治疗。在完善常规检查后,医生发现患者血红蛋白66g/L,并有缺氧症状,追问发现患者曾有呕血史,长期月经量过多,考虑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罗福东判断患者符合输血指征。经院内会诊讨论,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医疗团队决定为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红细胞2U以缓解病情。在援藏医生、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吴晓新医生及内科医务人员等严密观察下,输注过程无不良反应,患者输血后精神状态有所好转,血红蛋白指标回升至81g/L。而这也是该院的首例输血治疗。医院相关人员表示,藏医院在广东省中医院医疗援藏专家帮助下先后成立输血科、微生物室,并已逐步配齐相关仪器设备,通过多次培训学习,医务人员已可独立进行交叉配血、输血操作等工作。


罗福东表示,医疗队还为该院全体医务人员多次开展《输血知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范》《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高危胸痛疾病的早期识别》《中风病(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专题培训,协调该院医务人员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讲座网上直播培训,开展心肺复苏及除颤、电复律、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培训的实操指导,组织开展医疗纠纷、放射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新开设院感科、康复科、急诊科、口腔科等科室,逐步推动该院从综合科室逐步向专科专病发展,实现精准治疗,将广东先进的临床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林芝。



中医之花在高原上绽放

“感谢您,蒋医生,感谢外治科、心血管科的医护人员悉心医治,让我爸爸重燃对生活的信心!”2020年9月28日下午,林芝市藏医院针灸科门诊蒋丽医生的办公室传来一句句患者家属真情的致谢,同时,患者和家属将一面锦旗送到蒋丽医生的手中。


患者边吉,有高血压病史二十余年,一个半月前因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在当地医院予急诊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但患者左侧肢体完全瘫痪,无法活动,左侧面瘫伴言语不利、吐词不清,给患者的生活及家庭带来极大困扰。原本已对边吉身体康复不抱太大希望的家人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援藏专家蒋丽医生的介绍后,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陪同患者来到林芝市藏医院求医。蒋丽医生接诊后,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查体及量表评估,制定了以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案,并通过藏医药浴等协同治疗。一个多月后,患者的左侧肢体肌力已逐渐恢复,下肢能抬起,言语逐渐流利清晰,这一现象重新点燃患者及家属的信心。


对于林芝市藏医院外治科藏族医生白珍来说,在过去三个月里,跟诊蒋丽医生让她见识、学习了很多自己以前不了解的针灸门诊常见病及疑难病,一些患有睡眠问题、内分泌疾病、过敏性疾病、慢性疼痛等健康问题的患者通过针灸治疗后,病情缓解明显,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反映良好,曾经一段时间内,针灸门诊名中医工作室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现象,到针灸门诊就诊患者的疾病谱也大为增加。而白珍和部分同事通过跟诊学习已经可以对针灸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治,并能熟练操作腹针、埋线、雷火灸等中医适宜技术。


蒋丽医生说,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当地身患颈肩腰腿痛等痛症、内分泌疾患、中风后遗症和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而中医针灸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有显著优势。她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为当地培养一支能够熟练将中藏医融合的医疗队伍,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健康服务。
自2020年8月起,在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的帮扶下,特别是在中医针灸、医技等专家的带动下,林芝市藏医院门诊服务患者量显著增长,8-10月针灸门诊诊疗人次为2085人,与去年同期419人次相比增长约4倍,有效率达到90%以上,“简、验、便、廉”的中医特色疗法受到了藏族同胞的欢迎。

援疆医生叶润英:绽放在疆域大地上的广东雪莲花

雪莲花,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其味甘、性温,具有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和调经止血等功效。对于难治性风湿痹症的治疗效果尤佳。而在广东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中,就有这么一位来自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的妇科医生,用她温暖亲和的笑容、坚韧不拔的毅力、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博学的中西医知识,被当地女同胞誉为健康使者、广东“雪莲花”。


