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哀悼!叶挺将军之子,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叶正大离开了我们

2017-12-17 装备科技

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开拓者、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叶正大因病于12月14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叶正大是叶挺将军之子、原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27年8月22日,叶正大出生于上海。


1948年6月,叶正大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赴苏留学。


1949年9月,叶正大进入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专业。


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


1950年2月17日(除夕),留苏学生参加中国驻苏使馆春节联欢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出席。谈话中,毛泽东、周恩来为留苏学生题字。毛主席为叶正大题字:“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周总理题字:“艰苦奋斗 努力学习”。


1955年2月,叶正大从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回国,在沈阳飞机制造厂(现航空工业沈飞)任车间工艺员、设计科主任设计员,后参与米格-17引进生产、学习制造的工作。

飞机设计室设计人员与苏联专家在初教6木质样机前合影。前排左起:支部书记王汇清、室副主任黄志千、两位苏联专家、室主任徐舜寿、室副主任叶正大、室行政助理曲延桥;后排左起,总体组组长程不时,气动组组长顾诵芬、主管设计师屠基达等


1956年8月,飞机和发动机设计室成立,徐舜寿任设计室主任,黄志千、叶正大任副主任。9月,开始歼教1飞机设计。新中国年轻的飞机设计团队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设计研制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


叶正大从事飞机设计工作共18年,领导和直接参与了多种型号战机的设计研制任务。


1958年7月26日,歼教1飞机首飞。

飞机设计室的部分人员在歼教1前的合影,左起依次:陆孝彭、叶正大、徐舜寿、王汇青、程不时、顾诵芬、汪子兴


1961年2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率团赴苏谈判引进超声速歼击机米格-21,叶正大随团参加。3月,中苏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叶正大留在苏联消化米格-21飞机技术资料。这次出访,不仅得到了翔实的技术资料,而且还得到了一批散装件。回国后,由叶正大具体组织领导,在没有苏联专家支援的条件下,完全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将散装件组成了10架飞机装备了部队。


同年8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航空研究院)第一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研究所,现航空工业沈阳所)成立,叶正大任副所长。熟悉消化米格-21技术资料,摸透米格-21成为建所后的第一项重大任务。

叶正大在摸透米格-21过程中,对米格飞机加力滑跑距离进行比较分析


摸透工作前后进行了近三年,通过这项任务,全所养成了为新机研制钻研技术的良好作风。那一个时期,所里的图书馆、设计楼每到夜晚都是灯火通明,无论新毕业的大学生还是老设计人员都在自觉加班加点。大家对外语学习也抓的很紧,图书馆的外文图书、期刊,尤其是一些介绍关键技术的文献资料经常会周转不过来。徐舜寿、黄志千同志都亲自辅导,帮助他们掌握阅读专业文献的本领。


1965年,歼8设计工作刚开始,总师黄志千不幸空难牺牲,叶正大挑起了整个歼8研制的担子,召集副总师通报情况和研究解决设计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带队到空、海军航空兵多个部队进行调研,多方面征求对歼8飞机总体方案的意见。

任六院第一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的叶正大


1966年11月,歼8研制指挥部成立,叶正大负责厂所全盘技术工作。


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成功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从1964年开始的,后定名为歼8。在研制过程中,首先到部队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形成合理的战术技术要求,然后按照战术技术要求搞了20多个可行的技术方案进行选择。而当时我们已掌握喷气式飞机的制造技术,故当时确定的技术方案起点较高。基本方案确定后进行技术设计,制造木质样机,请使用部门进行审查后进行试验飞机的试制图纸设计。在研制过程中进行了7000多次的高、低速风洞试验,200多项结构、系统、特设试验,20多项飞机的空中试验。


1969年,歼8飞机01架实现首飞。


1973年3月,叶正大任六院副院长。9月,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成立,11月,叶正大任副主任。


叶正大在歼8飞机前的合影


1975年,3月至8月,在叶正大推动下,空军组织了歼7与歼6的飞机性能对比试飞,全面衡量了二者的性能,歼7得到了公正评价,达成了歼7胜于歼6的共识。歼7终于成为空军的主战机种并得到了进一步系列化发展。


1982年5月,国防科工委成立,叶正大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兼任国家科技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技进步奖及国防发明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协会理事及国际合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国家科委委员、中国国际单位制推行委员会委员、部分高等院校高新技术开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叶正大在歼8Ⅱ木质样机审查现场的合影


歼8Ⅱ的研制工作全面紧张地铺开,从1980年9月正式立项开始,在601所和航空工业系统内外配套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不到4年时间,歼8Ⅱ飞机实现了首飞,应该说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速度。这一段时间,我虽然不能像当年那样,与大家一起奋战在第一线,但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


1985年10月,歼8白天型和歼8全天候型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叶正大为获奖代表者之一。


在国庆阅兵仪式上,我看到了歼8Ⅱ系列飞机的矫健身姿。作为航空科技工业战线的一名老战士,每当听到空中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看到蓝天白云中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战机飞过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在祖国航空事业的辉煌成就中也包含有自己做出的一点微薄贡献,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1987年,歼教6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叶正大为获奖人之一。


1988年9月,叶正大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1992年底,叶正大从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的岗位退下,担任科技委顾问。


‘枭龙’项目是我国航空工业一次成功的突破,首次实现了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出口,在商业模式上是成功的。我们要成为一个航空大国、航空强国,就必须走出去,敢于在国际防务市场上与世界航空强国竞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新路子。


1998年,叶正大获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设立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叶正大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直至2012年。



近年来,继歼10以后,航空工业研制的新型战机陆续亮相,令世人瞩目,充分显示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排外,不拒绝接受善意的援助和平等、互利前提下的技术引进,但我们不能对外依赖,躺在别人身上求得自己的发展,那是最没有出息的,也是不可能取得持续、健康发展的。我国新型歼击机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沉痛悼念叶正大同志!



欢迎大家评论

小编会精心挑选留言


▋来源:航空工业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王晓学


你可能还喜欢:

如果运-20装上激光武器,你猜结果会怎样?

喜讯!056A型护卫舰遂宁舰入列

十发十中!空军无人机部队首次昼夜连续出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