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软件硬实力,为嫦娥保驾护航!

宋星光 装备科技 2019-05-20

飞控软件创新团队——编织软件安全网

2018年航天领域最火热的任务非嫦娥四号莫属,这个全新的探月任务相比以往有了不少创新之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也有许多创新团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其中软件支持团队就在嫦娥四号任务中形成了大量创新成果,为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键式规划,是嫦娥四号任务中遥操作系统创新的项目之一。原本在嫦娥三号遥操作软件系统中就包含8个小软件:地形建立、视觉定位、任务规划、路径规划、活动机构规划、定姿定位、规划验证和遥操作作业平台,每个系统背后都至少需要一个人负责,再加上整体的领导和其他操作人员,至少需要15、6个人。

在人力资源紧缺、任务重的条件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做出决定,改进软件系统,在1、2个月的时间内将计划变成现实,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现在只需要4个人就可以完成操作,还降低了操作门槛,非专业软件研发人员也能上手。

在研发过程中,程序员们更是多面开花,作为该项目经理的程肖,还是三维显示软件组组长,担负着二维、三维显示软件开发和运维重任。任务安排紧密,项目攻坚的时候常常不着家,虽然妻子也在飞控中心工作,但已经很久没有陪着妻女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了。

以前地面可以直接对航天器上行发令和测控,地面资源比较充分,但嫦娥四号任务要实现对着陆器、巡视器的控制则都要依靠中继星,资源紧张、时间要求高、状态变化新这都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面对存在的问题,四名程序员开始了他们的创新设计,用一个平台在线来接收需求申请,通过每个需求的优先级和特点来对众多申请进行编排、计算,把冲突排解之后生成一个可用的中继资源窗口,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几秒之间就可以实现计划的编排和资源的分配,这个平台就叫做中继资源规划分配平台。

回忆起这个软件的研发过程,刘辛还是历历在目。刚接到任务时还是中继星任务期间,自己从原本的操控岗位转到规划上来,也还面临许多专业难题,她去到高校学习,阅读大量论文,晚上在值夜班的时候就专心研究算法的主体部分,用了一周的时间就画出了流程图。

同组的梁爽在中继星任务前不慎将右臂肘关节摔伤,她顾不上仔细检查就回到岗位上。打了石膏以后,她第一时间还是回到了岗位上,每次24小时值班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调整胳膊上的护带,缓解因疲劳引起的关节肿胀。右手打石膏就用左手敲代码,坐在电脑前瘦弱的身体蕴藏着一个强大的内心。

高压之下出高效。软件支持团队在创新研发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用“软实力”为嫦娥保驾护航,助推航天事业走得更快、更高、更远!

(图片由徐力、刘辛、张朕、王腾、魏宏铭提供)


▋作者:宋星光

▋来源:解放军报社装备发展部分社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弥向阳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