2020年3月26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妇科医生叶润英作为广东省援疆干部前往新疆地区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接力援助工作。自2011年起,广东省中医院已经先后派出9名骨干人员在该院开展援助工作,并在当地医院及百姓心中留下美名。


以科研为依托 致力于“治未病”理念的健康传播

作为一名妇科医生,细心、温柔、善解人意、能吃苦耐劳等女性身上特有的品质在叶润英工作中一一呈现。在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叶润英任职该院妇科主任,对口帮扶学科发展。为了能尽快熟悉工作,到达喀什后,叶润英来不及安排时间休息调整,就带领妇科团队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宫颈癌成为当地高发肿瘤,而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如何能降低当地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与病亡率,成为叶润英一段时期内苦苦思考的问题。守护健康,科普先行。而前来求医的女性同胞所遭受的身心痛苦也更加坚定了她坚持传播健康科普的决心。

▲叶润英为患者辨证开药


40岁的布热娅是一位宫颈癌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经过接诊医生详细检查评估后,不得不行手术治疗。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肿瘤组主任为她行宫颈癌广泛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做得很彻底,可是术后连续7天,布热娅每天都有1300-1500ml的淋巴液引流出体外,且体质虚弱,不思饮食,蛋白低下,每天需要靠输白蛋白。这使得原本就贫困的布热娅家更是雪上加霜。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黄永文教授提出,希望叶润英用中医的办法进行治疗。


叶润英查看了布热娅的情况后,考虑她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故给予中药补中益气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布热娅服药后,盆腹腔引流液明显减少,从服中药前1350ml,3天后降至100ml,第4天就拔除引流管,同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胃口得到很大改善,已能正常进食,并且很快康复出院。医疗组的同事也都长长舒了一口气,并纷纷要求保留叶润英开的中药处方,以备将来有需要时参考。


治疗一个、两个、三个病人容易,但让一个群体树立起未病先防的健康意识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医本来就倡导治未病,如何将这一理念在当地推广,成为摆在叶润英面前的难题。而她偏偏就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人的身体就会受到潜在因素的威胁,一旦生病,不仅仅是自己遭受痛苦,可能一个家庭也会因此而改变。国家正在建设健康中国,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很想帮她们摆脱这种困境!”叶润英如是说。

▲叶润英在宫颈癌高发区进行义诊


结合自己在广东省中医院多年的临床工作经历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在科室同事的支持下,叶润英很快向喀什第一人民医院院领导班子提交了一份以科研为支撑的宫颈癌防治方案。方案得到该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进宫颈癌防治工作,叶润英牵头组建了一支由该院妇一病区与妇二病区共同参与的宫颈癌防治“珠江学者·天山英才”创新科研团队。为了降低当地宫颈癌发病率,叶润英以科研工作为着力点,指导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医生申报及完成宫颈癌防治相关研究课题4项,目前课题均已成功立项并开展研究。


同时,围绕宫颈癌防治规划,结合南疆地区宫颈癌筛查率低的现状,以及解决基层妇科医生极为缺乏的困境,叶润英还带领妇科团队查找大量国内外资料,终于在近年国内期刊的文献中发现一种我国自行生产的自取样HPV材料与试剂,自取样的新理念可以成功解决本地区筛查率低的困境。为了进一步评估自取样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叶润英采用科研的方法进行验证,“自取样HPV用于南疆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的研究”课题成功获得广东省科技厅援疆项目立项


科研服务于临床。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犹如为临床学科水平的提升插上翅膀。通过宫颈癌防治方案,不仅可以推动该院妇科的科研水平的发展,最终也会为当地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科学的遵循。“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在提升自己,虽然累,但值!”这是叶润英的座右铭。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新技术填补多项空白


援疆期间,叶润英带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团队成功开展了首例TVT-E手术,此项手术填补了南疆地区在该领域的空白。


