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开大学硕士毕业后,面对待遇优厚的工作条件,她的选择是……

郎文海、姚军鹏等 装备科技 2019-05-19


夜幕深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实验室里,电脑前簇拥着几个身影,他们对着电脑屏幕时而热烈讨论,时而低头写写划划,时而操作鼠标键盘修改页面。

   “小娄,小董,时间不早了,你们早点回去休息吧!”工程师张瑶瑶核对完页面技术状态后,对两个年轻人下了“驱逐令”。一个月以来,她带领着这些年轻人着手中心某重点课题研究,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

六年的工作经历,已将这个青春激扬的硕士研究生打造成一个沉稳干练、技术过硬的专业带头人。

1988年出生在山东安丘的张瑶瑶,毕业于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工业开创者---何炳林院士,就曾在她所在的学院任教。1958年,何炳林院士研究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国家提取了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和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像何炳林院士一样能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一点贡献该多好。”这也成为张瑶瑶个人学习成长的目标和方向。

2013年,张瑶瑶硕士毕业后就与某国内重点研究所签约。但当她看到学校招聘信息网上关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招聘信息时,她毅然改变主意,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投身航天事业。老师、家人都劝她要考虑清楚,张瑶瑶却说:“我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名航天人。

初来中心,张瑶瑶被分配到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的供配电专业,一股失落感也由之而来。但当她听了一些老一辈航天人的感人事迹,亲眼看到好多老同志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做着自己的贡献,她认识到地面设备对航天发射任务的成败也尤为重要,更坚定了建功航天的决心。

“做一个精通业务、独立担当的专业能手。”就这样,张瑶瑶默默地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半年时间,她天天泡在数据图纸里,学习供配电专业的国家规范、航天规范,掌握设备的原理、参数、接口关系,很快成长为一名供配电专业骨干。

为填补发射场在卫星装配、测试等方面的技术空白,2017年,中心成立了航天器装测室,与我国专业从事小微卫星研制及卫星应用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能力。这对张瑶瑶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也是实现梦想的平台。于是,她向上级主动请缨,投入到装测室的建设中。

“要想进入一项领域,光凭着一腔热血是不行的,还得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地深入进去才能有所成绩。”张瑶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卫星装测对于中心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老同志帮带,没有经验借鉴,更没有相关资料文书。从到室里的第一天起,她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没有老同志帮带,她就自学教材、自学课件,笔记记了好几本;没有经验借鉴,她就抓住一切授课交流的机会,缠着试验队专家刨根问底,疑难问题不搞清决不罢休;没有资料文书,那自己琢磨编写。通过努力,她先后完成了姿轨控、热控资料和仿真训练系统操作规程等各类试验文书几十余份。

2018年,中心执行云海二号卫星发射任务,室里将某卫星测试二岗的重任压到了张瑶瑶的肩上。在任务中,她连续加班加点,对岗位技术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对地面电缆、太阳方阵模拟器及遥测、遥控等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测。与此同时,她认真负责各系统的测试及数据判读、记录和信息采集工作,圆满完成了卫星发射任务。

“因为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可能比较少……”对于长时间的出差与加班,经常顾不上家庭和孩子,张瑶瑶其实充满了愧疚。

熟悉张瑶瑶的同事们都说,她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刻苦学习、勤奋敬业的结果,是一滴一滴的汗珠砸出来的。张瑶瑶却说,正是组织的精心培养、家人的默默支持,才让自己始终满怀超越自我的抱负和勇气。

六年来,张瑶瑶早已把对工作的热爱与自己的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她的眼中,责任,因拼搏而无憾。使命,因奋斗而光荣。青春,因奉献而美丽。



▋作者:  郎文海、姚军鹏、周茂中

▋来源:解放军报社装备发展部分社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弥向阳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