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称为火箭“眼睛”的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黄国畅、王超等 装备科技 2019-05-20

▲奋战在星辰大海的文指“牧星人”。

夏夜星辰密布,一轮圆月当空。

凌晨,灯火通明的指控大楼照亮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夜空。为准备即将开始的某型号任务的跟踪,测量室团队加班加点,密切注视着与任务有关的一举一动。



▲测量室岗位操作手正执行任务。

伴随着“点火”的口令,火箭托举着某型号卫星腾空而起,而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测量室的“牧星人”此刻正屏息凝神,等待火箭的到来。

“铜鼓岭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

▲设备使用,学问多多。

从指控大厅到偏远站点,一双双见证了任务成功的“眼睛”跳跃着喜悦的光芒,各个操作间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成立至今,在40多次零差错圆满完成任务的成绩单里,其中也包含了测量室工作人员对航天事业的一份坚定承诺。

▲目标跟踪试验中放飞 “飞球”。


▲某岗位操作手在设备车中上演“追星逐月”。

追星逐月,一种像是在神话传说中听到的词语,却常常发生在这支团队的身上。任务间隙期间,某些设备的操作手便需要进行一项富有“神秘”气息的活动——拍星。所谓拍星,就是通过对北极星等星体进行拍摄定位,来对测控设备实现精度校准的一种方法。由于需要跟踪测量的目标移动速度较快,因此在每次试验、任务过程中,操作手们可谓是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工作人员调试光学设备进行观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正是在这样浪漫而神秘的工作岗位上,一代代文指“牧星人”梦想不息,奋斗不止。至今,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仍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该中心测量室的副主任张康益。 

那是在2016年长征五号首飞任务时,经验丰富的张康益及时发现了某雷达设备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任务成功,他不惧艰险,一头钻进雷达天线内,一心一意排除雷达故障。闷热的环境让他的身体不停地冒汗,身边的同事端着“脸盆”为他接汗水……


加班加点,奋战在一线。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不忘初心,奋斗不止。

在火箭升空、卫星寰宇的背后,总有一双双“眼睛”凝视着深空,探寻着它们的“蛛丝马迹”。让我们一起为创造奇迹的幕后英雄们致敬,为拼搏在星辰大海征途中的文指“牧星人”点赞!


▋作者:黄国畅、王超、耿晚宁

▋来源:解放军报社装备发展部分社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王晓学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