患者刘女士今年48岁,从4年前开始,每当咳嗽、大笑时总会出现漏尿的情况,当时她并未将此情况放在心上,更没有到医院就诊。近两年,她的病情逐渐加重,走路或者体位变换时都会出现漏尿情况,这让她感到非常郁闷难堪,导致刘女士每次外出时都必须用上纸尿垫,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听闻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援疆医生叶润英擅长治疗此类疾病后,便匆忙前来就诊。


叶润英团队接诊后充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并经过详细的专科检查,确诊刘女士患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但由于病史较长、症状严重,叶润英建议患者立即住院手术治疗,以解除漏尿烦恼。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既往的做法是采取阴道前壁修补术、尿道筋膜折叠术(Kelly术)或经闭孔尿道悬吊术,但是对于像刘女士这种重度尿失禁,这三种手术控尿效果都不理想,为了达到最佳的控尿效果,我们最后决定实施经耻骨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E)的手术方式,而且TVT-E术还是一种微创手术,恢复快。”叶润英详细分析道。

▲叶润英带领妇科团队进行手术治疗


在完善检查后,叶润英带领妇科团队成功为其施行了经耻骨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TVT-E)手术,术后刘女士恢复迅速,不再漏尿而且排尿顺畅,多年的漏尿之苦得以解决。


叶润英介绍,该手术是在术中经阴道于尿道下方放入一条植入性吊带,用于解决因尿道过度活动或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的中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其7~11年的治愈率可达90%,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更安全、更符合生理状态,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是目前治疗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术式。


叶润英认为,学科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在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方面,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已不能满足不断新增的病种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的需求,目前国际与国内就女性盆底疾病开发了许多种新术式,带领受援助的科室开展一项或多项新技术,并使之落地造福当地患者,是广东省中医院人援疆的初心。


这样的新技术、新项目还有很多:针对老龄体弱患者开展的新技术——保留子宫以及不保子宫的阴道封闭术,填补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及喀什地区的空白


针对外阴癌患者,既往该院接诊患者后,基本上都需要转至乌鲁木齐大医院治疗,在叶润英接任后,首先与泌尿科援疆专家罗云医生合作,成功完成南疆地区首例外阴癌局部广泛切除+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为了让喀什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能更快掌握外阴癌手术这项新术式,叶润英把腹腔镜入路改为林式腹股沟下横切口入路,并与该院妇科杨秀玮和古再力努尔两位主任联合,成功完成了两例外阴癌根治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为了让患者伤口尽早愈合,叶润英根据病人的体质,辨证给予中药颗粒口服,患者服药后顺利康复;


利用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模式(MDT),接诊治愈罕见的女性生殖器官畸形的病例,术后随访患者表示非常满意;


采用中药颗粒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本地女性盆腔脓肿,提高了该院盆腔脓肿的保守治愈率,并以此作为临床研究方向,指导该院医生完成课题“大黄牡丹汤治疗女性盆腔脓肿的临床研究”获院内科技项目立项并开展研究。叶润英运用中医药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促进淋巴液吸收、外阴癌术后促进伤口愈合、恶性肿瘤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借“花”助力 骨干人才队伍正在形成


在叶润英临出发前,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党委书记翟理祥特别叮嘱她:咱们医院与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建立了近十年的友好帮扶关系,我们的援疆工作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希望在我们援助期间,切切实实地带动当地医院和医院临床专科/学科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尽己所能培养一批骨干,留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医疗队伍,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受援助的医院,造福当地百姓。医院是你的坚强后盾!放手干!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拥有一支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丽芸教授、岐黄学者王小云教授,以及多位广东省名中医等组成的优秀专家团队。专科历来重视人才培养,作为专科“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叶润英把这一经验做法也应用到援疆的日常工作中。


