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年,西昌航天人见证北斗“成人礼”

王锐彬、凌斯秦等 装备科技 2019-05-21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CZ-3B火箭成功将两颗北斗三号MEO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距离现在已经18年,北斗导航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2000年10月31日,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导航系统的“生日”。此后的18年间,北斗与西昌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昌发射场成功组织了35次北斗发射任务,共有10余位01指挥员将4颗北斗一号卫星、24颗北斗二号卫星、19颗北斗三号卫星顺利送入太空。18年,西昌航天人以100%的成功率,精心“呵护”着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茁壮成长”。


1

“福将”鄢利清——发射场上唯一一个指挥过三代导航卫星发射的01指挥员

11月19日凌晨,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鄢利清露出了笑容,这是他第26次担任01指挥员,也是北斗导航卫星第11次在他的指挥下飞向太空。

鄢利清被誉为发射场的“福将”,是唯一一个指挥过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升空的01指挥员。从1993年工作至今,鄢利清一直扎根在发射场上,从普通岗位操作手到系统指挥员,13年的时间里他在近20个岗位历练过,为他担任01指挥员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从2006年到2018年,他担任了风云二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等多个“国字号”航天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当问及对于11次北斗任务的深刻印象,他淡然笑着说:“执行任务次数多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只要任务圆满成功就好。”26发任务、26次圆满,航天“福将”依旧坚守初心。

2

18年,1600多天——厂勤分队“知冷知热”,“呵护”卫星

“精心呵护,确保双星安全贮存;全力保障,助力北斗全球组网。”在发射场的卫星厂房中挂着北斗卫星试验队赠送的锦旗。

厂房负责人柏军涛向笔者介绍了其背后的故事:2017年6月19日,西昌发射场发射的中星9A卫星未能顺利入轨。在发射失利原因未查明之前,所有发射任务计划暂时搁置。而原本已进入场区两周的北斗二号双星,也被迫在卫星测试厂房就地封存。卫星是重大保障任务,封存时间期限又无法估计,厂勤分队人员还真有点紧张。

为此,他们制定了全方位计划:空调保障24小时也不能停这是必须的,还要保证在标准温湿度范围内,空调岗位操作手李健、才留喜就这样时刻陪着这2颗卫星。每天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都要对两颗卫星的封存状态进行检查。

最终,2017年10月28日根据任务计划,两颗北斗卫星顺利转场至发射阵地,厂勤分队顺利完成了这项前后长达4个多月的卫星保障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厂勤分队在18年的时间内,保障北斗的时间累计约1600多天。

3

“井喷式”发射——机加工分队射后恢复、状态转换忙


19日凌晨2时07分,按规定撤离到技术阵地的机加工分队技师周英勇看着闭路电视直播火箭腾空而起的画面,激动过后又皱起了眉头。

“别人看火箭从塔架点火起飞都是很高兴很开心,我却是心疼。”周英勇开玩笑地说道。

2018年,西昌发射场迎来了“井喷式”超高密度发射任务,全年计划执行17次发射任务,北斗卫星就占了10次,发射17颗北斗三号卫星,1颗北斗二号卫星。其中,从2018年7月10日到11月19日,132天时间里,西昌发射场连续执行了7次北斗发射任务。2个工位交替发射,3至4发任务并行开展,整个发射场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机加工分队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每次火箭发射,塔架的一些附属设施都会不同程度受损,机加工分队要及时进行维修、恢复,这也是周英勇看发射会心疼的原因所在。高密度任务状态下,为了给后续任务留足时间,机加工分队需要在2到3天内完成刷漆、基本维修等工作。

“有时候在进行射后恢复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另一个塔架状态转换工作。我们的工作必须紧干快干,能够提前的工作就绝不能拖沓。”

11月19日清晨,周英勇带着机加工分队全体人员早早来到了已被火焰烧蚀的漆黑的发射台前,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作者:王锐彬、凌斯秦、裴洋洋

▋来源:解放军报社装备发展部分社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王晓学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