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尘暴来袭!看东风航天人如何迎战风沙

杨桂锦、张艳​ 装备科技 2019-08-06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近日,一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再次袭击了东风航天城。与5月11日的一样,此次沙尘暴阵风同样达到了九级以上。


肆虐的风沙从傍晚六点半开始来袭,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半才稍微停歇下来。先看看沙尘暴来袭时的几段短视频,感受沙尘暴摧枯拉朽的猛烈气势。




据气象部门消息,本次沙尘暴来袭时,东风场区最大风速达到28.0米每秒,最低能见度仅为200米。

特燃库区更是风沙猛烈,整个天空瞬时变为红褐色。

















沙尘暴来势之猛烈、破坏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及周边点号分布着众多试验设施和装备,很多还是露天放置。

“狂风可卷千堆雪,壮士能抵万顷沙”,为了保护发射塔架、试验厂房、雷达天线等各类设施装备,沙尘暴来袭之时,各点位的科技人员逆风而行,迎沙出战,全力保护好重要试验设施装备。









发射场技术人员迅速关闭厂房窗户

雷达技术人员检查加固雷达天线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属于戈壁沙漠地形,气候上常年干旱少雨,风沙大,尤其是春夏之交,沙尘暴更是频频光顾。


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为什么当时要选择在这里建设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呢?


其实,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无霜期长,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虽然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航天发射中心,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1958年10月创建以来,一代代东风航天人扎根戈壁、矢志航天,以“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挑战最恶劣的自然环境,攀登最高远的科学高峰,创造了最辉煌的航天成就,被誉为“承载民族复兴光荣与梦想的土地”。

1960年11月5日,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成功发射。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81年9月20日,我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科学实验卫星9号”。


1987年8月5日,首次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发射搭载服务。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9时0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升空。


2018年1月19日12时12分,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的第100次航天发射任务。






向曾经和正在东风这片热土战斗的航天人致敬!


图片视频提供:郎文海、王绍茂、 

董延荣、贺高兵 、赵修德、煜峰、

任健、查宇、董中星、张建峰


▋作者:杨桂锦、张艳

▋来源:装备科技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弥向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