在平时带教时,叶润英会耐心地把自已的经验讲解给跟诊的妇科同事,并详细解答她们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她们设立科研的方向,指导书写科研标书;为了推动妇科学科发展,叶润英联合柔性援疆黄永文、刘明星两位专家,以及该院妇科杨秀玮和古再努尔两位主任共谋“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设立学科发展目标。在疫情期间工作量减少的情况下,叶润英还联合其他援疆医生一起,利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对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授课,学习新技术、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妇科内分泌系列知识等,以及进行疑难病例MDT线上讨论。短短10个月的时间,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专科人才队伍的成长让人喜闻乐见。


援疆骨干梁雪妃:像石榴花一样绽放


2020年10月9日,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组建“柔性援疆干部医院队”工作部署的通知,广东派出33人组成的医疗队前往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柔性援疆工作。根据上级部署,受医院党委委托,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骨干梁雪妃作为医疗队一员参加柔性援疆工作。



实地调研,刚柔并济她因地制宜为TICU建设出谋献策


十月的喀什,辽阔肃穆,满目金黄,犹如涅槃的金光,尽入眼帘。初到喀什,梁雪妃顾不上舟车劳顿,克服由时差、气候等差异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将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开展工作上,一到目的地便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TICU建立不足1年,主要功能是接收由于车祸导致多发伤的急诊患者,是一个亟待发展的新科室,对于有着10余年重症护理临床经验,集重症护理管理、教学和院感于一身的梁雪妃来说,她在这个舞台上可大有作为。


在TICU,她通过观察、访谈和追踪,对科室现状及护理团队工作的情况有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后,心中便有一个坚定的念头:要保质保量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辱使命,使科室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她发现以下问题:科室护士人力紧缺。每当收治满床时,经常需要到别的科室借调护士上班;科室护士重症知识基础薄弱。新建立病区,护理队伍皆由各个专科拼凑而成,科室没有取得重症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有工作经验的护士也特别少,科室各项规范流程未建立,护理教学和培训较欠缺;院感意识有待加强。患者早期康复资料空白,仪器设备简单。


因地制宜,梁雪妃通过缜密分析,根据该院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连夜做出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TICU调研分析报告》,分别从流程细节、设施设备、护士培训内容、科室与组长管理、护理质控和开展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六个方面做了深度的分析,并提出了符合科室现状、可落地实施的方案。


在TICU,院感防控是一场守卫“底线”的持久战,梁雪妃又撰写了《TICU院感改进措施建议》,其中包括9条关于护士床边工作制度的建议,12条患者和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5项人员培训和管理内容及方法。


以需求为突破口实现帮扶精准化是梁雪妃的第一招,她通过创建调查问卷二维码,来了解护士们的学习需求,针对科室护理团队的建设和护士的成长,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内容。通过帮、传、带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将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这是她的终极目标。适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急诊专科护士来院学习进修,梁雪妃受邀为专科护士进行授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与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TICU护士长及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上内容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很好的落地和价值体现,为援疆任务交出了首份优异的答卷。

▲梁雪妃(第一排左三)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急诊专科护士


疫情突发,牵动人心

她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战斗


10月24日,“新疆疫情”登上微博热搜。


此时,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喀什,梁雪妃正切身经历着新疆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喀什当地领导和医院领导非常关心广东柔性援疆医疗队队员们的安全和生活,遂安排就地休整。


尽管被安排了休整,但心有牵挂的梁雪妃却有些“按捺不住”。线上24小时随时答疑解惑;开展线上授课,用另一种方式支持临床工作的开展。有了前期的调研做保障,疫情突发时,才没有打乱她的工作计划,她用另一种方式在特殊环境下开展工作。


她通过电话和视频的方式,主动和科护士长取得联系,了解科室患者的情况,讨论制定疑难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案。同时,针对科室护理发展现状、人员培训和护理质量等问题,在线上进行深入交流。有时一探讨就是3个多小时,彼此都忘记了时间,而这些工作大都是在晚上进行,只有耗光电关机的手机能有幸见证这一刻。


“困难是压不倒我们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次挑战。”梁雪妃深情的与科护士长说,“希望3个月后,给医院TICU留下带不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


