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邹维荣、刘常连 2018-05-30

随着北斗三号第5、6颗卫星的发射,西昌航天发射场已经将包括4颗试验卫星在内的33颗北斗卫星全部送上太空预定轨道,为顺利推进我国北斗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西昌也成为闻名世界的“北斗港”。在这次北斗卫星发射之前,记者前往发射场,探寻“北斗港”的由来。

发射场位于四川省大凉山的峡谷腹地,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在地面发射、跟踪测量、通讯布网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自1984年首次执行发射任务至今,西昌共组织实施106次航天发射任务,是我国目前唯一能进行高轨道发射和深空探测任务的发射场。

远远望去,两座9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这里是西昌发射场最核心的地方,这两座发射塔架经过系统建设和改造之后,现在都能够执行北斗三号一箭双星的发射任务。

北斗卫星导航星座由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这些轨道都属于太空中高轨道。目前,中高轨道卫星只能由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射,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只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实施发射。要把卫星送到太空中高轨道上面,除了运载火箭的推力要满足要求以外,发射场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主任李本琪介绍,由于西昌发射场纬度低,高轨道的卫星,纬度低了,有利于发挥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如果纬度高了就会损失一些运载能力,所以这相对来说效费比更高一些。西昌发射场全年的温度范围相对比较好。从历史的发射记录来看,这里全年都可以发射,这对“北斗”组网发射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西昌发射场已经成为北斗卫星工程的专用发射场。

李本琪说:“北斗组批发射,意味着将要做多颗卫星、多发火箭同时进场测试的准备,要在文书和测试模式、管理上做一些准备。一些地面设备的状态,要改造到连续发射的状态。比如说,过去两个塔架不能同时打同样的双星组网发射,现在我们把两个塔架状态要调整过来。”

记者来到火箭发射塔架的内部,身后看到的是火箭的整流罩,卫星就是包裹在它的里面,现场还可以看见火箭的周围环抱着很多电缆摆杆,这些电缆摆杆又被形象地称为火箭的“脐带”,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给火箭输送燃料、供电和充气。

西昌发测站箭体动力室工程师于新辰告诉我们,发射塔架一共有17层高,在火箭正式发射前,这里会进行多次分系统测试、总检查测试和模拟发射工作。

在发射塔架的外围有很多管道,于新辰告诉记者,这些是常规燃料加注管道,较远处的是低温燃料加注管道。西昌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使用低温加注的发射场。在发射前一天到半天的时间里,这里就开始进行加注工作。

燃料加注时,首先加注一、二级火箭的常规推进剂,然后在发射前7小时给三级火箭加注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液氢是火箭化学推进剂中能量最高的燃料,氢氧发动机比现有常规燃料发动机性能提高约50%,只有掌握了氢氧发动机技术,才可能把卫星发射得更高、更远。作为拥有火箭低温氢氧发动机成熟技术的西昌发射场,显然更适合用来发射北斗卫星。



▋作者:邹维荣、刘常连

▋来源:解放军报社装备发展部分社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李志勇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