疫情期间,她坚持每周更新一个课件并录制成视频给全科护士学习,内容都是科室护士希望学习的内容,与临床工作有密切关系,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护士们的欢迎。

在“三班倒”排班制度的限制下,这种方式可以让她们随时随地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可即时发起讨论和请教。


善始善终,不负所托

她在喀什的支援工作渐入“佳境”


受疫情影响,TICU新病房的建设工作基本停滞。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当被通知可以回院上班时,梁雪妃很兴奋。每日查房后,她和科护士长会到新病房查看,提供建设性意见,并协助各部门进行沟通,推进新病房的建设进度。集思广益,她除了每天和医生们一起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外,还要检查每个患者的护理质量,也会征求医生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在她的努力下,医生们对护士们的进步提出赞赏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她和科护士长对收到的意见进行商量分析后,会一一落实整改。忙碌的工作之余,梁雪妃每周还会坚持至少一次在床边开展微课,保证每位护士都能参与学习。

▲梁雪妃在进行床边微课教学


在科室及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短短三个月,梁雪妃便牵头完成了包括“精益管理——减少医护备物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静脉穿刺车、气管插管车和肺泡灌洗车”“提高床头抬头的依从性——每个床边标记30度”“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床边交接单的应用”“用药输液的规范——非静脉标签的应用”“规范院感措施——听诊器专人专用和快消液每床标配”“带班组长应用《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表》监控日常护理质量”6项护理流程优化。


此外,她还完成中心静脉压的规范测量、气管插管患者的正确吸痰、呼吸机患者气道湿化管理、规范交接班流程指引四项规范床边培训。开展3项护理新技术新业务,指导完善科室护理文件和规范仪器管理,现有一项实用型专利在申请中。


使命在肩,热心公益,

她牵头推动早期康复专项培训


由于科室仪器未购置,护士人手不足,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TICU的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工作一直没有开展。梁雪妃借鉴后方医院在八段锦帮助患者康复方面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给护士们开展关于早期康复的专项培训课,手把手教护士们学习坐式和卧式八段锦,并带头在床边指导患者练习,临床疗效明显,深受患者喜爱。 


为了向社区居民群众传播日常生活中常见、实用的安全应急知识,将安全理念、应急防护意识深入到每个人、每户家庭,使广大社区居民树立安全应急意识,提升应急自救互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梁雪妃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专科小组联合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团队,走进喀多乡琼贝希村村民服务中心进行”安全生产——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宣讲活动。


宣讲活动结束后,专科小组成员带领参加培训的村民演示在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正确进行开窗通风,及在呼吸心跳骤停时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措施。


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喀什当地领导、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的支持下,接过援疆接力棒的梁雪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出色完成了上级领导及医院交给的任务。


车轮铿镪前行。车窗外,喀什的石榴花在绚丽绽放,一片火红,宛如铺在地面的红霞。当地人民把喀什比作是一束石榴花,绽放在帕米尔高原脚下的青草地上。梁雪妃努力把技术、理念和方法留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TICU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带不走的队伍,为新科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援疆干部来说,完成好这样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使然。她说:“会把广东援疆精神传承下去,努力跑好这场新时代援疆接力赛,让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像石榴花一样美丽、芬芳!”


广东医生王君鳌:侠“骨”柔情的援疆医生


岁月荏苒,转眼间不平凡的2020年已成为历史。揭开记忆的面纱,可以看见有一名医生,内心怀揣着坚强、热情如赤芒星般地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倾情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只为让边疆人民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他就是喀地一院关节骨科援疆主任王君鳌。


刚到科室,王君鳌就在关节骨科颜飞华副主任的协助下对科室进行了深入了解,掌握了科内的运行状况及运行模式。针对科室情况,他结合实际情况,细化科室台帐及绩效分配、规范患者收治流程、加强医患沟通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关节骨科科室氛围焕然一新,发展欣欣向荣。


  ▲王君鳌深入临床


在改进科室制度的同时,患者关节置换的疼痛管理及术后快速康复方面引起了王君鳌的特别关注。对此,王君鳌与颜飞华副主任通力合作,为科内医护人员组织开展了多场关于疼痛管理及术后快速康复的学术讲座,制定了关节置换患者疼痛及抗凝管理的具体流程,并积极引导科室医生将相关技术实施于临床。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该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更好地保证了患者安全。


改善科室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因此,‘医疗第一位、患者第一位’的理念绝对不能变!”以患者为中心是王君鳌一直强调的工作理念。


  ▲王君鳌正在进行手术


“不管患者的手术大小,王主任都一视同仁,术前组织科室讨论,详细进行查体,完善各项检查;术中聚精会神,倾力救治,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术后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亲自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时时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进。”关节骨科李文强医生说道。


除此以外,对于早期的骨性关节炎和部分术后早期患者,王君鳌还开创中医手法的特色治疗理念,通过浮针松解痉挛的肌肉和筋膜,从而达到止痛效果,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王君鳌在帮助患者康复


疫情期间,科内医护人员大多外出执行防疫任务,人手骤减,但医疗任务仍旧很重。“情况特殊,现在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大家咬咬牙坚持住!”参与值班工作,同时分管多组病人,开展查房、尽心尽力诊治患者......王君鳌奋战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短短数月时间,王君鳌主任为了喀什地区各族群众的‘骨’健康,一直不辞劳苦,带领我科医护人员开展了髋膝关节置换术近五百余例,尤其是在我区首次开展了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牛津单髁置换术,进行了数十例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的复杂手术等等,无论是难度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在地州级医院中遥遥领先,我们私下里都叫他‘手术达人’。”颜飞华副主任赞叹道。


跟所有援疆人一样,“为喀什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也是王君鳌援疆的最大心愿。他积极配合喀地一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对全院规范化培训的医师进行了多次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以及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夹板技术的课程培训,以理论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将自身所学尽数传授给本地医生,帮助其快速成长。


▲援疆一年,王君鳌参与医院危重患者及围手术期患者的会诊近200余例。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他也不忘带教科内年轻医生。根据科内年轻医生的不同特点,他因材施教,致力于加强科内人才梯队建设。对于每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他及时在科内周会上提出并寻求解决方法;坚持每周二进行业务学习,引导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骨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及技术最新进展学习,包括从镇痛及抗凝药物的使用、股骨头坏死及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分期及阶梯治疗进展等内容,全方位提高了科室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提高科室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路,王君鳌主任结合科内工作基础和主要研究方向,领导科室人员参与,撰写并成功申报了广东科技厅援疆课题《微创单髁置换技术精准治疗膝单间室关节炎在喀什地区推广应用》;从思路启发、课题设计到基金申请全面进行指导,帮助科室李毛召、李文强两位医生完成了地区推广项目《PRP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技术的应用推广》的撰写,大幅促进了关节骨科科研能力的提高。”喀地一院关节骨科分管副院长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说道。


  ▲王君鳌在指导科室年轻医生


同时,他还与内地医学同行保持良好交流,积极参与疆内外骨科医学领域的学术活动,积极推动喀地一院开展了膝关节新的阶梯治疗模式单髁置换术、肱骨头四部分骨折的半肩置换术、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桡骨头置换术等新技术新项目,推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收肌管与股神经阻滞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部分疑难症需要转院治疗的难题,给喀什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福音。


援疆一年,王君鳌以精湛的医术填补了喀地一院多项技术空白,以奉献的精神培养了一支专业医疗人才队伍,以医者的妙骨仁心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喀什各族群众带来福音,生动诠释了援疆人的大爱情怀。正如他自己所说,“这里离家乡很远,却离家国很近。”


推荐阅读


来源 | 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执行编辑 | 马茜冕
责任编辑 | 谢文山
审核 | 孟   楠

审定 | 郑维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